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沒有什麼遺憾的,就是沒吃飽過”這是一位共和國開國元帥的臨終遺言。1976年7月6日,已到彌留之際的朱老總對康克清半開玩笑而認真地如是說道。
而就在前一天的7月5日,朱老總把前來探望的李先念叫到床前,握著他的手,鄭重地說:“生產為什麼不能抓?哪有社會主義不抓生產的道理?……要抓好”
彷彿即將遠行的父親隆重地將家業託付給下一代。一個一輩子沒吃飽過的革命家,到生命最後,還在關心社會主義的人民能不能吃飽。
朱德,我軍早期創立者之一,“紅軍之父”,歷任各時期軍隊總司令,當之無愧的十大元帥之首。
但又有人說,朱老總資歷深厚,行軍打仗不行。其實這是對他最大的誤解。朱老總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是帥才,是“帥中之帥”,屬於大戰略上的軍事統帥,具有強大的個人魅力,不管是彭德懷、劉伯承,還是林彪、徐向前、粟裕都對其甚是敬畏。
自革命硝煙中成長
英雄不問出處,朱德作為十大元帥之首,出身很普通,父親朱世林像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農民一樣,租著地主家裡幾畝薄田,勉強養活全家生計。但這樣的出身也讓他明白中國老百姓真正需要什麼。
隨後朱德被過繼給無子嗣的伯父做養子,斷斷續續讀了8年私塾,後來又考進四川師範學堂附屬體育科,回縣裡當了體育老師。
而當時中國的境況讓朱德無法安坐家中,在革命思想薰陶下,朱德向南徒步2000裡,一路走到昆明,考進了雲南講武堂。在這裡,朱德結識了許多革命好友,其中就有他的第一任“伯樂”——蔡鍔。
1911年,武昌城裡一聲槍響,辛亥革命爆發,轟轟烈烈的革命在中華大地上開始。朱德像其他熱血青年一樣,投身報國,隨著蔡鍔一起鬧革命。之後蔡鍔上任雲南省都督,朱德被派到四川打四川總督趙爾豐。
實際上這是朱德第一次上戰場,有些人天生就是打仗的料,7個月的戰事裡,朱德奮勇爭先,有勇有謀,取得優秀戰績,1913年就被蔡鍔提拔為營長。
隨後朱德就在雲南和法屬支那邊界作戰,這裡屬於天高皇帝遠的三不管地帶,以前就常有走私鴉片,山賊土匪聚集,還有少數民族難以管理,常常揭竿而起。
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就是朱德的日常。在高強度作戰中,朱德磨練了一線指揮能力,還學會如何跟各式人打交道。
後來袁世凱復闢,護國戰爭爆發,朱德再次被調到四川,朱德有勇有謀,衝鋒陷陣,也是屢立戰功。1917年,僅有31歲的朱德就當上了滇軍旅長。
包括之後的護法戰爭,以及軍閥混戰,一直到了1921年朱德離開軍隊,投身革命的前八年無時無刻不在戰火中淬鍊,而且是戰爭的第一線,我們常說“一萬小時法則”,不論做什麼事下夠一萬小時的功夫也就量變到質變了,不用說八年之久。
在這八年裡,朱德也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游擊戰術,堪稱我黨軍隊在游擊戰方面的先驅,後來與毛主席共同提出的十六字游擊戰方針,很大程度上脫胎於朱德早期的一線作戰指揮經驗。如此說來,他的一線指揮能力如何也就無須多言。
人民軍隊的定盤星
毛主席說“朱毛朱毛,沒有朱,哪有毛?”
在我黨革命程序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朱德都與毛主席一起作為人民軍隊的定盤星,引領革命鬥爭向前發展。
而朱老總之所以被認為一線指揮能力不強,也正是從在我黨革命程序中扮演重要角色開始,朱德更多地是作為幕後指揮者,大家認識的是作為總司令的朱德。實際上,作為總司令的朱德也親自打過不少“硬仗”。
長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堪稱我軍起死回生的“神操作”。此時經過湘江戰役,我軍已經從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又面臨蔣軍及各軍閥部隊近40萬大軍圍堵。
為了調動敵軍,尋求突破,毛主席決定攻打土城。但由於情報工作有誤,土城敵軍實力遠超預期。
於是戰鬥形成拉鋸戰,無奈之下,紅軍決定派上“御林軍”幹部團,這支隊伍素質很高,士氣高漲,暫時打退了敵軍。但是敵人援軍源源不斷到來,幹部團也開始告急。
危急之下,朱老總拿起槍要親自到前線督戰,眾人力勸,朱老總帽子一摘甩到桌子上:“老夥計,只要紅軍勝利,遵義會議能開出一片新天地,區區一個朱德死何足惜!敵人的子彈,是打不中我朱德的!”
