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鈷-氫催化體系 可高效合成單一手性異構體
10月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傅堯教授與陸熹特任副研究員團隊近期開發出一種新型鈷-氫催化體系,實現“不對稱偶聯”,且大幅提高產率,減少了合成步驟。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催化》。
在化學合成中,有一種“互為映象”、比例相等的手性分子,就像我們的雙手一樣。這種構成手性關係的分子之間,一方為另一方的“對映異構體”。手性藥物、農藥等化合物的兩個異構體,表現出來的生物活性往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為了避免其中有害異構體的影響,合成單一手性異構體即手性合成就變得尤為重要。過渡金屬催化烯烴不對稱氫官能化,是獲得手性分子高效、簡捷的方法之一。無論是銅-氫催化的氫烷基化反應,還是鎳-氫催化的不對稱烷基-烷基偶聯反應,往往都需要利用導向基團對反應進行調控。
——科技日報
2、首次發現西太平洋超強次表層海洋熱浪事件
▲ 熱帶西太平洋次表層海洋熱浪事件示意圖。圖片來源:課題組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課題組研究員胡石建等人基於長期觀測研究,在海洋熱浪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首次發現在熱帶西太平洋存在超強次表層海洋熱浪,揭示了次表層海洋熱浪對海洋漁業資源的重要影響。該成果近日發表於《環境研究快報》。
海洋熱浪是海洋中發生的、離散而短週期的極端高溫事件,因其對海洋環境和生態系統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影響,成為近年來海洋氣候與環境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前沿。
——中國科學報
3、最新研究:熱暴露或增加心、腎、精神系統疾病風險
10月29日,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活動對於地球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氣候變化、生態環境汙染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全球環境改變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已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記者10月29日獲悉,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床流行病與生物統計研究室童世廬教授帶領的國際團隊研究發現,熱暴露導致的健康危害對城市民眾,特別是敏感人群,如兒童,尤其嚴重。熱暴露導致的健康危害在於增加了心臟呼吸系統疾病、腎臟疾病和精神系統疾患的發生。
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城市熱暴露對全球健康的影響》的述評。
——中國新聞網
4、國際最新研究:利用太陽能在大氣中集水或可供10億人飲水
▲ 圖片來源:unsplash
10月28日,最新一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開展一項以假設裝置為模型的全球評估表明,利用太陽能在大氣中集水,或可為約10億人提供安全飲用水。這項發現或有助於為新興和未來集水技術設計提供參考。
該論文介紹,全球約22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人口最多的地區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一般認為,大氣集水裝置有助於解決水資源短缺,該類裝置有兩種工作方式:被動集水裝置,完全依賴天氣條件,收集預先凝結的露水或霧汽;主動裝置則相反,它們或會利用太陽能在夜間溼度較高時採集並凝水,或者連續迴圈工作,這縮小了裝置所需尺寸。不過,這些裝置的效能及全球潛力尚未得到分析。
——中國新聞網
5、豆科植物固氮“氧氣悖論”破解 為生物固氮成為新型氮肥來源提供可能
▲Jeremy在實驗室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根瘤被稱為豆科植物的“固氮工廠”,反映豆科植物與固氮根瘤菌的共生關係。豆血紅蛋白(又稱共生血紅蛋白)存在其中,是根瘤中調節氧氣濃度的“開關”,氧氣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呼吸必需的,但根瘤菌中的固氮酶更喜歡低氧環境,“氧氣悖論”就產生了。這一悖論始終懸而未決,也就是說,迄今為止有關根瘤內豆血紅蛋白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10月29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分子植物卓越中心)Jeremy Dale Murray團隊成功破解固氮“氧氣悖論”,他們首次發現轉錄因子NLP家族調控根瘤中豆血紅蛋白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中國科學報
6、非人靈長類動物“會唱歌” 大狐猴也懂音樂節奏
▲ 圖片來源:cnBeta.COM
《參考訊息》10月27日登載埃菲社文章《大狐猴也懂音樂節奏》。報道中提到,鳴禽與人類有相同的節奏感,那麼這種音樂能力是否在非人類的哺乳動物中也存在?一項對極度瀕危的大狐猴展開的國際研究給出了肯定答案。
上述結果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由荷蘭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和義大利都靈大學的科學家共同進行的這項研究指出,在其他物種中尋找音樂特性有助於瞭解人類的節奏能力如何起源和進化。
——科技日報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絡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