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砑花也稱作押花、掐花,此工藝源於明清時期。現在所見實物有少量帶"康熙賞玩″款識的,但真正形成流派,名家輩出,還是在晚清民國時期。此工藝主要分佈於京津冀地區,過去是皇家賞玩的一種葫蘆藝術品,所以是一種比較小眾的具有河北特色的工藝美術技藝。
葫蘆砑花手工技藝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形式,砑花工藝所需原料選用軟硬適度的範制蟲具葫蘆,晾曬一年以上,使用鈍刀在葫蘆皮上擠壓出陽紋圖案,用力大則葫蘆表皮破損,用力小則圖案淺而不明。力度十分難拿捏,所以熟練掌握此技藝者少之又少,也正因如此,葫蘆砑花這門中華絕技有很強的藝術性,和稀缺性。
砑花的原理與陽刻很相似都是將花紋周圍的部分剔除,使花紋凸現出來,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的部分,砑花是用瑪瑙、玉、牙、金屬等製成的砑花刀壓的凹下去使葫蘆表面上出現凹凸不平的立體圖案來。砑花不會破損葫蘆表皮,因此可以歷經百年長久儲存,歷史價值極高,葫蘆砑花技藝所用原料為純天然葫蘆綠色環保可再生,符合當今社會需求。
葫蘆整身滿砑藏傳佛教中諸財神之首的黃財神,整幅作品畫面繁瑣精美,砑制時刀刀一絲不苟,準確的把黃財神的莊嚴法相刻畫的細緻入微。黃財神,藏文叫做“諾拉”,翻譯成漢文叫做“財神”。藏名叫作“佔巴拉色波”或“藏色”,他的色膚是黃色,故稱為黃財神,是密教之護法神祇,諸財神之首,黃財神為藏地各大教派奉持的五色財神之一,五色財神分別是:白財神、黃財神、紅財神、綠財神、黑財神。黃財神的形象為上身袒露,下身著裙,右手持摩尼寶,象徵寶光普照十方,增添眾生的福報;左手抱一隻大貓鼬(吐寶鼠),鼬的嘴裡含著珠寶,象徵財寶。右腳踏一隻白色海螺,象徵著他能入海取寶。 黃財神是財富的向徵,人人都喜歡財富,在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中,追求財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說的俗點我們凡夫俗子就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我們對財富的態度應該是“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
該作品選用優質大尺寸範制葫蘆筒,內鑲竹子內膽,高檔紅木製作底坐與口蓋總高達40釐米的薰香香筒。葫蘆筒全身砑制一整幅中國傳統的工筆山水畫,畫面山石、樓臺亭閣錯落,樹木枝葉繁盛,人物儒雅高尚。作品運用傳統砑花技法與獨創的點砑、陰砑技法相結合,使整件作品壯闊幽深,瑩潔人的靈魂,給人無盡遐想。把中國古代文人的清新雅緻,傲然風骨表現的淋漓盡致。
“山水有清音,得者寸心是。寒泉漱石根,冷冷豁心耳。”詩中畫性情中來者也,則畫不是可以擬張擬李而後作詩。畫中詩乃境趣時生者也,則詩不是生吞生剝而後成畫。真識相觸,如鏡寫影,初何容心。令人不免唐突詩畫矣。
選用保定範制竹蛉葫蘆砑制,配黃花梨影子木口蓋牛角蒙心。作者在一件不大的空間上砑出四個孩童鬥蟋蟀遊戲時的場景。兩小兒蹲、坐於地鬥蟋蟀,旁觀一小兒伸手招呼著遠來手捧蟋蟀罐一小兒。四小兒或開心、或嚴肅、或躍躍欲試表情豐富刻畫細膩,把四小兒不同的心態和身體形態表現的酣暢淋漓。
背景配以奇石假山矮木,山石砑法虛實結合,矮木運用點砑技法枝葉繁茂虛實有度,很好的襯托出人物的各自不同的形態與動作變化。整幅作品佈局合理生動活潑,小兒表情豐富多姿,把孩子們遊戲時的開心活潑與天真的童趣表現的恰到好處。是一件小而精的砑花作品。使人聯想起古詩中描寫的場景: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此作品選用優質的範制葫蘆筒製成的盛放供香用葫蘆香筒。竹子內膽,紅木口蓋。運用傳統砑花技法砑制,畫面人物眾多,表情喜、怒、哀、樂各不相同。樹木枝茂盛,立體感極強。整件作品佈局飽滿,層次分明。
所砑內容為司馬遷《史記》中的精典故事“袁盎卻座”,全面砑制了西漢文帝妃慎夫人恃寵與帝后平起平坐,日遊上林苑,中郎將袁盎向文帝犯顏直諫:“妃子僭坐後位有違綱常。”文帝不悅但理在袁盎,只得納諫,慎夫人也只好悻悻而起。該畫側重表現矛盾化解過程中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
此作品選用葫蘆範制名家小郝範制大號鷹棒子型黑蟲葫蘆,配黃楊木口蓋蒙心。葫蘆主體砑制了楊貴妃出浴華清池時嬌豔的容顏豐腴的身體,猶如仙女下凡般嫵媚多姿的景象。
配有古詩兩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作者運用純熟的砑花技法,流暢的線條將楊貴妃出浴華清池時的嬌羞,以及東方女性的柔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使人遐想道:貴妃出浴影蒙朧,羅裘薄紗半遮胸。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
劉建春,1977年生人,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唐山市市級非遺傳承人。唐山市路北英才。師從中國工藝美術藝術大師張福來先生,專心學習葫蘆砑花技藝。傳承了師父的反刀正砑技法,在傳承中勇於創新,突破了傳統砑花中樹木枝幹與樹葉砑法有實無虛的不足,樹葉砑法中加入虛實分明的“點砑技法”,使得樹葉層次更加分明,立體感更加強烈。遠景的花草突破傳統,運用了陰砑技法與近景的陽砑技法形成對比,使遠近景更加分明,層次感更強,畫面表現更加豐富。首屆中國(天津)中環葫蘆文化節,金獎。第七屆中國(龍港)國際葫蘆文化節,金獎。首屆中國(天津)葫蘆文化藝術節,金獎、銀獎。“老手藝,新創意”第三屆中國葫蘆大賽,銀獎。首屆中國(天津)榮大花卉葫蘆文化節金獎。葫蘆砑花作品《貴妃出浴》被中國葫蘆文化博物館收藏。
(責任編輯/姚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