在前線,朱老總端著機關槍就向敵軍掃射,給對面造成不小傷亡,朱老總還下令在陣地上豎起許多巴巴燈,唱起了“空城計”,成功地迷惑了敵軍,為工兵架設浮橋,搶渡過河爭取寶貴時間。
包括後來抗日戰爭中,朱德與彭德懷共同部署指揮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等,隨後指揮閻錫山手下的東路軍,後來又指揮八路軍和國民黨軍粉碎了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的“九路圍攻”。
解放戰爭時,親自部署調兵遣將,扭轉了極其被動的華北局勢。
或許在人民軍隊昂首闊步、局勢稍好時看不到朱老總在前線的身影,但在最危難關頭,他總會挺身而出。實際上,讓朱老總指揮打仗甚至端機槍殺敵都是大材小用,朱老總真正厲害的在於他的戰略眼光和理論能力,是真正意義上的定盤星,掌舵人。
抗日戰爭初期,速勝論和投降論盛行,嚴重影響全國軍民抗日熱情,朱老總與毛主席共同研究誕生了論持久戰思想,從戰略高度奠定了抗日戰爭總基調。
後來紅軍接受國民黨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起初紅軍內部很多人難以接受,國民黨對八路軍也要求苛刻,並企圖滲透軍隊幹部。
國民黨還要求取消政委制度,取代以“軍政委員會書記”,歸於國民黨指揮。
黨指揮槍是底線,朱老總專門撰文指出軍隊軍政體系的重要性,並堅持要求恢復我軍政委制度,從而在根源上避免了歷史悲劇重演。
抗日戰爭中,朱老總積極開闢華北抗日前線和根據地,堅持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了各方力量。
兩年半時間,八路軍就發展到30萬人,根據地在朱老總的統籌下發展到11個,比如為了解決經濟上的問題,朱老總就親自推動大生產運動,還培養出“南泥灣精神”。
抗日戰爭結束後,朱老總再次體現出卓越的戰略思想和理論總結能力,在七大上作出《論解放區戰場》的報告,總結了抗日戰爭的經驗,創造了又一個優秀軍事理論。
到了解放戰爭,大家都知道,三大戰役的第一個就是遼瀋戰役,初期也是圍繞東北打的。
一開始中央並沒有奪取東北的戰略,但朱德認為東北非常重要,說如果兵力分散容易陷於被動,最好把部隊集中在華北東北,再由北向南推進。
後來這一戰略得到中央同意,朱老總立刻利用內戰爆發前六個月的視窗期開始部署軍隊,保證了我軍在解放戰爭初期不陷入太大的被動。
之後的解放戰爭,我軍元帥、將領大顯身手,打出許多硬仗,吃了不少“夾生飯”,三大戰役更是名震中外。其實背後每個決策,都少不了朱老總的參與和提議。
因此,說朱老總一線指揮不強,就忽略了他真正的價值,即作為我軍的主心骨,從戰略上指導全域性。
有實力卻低調的總司令
朱德會打仗,有本事,為人卻沒有架子,平易近人。革命不分高低貴賤,只是分工不同,許多事朱德都親力親為,比如“朱德的扁擔”,就是當初在井岡山上,朱老總和戰士一起下山挑糧食留下的佳話。
朱老總還有個自稱“伙伕頭”,也是在井岡山,反圍剿時被敵人包圍,如果讓敵人認出朱老總後果不堪設想。
朱老總靈機一動,謊稱自己是伙伕頭,就是做飯的,敵人見他身著普通,相貌敦厚,怎麼看都不像大官,於是就放走了他。
朱老總後來也當是個有意思的事,畢竟伙伕頭和總司令一樣,都是為革命隊伍服務的。
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115師出發抗日要搭誓師臺,結果剛搭好就塌了,戰士們都議論紛紛,之前井岡山也遇到這種情況,都認為是不祥之兆,軍隊士氣很受影響。
朱老總卻只是哈哈一笑,說“重搭臺子另開戲”,戰士們也都安下心來,輕描淡寫間,散發出強大的人格魅力。
知人善任的帥才
軍事上分帥才和將才,一線指揮是將才的專長,帥才主要是指揮將才,朱老總體上是一個優秀的帥才。我軍的許多將領,包括彭劉林徐粟,都十分敬畏朱老總,而他們成長為優秀將領,取得累累戰功,也得益於朱老總的一雙識人慧眼。
比如林彪,他的軍事成就大家也不陌生。南昌起義後,朱德帶領剩下的800多人轉戰湘南,發動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此時林彪只是連長。
之後戰鬥中林彪展現出極強的軍事才能,得到朱德賞識,1928年被提拔為營長,到井岡山會師後,林彪接任了王爾琢的28團團長。
粟裕也相似,在井岡山之前被朱老總看重,從班長越級提拔到連長,隨後歷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等職,朱德稱他為“青年戰術家”,悉心指導傳授作戰經驗。
後來粟裕立下赫赫戰功,被稱為我軍“軍神”,粟裕將軍十分誠懇地評價朱德:“我的軍事知識全部來自於朱老總”,一個敦厚良師的形象躍然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朱老總除了受到我軍將士愛戴,宿敵蔣介石也對他評價很高。
1927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3軍教育團長的朱德在別人介紹下認識了蔣介石,比認識毛主席還要早些。蔣介石事後便稱讚朱老總:“朱德用兵精妙,為人誠懇,可惜不為我所用。”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雙方就合作抗日事宜談判,蔣介石見到朱老總後,問得朱老總是1886年生人,便稱他為“玉階兄”,說:“你的講武堂同學朱培德曾經說,此生不能和玉階一起共事,甚為遺憾。這也是我的遺憾。”
朱老總幽默回答:“蔣先生有件事做得很大方,就是我和老毛的身價,從以前的十萬大洋變成了二十萬大洋,這價格不低喲!”蔣介石只能賠笑。
1955年授銜儀式後,蔣介石聽聞說:“只有朱德能稱得上帥,其他的都是將。”朱老總是真正的帥才,能令千軍萬馬,更能得人心。
毛主席對朱老總的評價是:“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朱老總不爭名不奪利,居於幕後把控全域性,用認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