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只有兩支部隊打滿“全場”,即39軍和40軍。第五次戰役進行時,38軍在肅川地區休整,42軍在元山地區休整,50軍和66軍回國。儘管39軍也投入戰鬥,可全程基本被當作預備隊使用,只有40軍仍然作為主力參戰。在戰役開始之前,彭德懷特意將40軍軍長溫玉成叫到志司,並對他說:“真不忍心讓40軍繼續參戰”。
當溫玉成接到去志司開會的命令後,心裡還有些忐忑。砥平裡之戰打得並不好,儘管參加戰鬥的八個團來自三個軍(39軍、40軍和42軍),可前敵總指揮是40軍119師,溫玉成擔心自己也像第一次戰役的梁興初那樣被大罵一通。彭德懷沒有責怪溫玉成,相反對他還有些“愧疚”之情。
自從遼瀋戰役開始後,40軍就沒閒著。在經歷了遼瀋、平津兩大戰役後,40軍作為先鋒南下。兩廣戰役後各軍要麼休整,要麼剿匪,40軍和43軍又開始打海南島。打完海南島後43軍留守,40軍原計劃在洛陽休整,可沒多長時間後就被編入東北邊防軍的序列下,接著就入朝參戰。第四次戰役結束後,13兵團其他各軍都得到休整的機會,彭德懷卻希望40軍繼續參加第五次戰役,所以他才讓溫玉成來到志司,親自給他下達作戰命令。
既然40軍從來沒有得到過休整,為什麼彭德懷還讓他們參加第五次戰役?畢竟,3兵團和19兵團已經來到朝鮮,9兵團也在歷經四個多月的休整後可以再次走向戰場。彭老總需要從全盤佈局考慮,事實上這個舉措也為後來的鐵原阻擊戰留下了一支生力軍。
在第五次戰役之前,美軍一直處在進攻的勢頭中,如何扭轉這種局面是志願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負責戰役主攻任務的3兵團和19兵團剛到朝鮮,對地形和美軍的戰法並不熟悉。9兵團只在東線長津湖地區打過一仗,對西線的地形同樣不熟悉。現在需要一支既熟悉美軍戰法,又對地形不陌生的部隊。
在13兵團的四個軍中,39軍兵員最多,40軍次之。38軍在漢江阻擊戰中傷亡很大,已經到了必須休整的時候。42軍在第四次戰役的後期打得很艱苦,更何況從戰鬥力來講,他們也無法和“四野三隻虎”相提並論。那麼,擔任主攻的任務到底委派給39軍還是40軍?
在遼瀋戰役攻打錦州之時,東野戰鬥力最強的一縱被安排為總預備隊。無論塔山防線多麼吃緊,林彪始終沒有動用這支生力軍,目的就是防止戰場出現意外的情況。彭老總最終把兵員相對較多、戰鬥力相對較強的39軍安排為第五次戰役的總預備隊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因此40軍就得以主力的身份參戰。
40軍在第五次戰役開始後配署給9兵團,成為左翼突擊集團的一員。也正是因為這種部署,39軍的作戰任務並不重,有了足夠的靈活性。當美軍利用坦克穿插快速對志願軍發起反擊時,39軍已經率先撤出戰場(接到志司的命令)。
美軍的全線反擊開始於1951年5月22日,15軍和63軍也是在這一天撤退,而39軍的撤退時間是5月21日。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39軍沒有提前撤退,十幾萬大軍擁擠在狹窄的戰場中,後果不堪設想。
在第五次戰役的撤退階段,63軍在鐵原打了一場悲壯的阻擊戰(15軍在芝浦裡、26軍在西方山、20軍58師在華川也在阻擊美軍)。對於志司來說,無論戰局多麼艱險,彭老總手裡至少還有一張“底牌”,也就是39軍。他們比63軍更早地撤回到“鐵三角”地區,也有能力接替63軍繼續作戰,這也是彭老總為什麼讓40軍繼續以主力身份參戰的主要原因。
關於四野的部隊,坊間一直有句名言:“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真正符合這句話的部隊只有40軍和43軍,而最名副其實的肯定是40軍。在朝鮮戰場上這支“旋風縱隊”仍然不改本色、打滿“全場”,堪比“勞模”。因此,彭老總才覺得對40軍有些“愧疚”之情,他們實在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