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與地震一樣,是我們所在的這顆星球上,最為兇猛且人類無法控制的自然災難了。當火山爆發時,洶湧噴發的高溫炙熱岩漿,會瞬間吞沒流經區域的任何東西,破壞力非常巨大,往往火山爆發時,周圍的居民除了提前疏散逃離別無它法。不過,在歷史上,美國曾經率先嚐試做了一件人們想做但很難實施、又不敢去做的事。
話說,在1935年末,在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噴發時,噴薄而出的炙熱岩漿向著周邊的希洛鎮奔流而下,眼看就要到達這個居住著1.6萬名居民的家園。在12月27日,一個由10架軍機組成的小中隊,直接飛向威脅希洛鎮的岩漿流,並在恰當的位置投下了20枚炸彈,總當量達到3.6噸TNT。
當然,此次轟炸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摧毀這座火山,也不是想阻止岩漿的噴發,以人類當時甚至目前的能力,這一願望根本無法企及,之所以要投擲這些炸彈,主要想炸塌岩漿流動的通道,從而試圖來改向岩漿的流向,最不濟也可以透過偏轉或者轉移熔岩流,來為居民的疏散爭取更多的時間。
根據科學家們的判斷,到目前為止,人類任何嘗試阻止火山噴發或者試圖改變岩漿流動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只要火山繼續噴發熔岩,所有的應對措施都會是無效的。那麼,80多年前美國對火山岩漿流的嘗試結果如何,有沒有達到效果呢?火山噴發期間的戰略轟炸,是否有機率起到保護的作用?答案很複雜,不過結果是肯定的,幾乎無法奏效,如果有,那麼靠的是是運氣。
夏威夷的“地獄之火”
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是一個臭名昭著的過度活躍火山,在過去幾個世紀裡,附近希洛鎮當地居民經歷了多次該火山的劇烈噴發,人們也想盡了諸多辦法來進行應對,效果都不佳。
當1935年該火山再次噴發後,當地官員萌生了用炸藥阻止的想法。到了當年的年底時,火山熔岩在流經岩漿管道時,不但越來越接近希洛鎮,而且地下管道也使熔岩保持很高的封閉性,使其處於熔融狀態的持續時間要比直接暴露在地面要長的多,因此潛在的破壞力更大。基於這種情況,加速了用炸彈引爆岩漿流的計劃實施。
按照方案最初的設想,用多枚炸彈投向岩漿流,在一定程度上,或許可以使處在地下的岩漿通道發生部分,從而促使流動的岩漿從不同的方向溢位,最終達到流向希洛鎮的熔岩供應被掐斷之目的。
最終,在當年12月27日,美國啟用了10架軍機,在火山熔岩流經地段的兩個目標區域,投下了20枚炸彈。結果,在次年也就是1936年的1月2日,火山熔岩流停止了,希洛鎮再次免受岩漿的衝擊。當時提出這個想法的官員宣稱,火山熔岩流停止正是轟炸行動的直接結果。
而一些地質學家和飛行員則表示懷疑,從飛行員的角度看,當時投擲的炸彈,有幾顆根本沒有命中目標,也沒有引起明顯的地形變化;從地質學家的角度看,區區幾十枚炸彈,根本無法撼動火山噴發的能量,更無法直接促使火山停止噴發,在這理論上是根本說不通的。所以,這次轟炸行動,表面上看火山停止了噴發,實際上則是巧合,在轟炸之前,火山噴發的岩漿產生率,應該已經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了。
50年後“轟炸火山”在歐洲再次上演
雖然夏威夷“轟炸火山”的收效歸結問題依然成謎,但是在50年後的歐洲,另外一座臭名昭著的火山-埃特納火山在噴發時,人們在多次嘗試阻攔的不同方法失敗以後,不得不再次應用炸藥轟炸的方法,沒想到成功了。
埃特納火山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上,也是一座非常活躍的火山,從2013年9月到現在,它一直在斷斷續續地噴發,雖然很多次的噴發,都是沒有太大威脅性的“無害”噴發,但是中間也出現過幾次能夠威脅周邊小鎮的劇烈噴發,促使當地官方不斷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其實,早在1983年,埃特納火山在一次較小的噴發後,一些熔岩已經流到周圍的農田裡,當地開始嘗試部署炸藥來試圖阻止和改變熔岩流的走向。當時應用的方法是工程師步行在岩漿流經的區域放置炸藥,結果這次實驗失敗了,炸藥爆炸後,非但沒有改變熔岩的走向,反而為熔岩開闢了一條新的危險通道。
時間來到1991年,當埃特納火山再次噴發時,周邊的人們在岩漿流動的前方,事先豎立了一些土製的屏障圍欄,但岩漿流到這裡時,很快就將圍欄吞沒了,沒有起到作用。到1992年時,當地官方請求美國軍隊幫忙,從飛機上投擲混凝土塊,來試圖阻止岩漿的流動,結果同樣是徒勞的。
1992年5月份,當地的工程師們不得不重新“撿起”1983年當時採取的“轟炸火山”的方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熔岩管道的側面刮掉一些材料,預留出位置來放置炸藥,最終沿途一共放置了7.7噸的炸藥。當炸藥引爆後,周圍的岩漿通道都被炸燬,大部分的熔岩最終流入了事先設定好的人工通道里,結果達到了改變岩漿流動的目的,流入人工通道的岩漿過了不久就冷卻硬化,幾個小時內熔岩流停止了。
“炸還是不炸”取決於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火山噴發時,一旦對周圍的居民產生潛在的影響和威脅,那麼到底採不採取“轟炸火山”的方式呢?
為什麼之前應用炸藥轟炸的方法,夏威夷的失敗了,義大利的卻成功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炸藥所能達到的影響畢竟有限,關鍵是透過爆炸對熔岩通道產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同時通道新開口的位置到底在哪裡,以及熔岩重新定向之後的目標是哪裡,這三個因素是決定“轟炸火山”措施到底可不可行。
所以說,實質上,“轟炸火山”就像“疏導洪水”的目標是一樣的,就是透過改變熔岩的運動方向,來起到“疏”的目的。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引爆炸藥的地點,必須要在非常陡峭的山坡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給新通道預留空間。埃特納火山符合這樣的條件,而夏威夷的火山屬於盾狀火山,山體坡度較緩,使用炸藥來開闢有效的熔岩新通道成功率較低。
而且,還得注意,新開闢的熔岩新通道,目標區域以及沿途區域必須沒有基礎設施、人為活動,否則就失去了轟炸改流的初衷,實際上要控制達到這樣的目標,難度也非常大,這也是為什麼這種做法得不到鋪開的一個重要原因。
熔岩不同於水流,它不是標準的流體,它在噴湧而出後,會給周邊的任何物體施加巨大的力量,釋放巨大的熱量,扮演著兇猛野獸的角色,隨心所欲地改變方向和速度,以人類目前的力量,在它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它繼續噴發,一切努力都基本上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