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在不久前的中美貿易戰中,雙方在進出口關稅等方面存在的爭端,給兩國的市場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一直以來以中國為重要市場的美國農牧行業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比如他們的牛肉出口,喜歡看美劇的朋友也會經常看到農戶養牛的場景,而且還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牛的身上會有一個水槽口大小的洞,養牛的人甚至還可以把手伸進去,這是怎麼回事呢?
牛胃的結構
要解釋清楚這個洞,我們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牛的胃。有人可能會說,胃有什麼好介紹的,不就跟人一樣,是一個消化食物的地方嗎?這就是對牛缺乏瞭解了,應該說,牛的胃可跟人的胃截然不同。
首先牛胃不只有一個,而是四個,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每一個都各司其職,有著不一樣的用途。
其中最接近人類是皺胃,也是牛胃最基礎的結構。剩下的瘤胃、網胃、瓣胃則不是原生的,而是之後因為食道發生膨脹才出現的。
首先來說瘤胃,這個胃的位置在牛腹腔的左邊,牛吃進嘴裡的草料首先進入的就是這裡,瘤胃也是四個胃裡面最大的一個胃。
這個胃是否運轉正常對於牛的進食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出現問題,無法很好地消化吃進來的食物,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胃脹氣。別看這對人類來說只是一個小毛病,但對牛來說卻是可以致命的。
瘤胃裡面有著大量的菌群,它們主要的作用就是分解草料當中的纖維素。因為牛在進食的時候不會像人一樣細嚼慢嚥,所以進入到瘤胃的草基本上都是非常粗糙的,在瘤胃當中要進行第一道工序,也就是發酵。
在被菌群處理得足夠軟爛之後,草料碎渣才會接著進入第二個胃,不過這個胃的作用不是針對這些草渣的,而是針對一些異物,比如瘤胃無法處理的硬物、重物,像是釘子、石頭這類不小心誤食的東西,網胃可以把它們攔截下來,儲存在裡面。
與此同時,過濾出來的草料碎渣會重新被牛吐回嘴裡進行咀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芻”。
這時候就要嚼得越爛越好,這樣才能順利進入到第三個胃,也就是瓣胃。瓣胃的作用比較簡單,主要是吸收水分。而吸收營養的工作要由最後一個胃皺胃來負責,經過這個工序之後,草料才變為糞便進入腸道。
我們看到的牛身上的洞直接通向瘤胃,是為了方便從中取出無法消化的草料,避免牛因為嚴重的胃脹氣導致瘤胃破裂,造成死亡。
牛畢竟不是智慧生命,常常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食,很容易就吃進過量的食物,即便是佔據整個胃結構85%以上的瘤胃也常常出現無法處理的情況。
反芻的能力有限,加上瘤胃的菌群不夠,而不夠細軟的草料又無法進入第三個胃,所以就會長時間地留在瘤胃當中,產生大量的氣體無法排出,整個胃越來越脹,越來越大。
瘤胃插管手術
怎麼辦呢?以前的農戶會採用放氣的方式,從牛的背上用大號的針扎進瘤胃,讓氣體從這個洞裡排出來,但是因為傷口很難處理好,就很容易導致細菌感染。
後來才出現了給瘤胃插管的方式,說起來很簡單,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手術,從消毒到切口再到縫合都必須嚴格遵照手術標準。
醫生會在給牛完成全麻之後,在肋骨的位置上切開一個插管大小的開口,然後再在瘤胃上操作一遍,接著把瘤胃上的口和面板上的口縫合在一起,也就在瘤胃上開出了一個直通體外的通道,完成這些工作之後,就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矽膠管從這個通道伸進去,然後固定好,就完成了。
整個手術雖然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牛的麻醉失效之後,還是會非常痛苦的,就算是傷口全部長好了,也會始終有異物感,很難會覺得舒服,但是為了能夠活下去,也不得不忍受。
這些做完手術的牛如果再出現消化問題,就可以及時處理,養殖人員可以從這個通道瞭解瘤胃內部的狀況,如果確實是吃得太多造成消化不良,就會直接從裡面取出一部分食物,減輕瘤胃的消化任務,如果是出現了一些常見的疾病,也可以直接把藥物從這裡放進瘤胃,大大降低了養殖人員的工作難度。
結語
當然,這個手術也存在很多風險,比如因為縫合不嚴密,讓瘤胃的胃液進入到牛的腹腔,就很容易帶來併發症。而且這樣一個直通體外的通道並不受身體機制控制,遇到細菌感染的情況也不能及時防禦,很容易出現炎症。
所以在農場主在給牛做手術的時候也需要考慮這些因素,否則很可能得不償失。
但是經過人類的干預過後,牛的胃出現脹氣病變的可能性總的來說已經少了很多,也有專家實驗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牛更加長壽,然而看上還是有些有些殘忍。動物組織也有為它們發聲投訴,只是這樣的情況是在太過普遍,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完全解決的。
於是,也有很多人在呼籲醫學科技趕緊發展,研究出新的治療胃脹氣和消化問題的方法,可以讓牛不再那麼辛苦的忍受非人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