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近日,印度馬紮岡造船廠交付了首艘P-15B型導彈驅逐艦—“維沙卡帕特南”號(D66),該艦2013年開始建造,2015年下水,2021年服役,總歷時8年,可謂是慢工出細活,該級艦平均一艘12億美元。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關於P-15B型導彈驅逐艦

P-15B型導彈驅逐艦是P-15A(“Project 15A”)型導彈驅逐艦(又稱加爾各答級導彈驅逐艦)的第二批次,在原版基礎上做出了一些細微的修改,比如徵求了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的意見,降低艦頂到水線的高度,修改了上層建築和水上艦體的雷達波強反射部位,壓低了上層建築的高度與總長度,看起來更為精簡,上層建築與水線上艦體使用雷達波吸波材料,減小雷達截面積,增強隱身功能。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上為P-15A,下為P-15B,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上層建築的修改。

總體引數

P-15B型導彈驅逐艦全長163米,寬17.4米,吃水6.5米,滿載排水量7300噸,最大航速30節,最大航程8000海里,滿編人員390人。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武器系統

主炮最初計劃選用BAE公司生產的127毫米主炮,但最終選用的仍是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垂直髮射系統沒有做出修改,仍是4組8聯裝共32單元的巴拉克-8/ER防空導彈(填裝32枚),最大射程100/150千米;2組8聯裝16單元的俄製UKSK垂直髮射系統,填裝16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填裝16枚),最大射程290千米,可用於執行反艦/對地任務,也可搭載核彈頭進行核打擊任務。近防武器系統為4座AK-630近防炮;反潛武器為2座印度國產的雙管533毫米魚雷發射器與2座仿製版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得益於雙機庫設計,可以搭載2架海王反潛直升機或印度國產HAL直升機反潛版本。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海王反潛直升機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HAL直升機

雷達系統

主雷達為1座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IAI)開發的ELM-2248 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有4個固定陣列面,工作於S波段,最大探測距離450千米,兼併火控雷達功能,為艦載武器提供製導。4個可擴充套件的有源固定陣列面可以用不同的尺寸安裝在不同的位置,例如以色列海軍的薩爾-6護衛艦就採用了前三後一的佈局,即雙艦島,前艦島安裝3個陣列面,後艦島安裝1個陣列面,而且還縮小了雷達尺寸,相比下P-15B型驅逐艦的安裝位置與尺寸就寬裕的多了。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以色列薩爾6型護衛艦的雙艦島設計

1座泰勒斯LW-08對空搜尋雷達,工作於D波段,最大探測距離270千米。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泰勒斯LW-08對空搜尋雷達

P-15B型裝備了BEL公司生產的 HUMSA-NG聲納,該聲吶由印度獨立研製,根據印方稱,該聲吶優於俄製同類聲吶。該聲吶集主動和被動為一體,能夠在主動和被動模式下對水下目標進行監測、定位、分類和跟蹤,可同時跟蹤多達8個水下目標,目前印度國產軍艦上都裝備了該聲吶。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動力系統

採用燃-燃聯合動力推進系統(COGAG),主發動機為2組M36E燃氣輪機裝置由4臺DT-59(UGT-16000)燃氣輪機組成,總輸出功率約9萬馬力。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DT-59(UGT-16000)燃氣輪機

本級各艦

P-15B型驅逐艦共四艘,首艦維沙卡帕特南號,舷號D66,2013年開建,2015年下水,2021年服役;二號艦莫爾穆風號,舷號D67,2015年開建,2016年下水;三號艦英帕爾號,舷號D68,2017年開建,2019年下水;四號艦博爾本德爾號,2018年開建,暫未下水,舷號D69。

單艘12億 建造2年下水6年 印度最強驅逐艦終於服役

正在建造的維沙卡帕特南號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0-31

相關文章

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才是其繁榮的基礎.長期以來,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人才,特別是在科學研究領域,但其中許多人已經流失到國外. 因此,中國越來越重視如何留住人才.你還記得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嗎?她曾四次被中國 ...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陸啟鏗——自強不息 勤耕不輟
有一次,數學大師華羅庚突然問陸啟鏗:"什麼叫'陸啟鏗猜想'?" 陸啟鏗滿臉疑惑:"我也不知道."他後來查文獻才瞭解,原來這是自己一項研究的延伸,從1969年起, ...

義大利能源專家:歐盟能源轉型需開展進一步國際合作
來源:中央廣電總檯國際線上 編輯:趙妍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殷欣)因能源價格提升,近期義大利電力.燃氣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其中,電費自10月1日起上漲29.8%,煤氣費上漲14.4%.義大利國家新技術 ...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丨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堅持不懈 追趕前沿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丨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堅持不懈 追趕前沿
編者按 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院士王光謙與青海大學的十年之約
"有一種事業叫'對口支援',清華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大學整整20年了,我是清華選派到青海大學的第四任校長."2013年,王光謙受清華大學選派來到青海,他也成為青海大學.青海高等教育史上 ...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基礎研究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基礎研究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作者丨劉嘉麒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 李子鋒攝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基礎研究不同於一般工作,它非常專業.非常嚴謹,是一項艱鉅而神聖的 ...

