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晶晶
“AI會讓化學合成研究失去靈魂。”化學合成與人工智慧的結合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某種程度上,化學合成的靈魂恰恰在於其不可預測性。
11月1日,2013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菲爾·巴蘭(Phil S. BARAN)教授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化學合成”論壇上回答了“人工智慧背景下,化學領域是否會出現‘AI化學家’”這一問題。
巴蘭表示,“最大的難題在於合成化學不像預測火箭發射的軌道、電晶體設計或電路設計那樣穩定,某些化學反應的底物會有很多奇怪的習性,阻礙著智慧化研究的成功。”人工智慧無法辨別化學合成中的關鍵點並解決它們。巴蘭預測,在計算機能夠發明新的規則和新的反應,做出真正的變革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化學領域,巴蘭更期待人工智慧和人的融合,“想象一下,在人的腦後有一個USB介面,正在與天空中的一臺大型計算機互動,人類大腦中內建了谷歌學者,可以有多大的創造力。”
論壇上,巴蘭還分享了自己參與啟動的研究專案。即,基於合成有機電化學研發了ElectraSyn 儀器以產生新的波形,即快速交替極性。這體現了一種新的化學選擇性,是目前已知的科學方法或其他電化學方法都無法整體上實現的新發現,這讓實驗過程從九步縮短到了兩步,並應用於蛋白質降解這類新興的領域中。
巴蘭是全球有機合成界公認的明星,專注天然產物全合成,以透過更簡單的步驟設計合成複雜天然產物分子以及發展相關方法學研究而著稱。他帶領的團隊完成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天然產物合成工作,如天然產物Palau'amine和Vinigrol的首次全合成、高氧化態甾體化合物Ouabagenin的半合成,併成功開展了Ingenol的14步法合成、Phorbol的19步法合成等。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