本文由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授權釋出
1939年6月19日深夜,鑑於“偽滿洲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邊境衝突愈演愈烈,蘇軍也正在“滿”蒙邊境附近增兵集結,並已經開始對日軍集結地展開空襲。日本關東軍總部對下屬部隊進行了緊急動員,準備直接進行軍事幹預,奪取哈拉欣河西岸地區。吉丸清武大佐的戰車第3聯隊(相當於團)和玉田美郎大佐的戰車第4聯隊接到了調往諾門罕的緊急命令,他們將要充當“安岡支隊”的中堅力量。
6月21日,這兩個戰車聯隊開始裝車進行鐵路行軍,先運往阿爾山火車站,再履帶行軍趕赴諾門罕以北的集結地。23日,玉田美郎下令對車輛進行技術維護,做好越野行軍的準備。之前的降雨讓諾門罕一帶變得泥濘,道路也不堪使用。雨後灼人的烈日炙烤著草原,氣溫高達30餘度,坦克發動機過熱的狀況頻發,等到這兩個戰車聯隊磕磕絆絆地掙扎到集結地的時候,已經比原定的到達日期晚了兩天。
在諾門罕一帶休息的日軍裝甲兵,近景為一輛89中戰,稍遠處可見一輛97中戰。戰車第3和第4聯隊一共只有4輛相對新銳的97中戰——事實上,該型坦克已經是交戰雙方最為“重型”的戰鬥車輛了。之前有“資料”稱蘇軍派出了T-28坦克(還有更為離譜的說法,T-34什麼的全出來了),完全是無稽之談。諾門罕戰役中,日軍裝甲部隊的對手是蘇軍的T-26和BT系列輕型坦克,以及坦克旅用於偵察的重型裝甲汽車,雙方也沒有爆發什麼駭人聽聞的“坦克大戰”。
在諾門罕行軍的日本裝甲部隊。
戰車第3聯隊戰前實力:
·89中戰x26
·97中戰x4
·97輕戰x4
·94輕戰x7
戰車第4聯隊戰前實力:
·95輕戰x36
·89中戰x8
·94輕戰x4
關東軍計劃先發制人,強渡哈拉欣河,但河水的深度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坦克無法涉水開到對岸。由於日軍的通訊技術低劣,玉田只得設法過河趕上大部隊,與他們取得聯絡。6月29日,日軍偵察機發現蘇軍正在從邊境線一帶向後撤退,但戰車第3和第4聯隊由於行軍距離過遠,燃料儲備已經不足,只能在罕達蓋的農場裡待命。30日,兩個戰車聯隊集中部分作戰單位追趕蘇軍。大約上午9:00時,玉田的好友,戰車第9中隊的北村大尉報稱與蘇軍發生交火,一輛95輕戰被蘇軍45mm反坦克炮擊毀,倖存乘員聲稱炮彈飛行速度極快,在看到炮口焰之前,炮彈就已經擊中了坦克。
日軍在6月30日的戰鬥當中繳獲的蘇制53-K 45mm反坦克炮,對於30年代的薄皮坦克而言,該炮堪稱“威力巨大”。
玉田命令其餘車輛趕上第9中隊,12:30時,戰車第4聯隊大部與第9中隊會合,玉田又要求第9中隊繼續推進,對正在後撤的蘇軍實施穿插,其餘單位做好進攻準備。蘇軍坦克第11旅的8輛BT坦克、3輛裝甲汽車和一門45mm反坦克炮對進攻的日軍坦克進行了遲滯作戰,其餘的蘇軍則趁亂撤到日軍觀察範圍之外。雙方一直交戰到下午2:30,蘇軍的那門45mm炮被日軍坦克擊毀,這是蘇日兩國裝甲部隊的第一次交鋒——玉田意識到,阻攔他們前進的並非蘇軍主力,只是一支偵察分隊。相較於日軍,蘇軍的技術裝備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處於領先地位,後面的戰鬥肯定會更加艱難。戰鬥結束之後,玉田的坦克停在原地一邊補充燃料,一邊等待後續進攻部隊跟上來。