廣西推動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合作

廣西推動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合作
圖為論壇現場 林浩 攝 中新網河池10月13日電 (記者 林浩)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李彬13日表示,廣西將積極推動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合作向縱深推進,共譜合作新篇章. 當天,2021中國-東盟傳 ...

中科院院士抗癌20多年,至今未復發,他的抗癌方法,值得學習

中科院院士抗癌20多年,至今未復發,他的抗癌方法,值得學習
趙淳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今年83歲.可能有人沒有聽說過他,但我們要知道,中國第一臺超聲電機,就是由他發明的,並且還應用在了"嫦娥三號"上面.可能有些人對他的瞭解,僅限於此.如今身體 ...

“兩彈一星”元勳王希季:心繫祖國 老驥伏櫪

“兩彈一星”元勳王希季:心繫祖國 老驥伏櫪
原標題:"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院士王希季--(引題) 心繫祖國 老驥伏櫪(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 --王希季 "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院士王希季為 ...

百歲楊振寧反對超大型對撞機,認為要花200億美元,為啥這麼貴?

百歲楊振寧反對超大型對撞機,認為要花200億美元,為啥這麼貴?
楊振寧100歲了!2021年9月23日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的百歲誕辰,他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表了演講.楊振寧對現代物理學作出了非常突出的 ...

李政道先生與中國高能物理發展

李政道先生與中國高能物理發展
王貽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為物之行,物為道之成,天地之藝物之道." 在高能所大院門口矗立著一座名為"物之道"的雕塑,雕塑正面 ...

丁肇中祖居的故事,根脈深長

丁肇中祖居的故事,根脈深長
[中國故事] 作者:葉梅(<民族文學>原主編) 到老來,丁肇中依然身材挺拔,推開大門的一剎那,他側著身子歪著頭,睜大眼睛朝院裡張望,一臉好奇的樣子.其實他已經不只一次地回來,但每次踏進這道 ...

“中國版諾貝爾獎”公佈:袁國勇/裴偉士因SARS獲得生命科學獎

“中國版諾貝爾獎”公佈:袁國勇/裴偉士因SARS獲得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Future Science Prize)是由華裔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定"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 ...

諾貝爾獎要揭曉了,中國人有哪些成果有望獲獎?

諾貝爾獎要揭曉了,中國人有哪些成果有望獲獎?
備受世界關注的諾貝爾獎會在每年的10月初公佈當年各個獎項的獲獎者.諾貝爾獎是一場科學盛宴,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諾貝爾獎曾經是中國人的痛,因為本土科學家從未拿到該獎,直到2015年 ...

不結盟運動高級別會議呼籲合作解決國際問題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10月12日電(記者石中玉)紀念不結盟運動成立60週年高級別會議12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閉幕,與會者呼籲透過國際合作.團結以及堅持多邊主義來解決當今國際問題,包括新冠疫情和日益嚴 ...

【致敬】李吉均院士:山川見證國士之風

【致敬】李吉均院士:山川見證國士之風
/ 編者按 2020年7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逝世,享年87歲.大師遠去,精神永存! 為緬懷李院士的"山川志趣.家國情懷",李吉均院士之子.蘭州大學資源環境 ...

重磅!“中國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重磅!“中國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9月12日,2021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香港大學袁國勇教授和裴偉士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張傑教授獲得物質科學獎:中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暨電子研究所終身講座教 ...

北京科技大學獲院士加盟並佈局粵港澳大灣區

北京科技大學獲院士加盟並佈局粵港澳大灣區
作為部屬211."雙一流"高校,北京科技大學擁有很強的科研和教育平臺,近日,北京科技大學再獲院士加盟! 受聘儀式現場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正式確定聘用王耀南院士,聘用方式為" ...

火了!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挪威科學院院士紛紛到訪這所高校

火了!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挪威科學院院士紛紛到訪這所高校
作為新中國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西南石油大學自建校以來,廣納賢才,開拓創新,耕耘出備受矚目的累累科研碩果.進取中的西南石油大學從未停止自己求學問路的腳步,頻頻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交流講學,為在校師 ...

2021年全國科普日《大學之前》魏奉思院士:科學家就是要敢做夢

2021年全國科普日《大學之前》魏奉思院士:科學家就是要敢做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魏奉思研究員,線上科普報告<我的空間夢想--建設"數字空間".打造"空間大腦">,9月25日18: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