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戰役以後,德國已經攻佔了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國家,希特勒的敵人就只剩下了英國。為了消滅這個最後的敵人,7月16日希特勒釋出了第16號指令——《關於對英國實施登陸作戰的準備》,要求制定一個登陸英國的作戰方案,這也就是後來的“海獅行動”。
德國陸軍很快拿出了一個宏大的方案,打算在從拉姆斯蓋特到懷特島以西,也就是英國面對歐洲大陸長達300多公里的正面同時發起登陸作戰,一舉攻佔英國。
為了保證登陸作戰的勝利,德國陸軍認為在第一波登陸戰中,至少需要登陸10萬部隊,然後馬上再運送16萬後續軍隊上去。另外為了防空需要,隨著部隊一起登陸的還有52個高射炮中隊。
但是一戰以後,德國海軍根據協議交出了大部分軍艦,主力戰艦隻有兩艘老舊不堪的“德意志”級前無畏艦——“西里西亞號”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希特勒上臺以後,開始重新武裝德國,海軍也得到了一些新式軍艦,但是依然無法和英國這樣的海軍強國抗衡。
而且在戰爭爆發以後,德國海軍損失也不小。到法國戰役結束時,已經有1艘袖珍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被擊沉,實力更是大打折扣,無法為登陸部隊提供足夠的護航力量。
所以在制定“海獅行動”時,開始就認為只能用空軍奪取制空權,繼而用空中力量迫使英國海軍退出英吉利海峽,登陸作戰才能展開。當然,我們都知道後來在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擊敗了德國空軍,最後德國用空軍掩護登陸船隊的計劃徹底落空,海獅行動也就此擱置。
因此希特勒不是不想攻擊英國,而是沒能成功。
那麼不列顛空戰德國有沒有勝利的希望呢。
不列顛空戰時,雖然德國投入了2600架飛機,而英國空軍則只有1400架飛機,看上去德國優勢很大。但是實際上德軍的2600架飛機中,有1285架是轟炸機,戰鬥機只有1137架。而英國則有896架戰鬥機和大約500架轟炸機,雙方戰鬥機數量差距不大。
而且英國是最早將雷達用於實戰的國家。在1940年時,英國在本土已經建立了51座雷達站,配合傳統的聽音裝置和人工防空哨,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預警體系,可以及時發現敵機來襲方向。這麼一來英國空軍就能提早發現敵機的動向和大致兵力,從而預先做好準備。
加上德國是客場作戰,戰鬥機經過長途飛行才能進入戰鬥區域,飛行員已經有些疲憊,燃料也損耗不少,所以空戰中德國沒有優勢,損失更是大於英國。
此時英國的飛機產量已經超過了德國,顯然不列顛空戰德國也沒有任何勝算。
有些人可能會問德國能不能在奪取制空權前,就冒險發起登陸作戰。
且不說英國強大的海軍力量足以把任何登陸船隊送入海中。更重要的是登陸作戰需要大量的船舶運送人員、物資。按照德國海軍的估算,第一波作戰的10萬部隊就需要至少200萬噸的船舶。
可是此時德國沒有任何專用的登陸船隻,只能徵用民船。而此時所有可用的民用船舶,也不過120萬噸而已,扣除維持基本經濟需要的部分,實際能用於登陸作戰的不過70萬噸,包括168艘商船、1910艘內河駁船、419艘拖船及拖網漁船、1600艘摩托艇,不夠使用。
更糟糕的是,這些船隻中運力最大的是168艘商船。商船要麼直接搶灘擱淺,要麼在海上用小船轉運,才能解除安裝部隊。前者會損失大量商船,無法運送後續部隊,後者則耗費時間,危險極大。
因此第一波登陸作戰時,真正能用的只有內河駁船、拖船及拖網漁船、摩托艇這些小型船隻。等第一批登陸部隊奪取港口以後,商船才可以使用。
然而小型船隻的生存能力差,而且運載能力有限,坦克、大炮都難以運輸,最多也就是能運載幾萬步兵和一些輕型火炮登陸,這樣部隊的戰鬥力就會大受影響。
而英國在法國戰役以後,就積極擴軍備戰。到德國展開不列顛空戰時,英國本土已經有26個師可以使用,其中在德國可能登陸的東南沿海,就部署了16個師,其中還包括了3個裝甲師(旅)。此外英國還在東南沿海修築了大量工事,甚至準備了化學武器,以便在必要時使用。
很明顯,即使德國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強行登陸,而且運氣也很好,登陸船隊沒有遭到英國海軍的攔截,部隊安全登陸。光靠幾萬裝備了步槍、機槍、迫擊炮和小口徑炮的德軍,也根本不可能取得任何勝利。
更何況在歷史上,德國用於登陸作戰的船隊在集結時,就遭到英國空軍的猛烈空襲,損失慘重。在9月18日,德國不得不下令停止繼續集結,即使想冒險登陸,也已經不可能了。
因此德國即使想冒險強行發起登陸作戰都不可能。
綜上所述,德國的海獅行動註定只能以失敗告終,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