吉丸大佐的戰車第3聯隊和步兵第64聯隊協同作戰,進攻戰壕之後的蘇軍炮兵陣地。戰車第3聯隊先是隱蔽在一處湖泊附近,等待偵察機在他們右翼的蘇軍防線上找出弱點,之後再向那個方向進攻。然而老天卻沒有成全他們,天降暴雨,各中隊無法協同出擊,直到第二天8:00,吉丸的聯隊才開始攻擊蘇軍防線右翼,玉田也在左翼發動攻擊,已經就位的日軍炮兵對三個聯隊的進攻行動進行了火力支援。
吉丸麾下兩輛97中戰的行走裝置把蘇軍提前佈置的鋼琴絃捲了進去,動彈不得,其中一輛被蘇軍45mm反坦克炮擊毀,另一輛的車長古賀大尉使用炮塔後向機槍掃射蘇聯步兵,堅持了一個半小時之後,機槍彈藥告罄,古賀開啟艙門,使用手槍繼續射擊,很快就被蘇軍擊斃。吉丸等人的坦克擊毀了一些蘇軍坦克和裝甲汽車,一些試圖用手榴彈摧毀日軍坦克的蘇軍步兵也倒在了機槍火力之下。戰車第3和第4聯隊雖然成功奪取了蘇軍陣地,但步兵第64聯隊卻沒能及時跟上來。僅靠坦克是無法守住陣地的,晚上10:30左右戰鬥結束後,日軍坦克只能放棄陣地撤回。戰車第3聯隊一共只有4輛新銳的97中戰,其中兩輛已經在戰鬥中損失。兩個聯隊的坦克加起來雖然有90餘輛,但絕大部分都是老舊的89中戰和脆弱的95輕戰(還有少量更加不堪的“豆戰車”),效能比蘇軍坦克落後太多。
日軍在諾門罕戰役結束後進行了實驗,重現了戰鬥中坦克行走裝置被鋼琴絃纏繞卡死的情況。鋼琴絃本質上是一種用經過熱處理的高碳鋼製成的彈簧線,直徑很細,韌性和強度極高,一旦繃直佈置在草叢之中就很難發現。重量輕,動力弱的日本坦克是無法碾斷鋼琴絃的。
由於炮塔空間狹小,且需要保證火炮具備左右擺動一定範圍的能力,很多型號的日本坦克都只好把炮塔機槍放在炮塔後方,形成了獨特的梨形結構。
吉丸和玉田只得在步兵缺席的情況下制定下一步的作戰行動——吉丸提出由他的部隊正面進攻蘇軍陣地,玉田在右翼支援,但蘇軍的重炮火力可不是鬧著玩的,正面死磕簡直形同自殺。萬般無奈之下,玉田想出了利用地形迂迴進行夜襲的辦法,結果遭到了很多下屬的反對。玉田堅持稱,如果在白天實施進攻,那麼就很有可能“全員玉碎”,大家這才同意按照玉田的計劃行事。
7月2日晚上11:30,兩個戰車聯隊在夜幕的掩護下出擊,為了避免過早驚擾蘇軍,各車儘量低速行駛,試圖將噪音減小到最低水平。指揮官們要求部下接近到距離目標十米的距離再開火,野戰炮是最為優先的目標——這一天晚上雷雨大作,完全蓋過了日本坦克發出的噪音,他們順利接近了蘇軍陣地。一道電光裂長空,昏昏欲睡的蘇軍突然發現敵人已經近在咫尺。日軍坦克衝上去接連開火,蘇軍陣地上頓時亂作一團。
雖然夜襲非常順利,但夜間的通訊指揮非常困難,日軍的燃料也所剩不多,而蘇軍的增援部隊也隨時可能趕來。玉田他們決定見好就收,砸完場子之後趕緊撤退,不宜久留。事後經過清點,日軍一共摧毀了20輛蘇軍坦克、10輛裝甲汽車、20輛卡車以及數量差不多的火炮,本身僅損失一輛95輕戰。
藝術家後來繪製的夜襲場景,日軍7月2日的這次夜襲堪稱經典戰例。
戰車第4聯隊的一輛95輕戰遭到蘇軍炮火多次命中。
被日軍95輕戰37mm主炮擊毀的蘇軍BT-5坦克,由於裝甲鋼材質量不佳,命中的穿甲彈導致炮塔側面裝甲發生了崩解和開裂現象。
天亮之後,吉丸認為夜襲已經極大削弱了蘇軍實力,在步兵仍未到場的情況下再次貿然發動進攻,然而他卻忘了蘇聯援軍可能已經到達戰場的事情。戰車第3聯隊在進攻中遭到蘇軍坦克與火炮的集中射擊,13輛坦克喪失了戰鬥力,吉丸也命喪當場。蘇軍損失BT坦克3輛,反坦克炮8門。冒失的日本人又一次栽在了鋼琴絃上面,被鋼琴絃纏住履帶的坦克就是個活靶子。蘇軍雖然給日軍造成了嚴重損失,但卻沒能守住陣地,攻佔陣地之後,日軍對受損的坦克進行回收。日軍步兵這時也趕了上來,佔據了陣地,這多少讓精神高度緊張的日軍裝甲兵們鬆了口氣。
