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19日,在我國南海西沙群島海域爆發了一場短暫的海戰,我人民海軍與守島軍民同仇敵愾,以劣勢武器裝備英勇擊退侵佔我國西沙群島的越南海軍,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
這場海戰的時間很短,規模也不大,但在我國海軍的歷史上卻佔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簡單來說,這是新中國海軍第一次自衛反擊戰,並且為後來我國捍衛南海諸島的主權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局面。
同時,這場海戰也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在81歲高齡指揮的人生最後一場戰鬥!
這場海戰曾經被拍成了一部著名的電影,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但稍微瞭解這件歷史事件之後,就會發現有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值得我們思考,探究。
一場邊境衝突,短短二十分鐘,我軍僅有六艘小型艦艇參與的小規模衝突,為何能驚動毛澤東,並且由他親自策劃並指揮作戰?
為什麼這一場小規模衝突在中國現代史上卻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至於人們一提起南海,就會聯想起這場海戰?
仔細翻閱史料,就會吃驚的發現,這一場小小的海戰背後,竟然是大國集團博弈的一個爆發點。這場海戰爆發所牽涉的背景事件之多,形勢之複雜,以及偉人醞釀設計之巧妙,時機把握之精準,效果之理想,足以讓今人瞠目結舌。
瞭解這場海戰背後的故事,對今天的年輕人正確的理解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以及大國之間博弈有重要的作用。
119海戰爆發的區域是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這裡歷來是我國的領海領土,但二戰之後,南越政權在法國以及美國殖民者的慫恿下,對我國南沙、西沙、中沙以及東沙群島蠢蠢欲動,多次違法侵佔這些島礁。
新中國成立之後,也多次發表宣告並在外交戰線上與南越政權展開了激烈交鋒,無數次向全世界公開證明,新中國政府對這些島礁以及相關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我國之所以一直沒有采取武力手段捍衛我國神聖領海,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我國的海軍還比較弱小,另一方面是當時的國際政治格局尚不允許我國發動邊界衝突。
那麼當時我國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國際環境中,為什麼無力驅逐侵略者?而1974年,又為何突然在西沙地區與敵軍正面交戰,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劇變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幾個相關的背景,此戰牽涉面極廣,除了直接參戰的中國海軍和南越海軍之外,涉及到美國、蘇聯和北越。
相關事件還有冷戰、越戰、中東石油危機、中蘇危機、中美關係緩和等等。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慢慢道來,一條一條地捋。
首先我們來看中國海軍,當時雖然已經建國二十多年,但是我國的海軍依舊非常落後,大型艦艇較少,且較為老舊,我國兵工廠也僅能製造一些噸位較小的魚雷艇、獵潛艇、掃雷艇等。
之所以導致這種局面是由於建國之後,美國對我國實行嚴密的經濟和科技封鎖,導致我們經濟落後,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的發展。
而六十年代蘇聯單方面撕毀對我國的援助協議,撤回大批專家,讓本就不樂觀的局面雪上加霜。
而我國的海域面積廣闊,尤其是南海區域最南部邊界曾母暗沙距離海岸線數千公里,給海軍巡邏以及捍衛主權帶來了巨大挑戰。
就是這個時候南越政權在美國的慫恿下趁機侵佔我南海區域的諸多島嶼。這裡需要注意一點,很多資料上都提到1974年西沙海戰是同越南海軍作戰。
這種說法並沒有錯誤,但不準確。因為當時的越南尚未完成南北統一,存在北越和南越兩個政權。
日本投降之後,法國人想趁機恢復自己在越南的殖民地,但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並得到了蘇聯和中國的支援。
在我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援下,北越軍隊趕跑了法國殖民者,但戰爭並沒有結束,因為美國選擇當了法國人的接盤俠。
美國人接替法國繼續支援傀儡的南越政權,希望擊潰北越游擊隊,徹底佔領整個越南。
越南在印度支那、在中南半島甚至在東南亞都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儘管很多美國國民不理解,美國軍隊為什麼要萬里迢迢跑到那個窮山僻壤的地方去打仗。
越南在東南亞的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狹長的海岸線,尤其在其南部區域有一個著名的深水港,金蘭灣。美軍的航空母艦就停在那裡,有人聲稱誰佔領著金蘭灣,誰就控制著南海,誰就控制著世界航線的十字路口。
南越政權作為一個傀儡政府,當然是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人說什麼他們就幹什麼,全靠美國人的援助生活。
