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萍
10月30日,宣化紅一師大功團老戰友說走就走,攜軍嫂遊走大明宣府鎮青邊口。晚秋季節,花草衰敗,但青邊口紅黃紫綠,景色依然美麗。
說起青邊口,有青邊口村和青邊口外長城關口,人們說去青邊口一般都指後者。過了東望山村北行,新修的柏油路通往青邊口村,道路不算寬卻十分好走。
山路彎彎,坡度稍陡。爬上山頂有一停車場。下車觀望,您會看到這裡是通往崇禮的一條路徑。明朝在宣府鎮境內大力修建外長城,凡是陰山或燕山隘口要道,都築有城堡,重兵把守,比如羊房堡、常峪口、葛峪堡等,青邊口也不例外。原先,青邊口關口處有四道邊牆,兩條壕溝和三座烽塢,組成了它嚴密的軍事防卸體系,以防北方遊牧民族南侵。有人稱之為“四方城”。清乾隆八年編的《宣化府志》稱:“青邊實為內外戒嚴之地,且逼近鎮城,其戰略地位可見何等顯要!”
(西高山)
(東高山)
東高山、西高山雄踞關口兩側不遠處。外長城蜿蜒曲折,烽火臺隔段突立。東高山的長城與常峪口、葛嶺、宣化鳳凰山連線並拐向崇禮大尖山;西高山的長城向羊房堡、人頭山、大境門方向奔騰而去。
戰友、軍嫂們進軍西高山。我們邊走邊看,邊談論青邊口長城的歷史。實際上青邊口長城只是外長城的一小部分,其最早修建於戰國時期的趙國,以後北魏、北齊等均有修建,最後是明朝加修,現在遺存的是明長城。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塊磊砌,雖然比不得內長城那樣高大厚實堅固,但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也難以逾越。由於年常日久,現在的外長城大都坍塌變成了石壠。
這兩幅圖片攝於去年五一。五一期間的青邊口山花爛漫,一片美景。張宣朋友不可不去。
現在的青邊口山坡上落葉松泛黃,主導著晚秋的景色。
關口附近的烽火臺包磚已經被扒光,只剩下幾座黃土錐。靠近西高山的兩座烽火臺還有包磚,其中一座儲存比較好,另一座已經裂縫,呲牙咧嘴比較危險,拍照要離遠一點。
滿樹紅果不知名字。
黃土圪撅形成一線天,歲月風雨的傑作。
這也不知是什麼果實,有人說是野生枸杞,不知真假?哪位知道請講講。
這是不是乾枝梅?在藍天白雲下釋放另一種美麗。
小葉透紅,不亞於楓葉黃櫨。
錢Si令帶領大家偵察地形。[大笑][大笑]
沙棘鋪天蓋地,只是今年掛果的不太多。
乾旱缺水的山坡上還生長著許多蘆葦,您說奇怪不奇怪?
西高山的陰面生長著一大片野生杜鵑。冬季葉不落且孕育花蕾,由於山高氣候涼,到端午節那個時候才能開放。
這也不知叫什麼,耐寒耐旱,一年四季就這麼悄不念聲地生存著。真是:蒼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小草,沒人心疼,也在成長; 野花,沒人欣賞,也在芬芳。
多放幾張照片吧。青邊口,我們還會再來的。
攝影:李文平 主攝,綜合錢旺、胡考進、唐順義、趙宗鋒、劉惠、陳秀玲、蔡淑萍、劉惠琴的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