戰車第3聯隊的97中戰。
97中戰裝備的97式57mm戰車炮,設計目的是用來支援步兵,反坦克能力糟糕。
被日軍技術人員回收修理的吉丸大佐座車(97中戰),該車履帶被鋼琴絃纏住,裝甲遭到蘇軍45mm火炮射擊貫穿,乘員全體陣亡。
吉丸座車的炮塔被從車體上移除,豎著放置在地上。一枚45mm穿甲彈擊穿了車長指揮塔左側位置,彈頭破片殺死了吉丸清武。
7月4日早上7:00,蘇軍出動19輛坦克(BT與T-26),20輛裝甲汽車和500餘名步兵,試圖奪回陣地。日本裝甲兵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坦克火力不如蘇軍的45mm炮,於是調整了戰術,把車體隱藏在稜線以下,只露出炮塔迎敵。戰至下午4:00,蘇軍進攻部隊退去,十餘輛坦克和裝甲汽車被日軍擊毀,日軍方面只損失一輛89中戰。
被蘇軍45mm炮多次擊穿的89中戰。
被日軍擊毀的蘇軍BA-10裝甲汽車。
之後日軍得到命令向後撤退,構築新的防線,兩個戰車聯隊繼續採用反斜面潛伏戰術支援。接下來幾天裡,蘇軍繼續向日軍發動進攻,並不斷增強打擊力度,日軍實力持續消耗,且無法得到後備力量的補充和支援。戰鬥進行到第5天時,日軍防線再也支撐不住,被蘇軍迅速瓦解。在關東軍炮兵火力掩護下,兩個戰車聯隊的殘部脫離戰鬥,撤下前線進行休整和補充。上級認為裝甲部隊撤離戰場會導致步兵失去支援,玉田因此遭到了關東軍司令部的嚴厲批評。
經過偽裝的95輕戰。
戰車第4聯隊修理受損車輛。
實際上,戰車第3和第4聯隊在諾門罕的表現堪稱出色,在數量、質量均落後於蘇軍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體現了裝甲部隊的價值所在。然而,日軍的戰略失誤和步坦協同不利也極大地阻礙了裝甲部隊的發揮,兩個聯隊長時間與步兵脫節、無法有效佔領陣地、以及車輛人員損失居高不下也嚴重挫傷了部隊士氣。裝甲部隊脫離戰鬥的無奈之舉受到了步兵指揮官們的鄙視,他們認為裝甲部隊的坦克一無是處,只要胡亂佈置一些鋼琴絃就可以把坦克悉數消滅;一些軍官更是認為,即便是已經輸掉了戰鬥,他們的步兵部隊也會堅持到底,但裝甲部隊發現情況不對就開溜了。
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裝甲部隊蒙受了慘重損失,如玉田的戰車第4聯隊損失89中戰4輛,95輕戰32輛,僅剩下12輛坦克(89中戰、95輕戰、94輕戰各4輛),人員也有不少傷亡。但是,這場戰役的損害遠勝於裝備人員層面。戰役結束後,以裝甲力量為核心構建摩托化部隊的思路被日軍放棄,坦克淪為了步兵的附庸,配合步兵戰術支援步兵作戰,步兵對裝甲部隊的偏見也由此產生,並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蘇軍坦克第11旅的一輛BT-5坦克被日軍繳獲。
7月3日的戰鬥當中,日本戰車第4聯隊的一輛97輕戰被蘇軍繳獲,後來送到庫賓卡試驗場進行研究(關於當天的戰鬥及戰果,蘇日雙方的記載並不一致,出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