美國人早就覬覦南海的重要戰略地位,因此給予了南越海軍大力支援,短時間內南越海軍擁有了大批的先進戰艦和武器彈藥,同時也得到了美國第七艦隊的支援。一時間,南越海軍在南海海域橫行霸道,無人能擋。
而當時的北越則比較有意思,他們同時接受著中國和蘇聯的援助。
剛開始的時候,胡志明和金日成的態度差不多,並沒有指望中國能夠給予他們多少援助。因為他見到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千瘡百孔,實力很弱,所以他把希望放在了蘇聯身上。
但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後,越南人也認識到了中國軍隊擁有強大的戰鬥力,這些戰鬥力是無法從武器裝備上能體現出來的。
於是北越立即拉攏和我國的關係爭取支援,在我國的大力援助下,北越成功將法國殖民者趕出了越南。
此時的北越有些得意忘形,自我膨脹嚴重,甚至認為勝利完全是靠自己爭取來的,中國只不過是提供了一些物資而已。
但令胡志明沒有想到的是,美國人立刻接手了法國人的地盤,並開始對北越發起了更加猛烈的進攻。
北越不得已只能再次低下高傲的頭顱向中國求援,中國再次慷慨的援助越南。
美國在越南的戰爭一打就是十幾年,這期間國際格局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最重要的就是冷戰,美蘇兩大陣營對立,甚至展開了軍備競賽,對全世界的影響都非常惡劣。
赫魯曉夫時期,美國實力佔據絕對優勢,因此蘇聯極力拉攏中國對抗美國,社會主義陣營兩大強國聯手才勉強與美國維持平衡局面。
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大力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蘇聯實力大增,並且對外實施強硬政策。
而此時中蘇關係也開始逐漸交惡,最後甚至發展到了邊境衝突,雙方集結重兵大戰一觸即發的危險態勢。
而此時,美國則開始逐漸向我們傳遞友善資訊,希望與我國改善關係。因為這時候的美國也出現了問題。
二戰之後,美國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幾十年間為美國積累了鉅額財富,也成為美國統治世界的重要工具。
但是隨著世界各國的發展以及蘇聯的強勢崛起,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美國感覺到了巨大的赤字壓力。尼克松上臺之後便結束了佈雷頓森林體系。
而與此同時,美國支援以色列與中東阿拉伯國家開戰,遭到阿拉伯產油國的牴觸,歐佩克組織應運而生,集體聯合起來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這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著名的“中東石油危機”,而由此又引發了西方國家經濟“滯漲”。
而美國政府則是經濟滯漲的最大受害者,當時美國政府的日子很不好過。一方面面臨著蘇聯政府的強硬施壓,為了應對冷戰還不得不耗費巨資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
另一方面,美軍在越南戰場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彷彿這場戰爭就如同越南夏季的雨怎麼也停不下來。
美國總統最大的壓力自然是來自國內的選民,如果選民不滿意,短短的四年任期將很快結束。
所以,當時美國急需緩解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遏制蘇聯和在越南抽身。
而這個時候他們想到的最佳合作者就是中國。
因為當時中國也處於被蘇聯欺壓的狀態之下,但中國人的脊樑似乎特別硬,並不懼怕蘇聯強大的國力和極端強硬的態度。
甚至在蘇聯威脅要對中國發動核戰爭的時候,毛澤東還風趣地提出對策,根本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
而最終,強大的蘇聯也沒敢與中國開戰,勃列日涅夫很清楚,毛澤東不是好惹的,中國軍隊更不會輕易的認輸,至於核戰只不過是個恐嚇口號罷了。如果蘇聯和中國開戰,勢必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那樣的結果只有一個,中蘇兩敗俱傷,美國坐收漁翁之利。
蘇聯人當然不會做最壞的選擇,但也不至於向中國低頭,而是在其他方面繼續對中國實施遏制。
當時的蘇聯地域廣闊,我國的北部、西部幾乎全部被他包圍,甚至東部的朝鮮也傾向於蘇聯。
與此同時,蘇聯也加大了對北越的支援力度,一方面是讓北越繼續拖住美國人,另一方面則是對中國實施包圍。
北越則耍起了小心眼,對蘇聯的援助全盤招收,當著蘇聯人的面也信誓旦旦的保證支援蘇聯反對中國,但私下卻不敢與中國決裂。
因為北越和中國直接接壤,並且多年來一直與中國保持密切合作。不管越南人從心底喜不喜歡中國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們離不開中國的支援。
除了軍事援助,越南大部分的生活用品和工業品都依賴從中國進口,蘇聯人也不能完全支援越南一切所需,連他們自己的輕工業品還需要進口。
所以,北越對中國實際上是非常依賴的。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七十年代確實是蘇聯稱霸的時代,但很多人並不清楚當時的蘇聯到底強大到了什麼程度。
也許大家都知道當時蘇聯研製的超級戰鬥機,超級航母艦隊,甚至於至今都保持記錄的核潛艇。
但這些都不足以說明當時蘇聯到底有多強大,後來有一位國際歷史學家總結了一句話: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另外四國聯合起來,合力才勉強將蘇聯的氣焰壓制下去!
美國連續幾任總統都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對手,到了尼克松上臺,不得已只能想辦法與中國取得合作。
1971年7月8日,時任美國總統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基辛格博士,借道巴基斯坦秘密訪問北京。從此開啟了中美之間的“破冰之旅”,中美之間的聯絡日益密切,在聯手對抗蘇聯方面更是達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有了這種大前提,1972年2月21日,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突然訪問北京,並與周恩來、毛澤東深入交流,為中美建交奠定了良好基礎。
尼克松訪華震驚了世界,世界上僅次於蘇聯的兩大軍事強國將聯起手來。此事對世界很多國家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們那個特別的鄰居日本便迫不及待的在次年與我國恢復邦交。
注(我國與日本的關係確實非常特殊,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簡稱“建交”,唯獨對日本稱之為“恢復邦交”,其中是有深刻含義的。)
而另外一個非常受到巨大影響的國家就是南越。南越政府實際上就是法國當年扶持成立的一個傀儡政權,後來美國人直接接盤,繼續使用這群人。
和美國人在全世界各地扶植的眾多傀儡政權一樣,南越同樣“中看不中用”。美國軍隊作戰依賴武器裝備,也迷信高科技,他們因此也將南越軍隊武裝了起來,但在實戰中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南越也感覺到美國人有意從越南撤退,如果美國人走了,他們就得獨自面對強悍的北越。當然他們也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對手,但這半壁江山不能白白丟掉,所以他們需要為自己儘快積蓄力量。
儘管南越在美國和法國的支援下,有比較好的工商業基礎,但是越南畢竟是小國,僅憑自身這點經濟收入,根本無法支撐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仗連美國人都吃不消了,何況一個小小的南越。
於是,他們把目光對瞄準了身邊的南海,這裡蘊藏著無盡的財富。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石油天然氣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誰擁有了石油,誰就擁有了財富。
中東地區大部分被沙漠覆蓋,那裡曾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之一,但自從波斯灣周邊發現了儲量豐富的油氣田。中東的產油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從此走上了歷史巔峰。
這種財富神話讓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為之羨慕,恨不得把自家的祖墳也挖開看看,下面能不能冒出石油來。
當然,並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有石油冒出來,世界上儲量豐富的油田少之又少。
1968年,聯合國勘測機構在南海西北部海域發現了儲量極為豐富的油氣田,世界各國一下子將目光聚焦到這裡。
但這裡是中國的傳統海域,儘管當時中國的海軍還比較弱小,但是沒幾個人敢惹中國,除了南越。
因為南越和中國在南海上的邊界爭端由來已久,並且他們憑藉著美國人支援的軍艦橫行了多年。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才是南海真正的主人,下面巨量的石油正等著自己來開發。
進入七十年代之後,南越開始在南海相關海域進行石油勘探,並引入投資準備進行海上石油開發。
與此同時,南越海軍公然派遣兵員佔領西沙群島,並宣稱這裡是他們的領土,其他三個群島也有越南海軍的身影出現。
對此中國政府是堅決反對的,多次發表宣告譴責越南侵犯中國領海,但此前中國並沒有派出海軍進行實際的干預。
不過,毛澤東敏銳地覺察到,那個時候國際風雲正在出現微妙的變化。
尤其是尼克松訪華的時候,已經明確表示將會很快撤出越南,結束越戰。毛澤東意識到,在南海開始反擊的時機快到了。
並且這個時候,北越政府也出面發表宣告,表示南越政權為非法政府,並且宣告南沙、中沙、東沙和西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支援中國方面的主權宣告!
1973年底,中央軍委命令海南榆林海軍基地做好準備,派遣軍艦至西沙群島附近驅逐南越侵略者。
1974年1月15日起,南越海軍多艘軍艦進犯我西沙群島海域,並向正在此區域進行捕魚作業的我國漁船開火射擊,隨後還侵佔部分西沙島嶼。
1月17日,周恩來致電總參作戰指揮部,提醒西沙群島海域可能會與南越爆發海戰,命令南海艦隊做好應戰準備。
當天,南海艦隊四艘獵潛艇和兩艘掃雷艦緊急開赴西沙海域。
1月18日,周恩來召開緊急作戰會議,傳達毛主席指示方針,既要堅決反擊侵略者,又要控制範圍,不使戰鬥範圍擴大。
就在當天下午,南越海軍四艘驅逐艦向我西沙海域靠近,並撞毀我國漁船,部分南越士兵登上島嶼,與我守島漁民發生衝突。
1月19日清晨,我南海艦隊四艘艦艇先行趕到西沙海域,分兩組與敵軍展開對峙,並透過廣播和電臺警告對方立即離開我國海域。
南越海軍四艘驅逐艦無論噸位還是武器火力都遠遠強於我軍,因此他們並不把我們的小型艦艇放在眼裡。
他們不但不聽勸阻執意留在我國西沙海域,還不斷向我軍艦艇挑釁,並率先向我海軍艦艇開炮。
根據毛主席後發制人,堅決反擊的指示,我軍艦艇官兵立即發起反擊,向敵艦猛烈射擊。
儘管南越驅逐艦的噸位和火力遠強於我軍,但當時雙方處於近距離對峙狀態,因此他們的遠端大口徑火炮無法發揮威力。
戰鬥一開始,我軍就發起猛烈射擊。
我軍艦艇的噸位小,火炮口徑小,但是火力很密集,射速也極快,加上我軍官兵訓練有素,戰鬥意志堅強,南越軍隊感覺到自己受到的攻擊遠超想象,一時間經無法發起有效反擊。
很快他們發現在近距離上作戰,無法發揮自己火炮的優勢,於是他們便開足馬力向深海航行。
我軍艦艇立即識破他的意圖,馬上追了上去,纏住他狠狠地打。我軍艦艇身形小,速度快,敵軍驅逐艦怎麼也甩不掉,只能被動挨打。
戰鬥時間其實很短暫,只進行了四個小時,南越一艘驅逐艦被我軍誤認為是旗艦遭到兩艘艦艇的集中射擊,最終竟被我軍擊沉。
中午時分另外兩艘獵潛艇也趕至西沙海域加入戰鬥,南越海軍見中國援軍抵達,於是開始逃離戰場。
最終,南越海軍付出了一艘驅逐艦沉沒的代價,狼狽逃離。南越軍隊佔領的島嶼也於次日被我軍收復,48名南越軍人以及一名美軍聯絡官被俘。
在海戰進行的同時,南越海軍曾經向附近的美軍第七艦隊求援,但美軍卻拒絕出兵援助,只作壁上觀。
此時南越政府才恍然大悟,美國人已經不再支援他們與中國人搶奪南海控制權了,他們即將被美國人拋棄。
實際上,毛主席早就看破了美國人的真正意圖,他們希望中國海軍重新控制西沙群島。
因為,美軍即將撤離越南,而南越有一個重要的軍港,金蘭灣,這裡將來肯定會被蘇聯佔領。
如果蘇聯人進來之後,中國軍隊還未實際控制西沙群島,那麼蘇聯人就有可能將南海完全握在自己手中。
而中國海軍只要控制了西沙群島,蘇聯海軍就不敢在南海任意造次,充其量是佔據了戰略要地而已。
而毛主席要求控制作戰範圍,並不是擔心與南越擴大沖突,而是當時我軍的航行半徑剛好覆蓋到西沙群島,其他三大群島距離較遠,我軍無法進行正常巡邏。
而正是由於我軍控制了西沙群島這一南海咽喉要地,也為後來我們捍衛南海主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我國已經擁有的強大的海軍,但霸權主義者再也不敢輕易的進入我國領海範圍。今天的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偉人的遠見卓識!
關於網上流傳的中越海戰期間,蔣介石故意放解放軍驅逐艦透過臺灣海峽並開啟導航燈為解放軍導航的故事,經考證系傳言,並非實情。但蔣介石在捍衛國家統一方面,與毛澤東的觀點一致。毛主席對此也曾經有過肯定評價!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