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拍板:“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調集軍隊對中原解放區李先念部實施攻擊。
此時的蔣介石分外囂張,他掌控著政權,手握430萬精兵強將,飛機、軍艦、大炮、坦克應有盡有。而他的對手解放軍,人數僅百萬,裝備低劣,“小米加步槍”。蔣介石自認為勝券在握,志得意滿,狂妄地誇下海口:“三到六個月軍事上解決戰事”。
對蔣介石來說,華東解放區在地理位置上,直接對長江南岸的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有著“威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他下令調動數十萬大軍由徐州向南,由津浦鐵路向東、由長江向北意欲先拿下蘇中蘇北解放區,再北上山東。
蔣介石夢想“破滅”
蔣介石過於“驕傲”,在解放軍強大的戰鬥力面前,他全面進攻的計劃頻頻破滅。國民黨軍在進攻“兩淮”(淮安、淮陰)時損兵折將,在進攻漣水時,“王牌軍”的整編74師損失8000多人,使該師元氣大傷。另一主力師整編第28師,也損失3000多人。
12月中旬,國民黨整編第69師2萬餘人在江蘇北部宿遷全軍覆沒,中將師長戴之奇自殺身亡。
1947年1月,魯南戰役爆發,粟裕出奇用兵,全殲整編第26師,中將師長馬勵武被俘。整編第51師被人民解放軍全殲,中將師長周毓英也當了俘虜。全副美械裝備的快速縱隊,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嶄新的美式大型卡車,都成了解放軍的戰利品。
此後,蔣介石坐實了一個稱號:“運輸大隊長。”
更出乎蔣介石意料的是,他精心組織的由他的心腹愛將李仙洲指揮的10萬大軍,自以為是一股奇兵,準備包抄解放軍的後路,可這支“奇兵”被解放軍引進了包圍圈,43小時後全軍覆沒。李仙洲被俘虜。
蔣介石透過一連串的“失敗”總結出一個經驗,他認為導致國軍失敗的原因,是兵力過於分散,才被解放軍處處牽制。於是他決定改變“佔地俞多,則兵力俞分”的策略。
耍龍燈!破敵陣!
蔣介石吸取教訓,集中重兵,向陝北、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
陝北解放區對我黨來說十分的重要,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重要領導人在此指揮著全國解放戰爭。蔣介石野心勃勃,出動“精銳兵團”於3月19日佔了延安。他很開心,可他不知道,毛主席早就洞察蔣介石的“黃河戰略”,主動撤離了延安,蔣介石拿下的延安,只不過是一座空城。
此外,山東解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十分的便利,蔣介石為了打擊我華東野戰軍,封死山東解放區與陝北、晉冀魯豫解放區的聯絡,他於3月15日下令:堵塞花園口黃河決堤口,迫使黃河改流山東河南故道。他的陰險戰術使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
之後,蔣介石坐鎮南京,將參謀總長陳誠撤職,換成了顧祝同,集結了54.5萬人,共24個整編師,浩浩蕩蕩的壓向華東野戰軍。
大兵壓境,陳毅、粟裕該如何應敵?
蔣介石的50萬大軍中有五大主力:這包括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胡璉的整編第11師,邱清泉的第5軍。另外還有歐震、王敬久兩個兵團執行機動、掩護任務。
陳毅、粟裕得知後,並不慌張。他們從敵情、我情、天時地利出發,決定不打陣地戰,而採取運動戰的戰法,利用沂蒙山區的地形條件在運動中迷惑、疲憊國民黨軍,尋找機會予敵以致命一擊。得手後迅速轉兵再覓新的殲敵戰機。陳毅、粟裕把這種戰略戰術,稱為“耍龍燈”。
就這樣在沂蒙的大山之中,華野帶著敵人的幾十萬大軍轉來轉去…
臨沂是我軍的機關所在地,蔣介石覬覦已久,認為拿下臨沂,就是是取得對山東重點進攻勝利的標誌!
遵照毛主席:關於集中兵力與敵決戰、不在一城一地得失的指示,陳毅率部隊主動撤出臨沂,蔣介石用九牛二虎之力“拿下”的臨沂,只不過是一座空城,蔣介石也很愛面子,為了鼓舞士氣,挽回顏面。在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時,宣佈:“國軍攻克臨沂,殲滅陳所部16個旅…
截獲蔣軍“絕密情報”,粟裕“反常用兵”
5月11日深夜,四中隊的同志(為了保密,無線偵測電臺當時都稱為四中隊)叫醒了熟睡的粟裕,他們送來了剛剛截獲得敵方急電。他一看,居然是湯恩伯限令張靈甫整編第74師於12日晚攻佔坦埠的命令。
原來,蔣介石見戰局沒有絲毫進展,心中著急了,他開始把“穩紮穩打”的方案變成了“穩紮猛打”。湯恩伯求功心切,接到蔣介石的嚴令後,就立即改變部署,向張靈甫下達了命令。
面對這突然的變故,粟裕緊緊盯著地圖,他思考著整個戰局的變化…
不久之前,華野剛剛下達了殲敵第7軍和整編第48師的命令,各參戰部隊正急速向預定地域開進。可是現在,戰場有了新的變故,如果不對計劃做出更改,那麼戰局將發生不可估量的變化!
從“先打弱敵”的常規打法來說,敵第7軍和整編第48師相對較弱,這種選擇在兵法上是正確的。敵74師是敵“王牌軍”,是強敵。全“弱旅”而改啃“硬骨頭”,是犯了兵家大忌!
粟裕判斷:“敵人是以整編第七十四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兩翼和後續強大兵團掩護下,對我進行中央突破,矛頭直指坦埠”,粟裕認為 “應立即改變先打第7軍和整48師的計劃,以反突擊來對付敵人的突擊,即迅速就近調集幾個有力的縱隊,以“猛虎掏心’的辦法,從敵戰鬥隊形的中央揳入。切斷對我威脅最大的中路先鋒敵第七十四師與其友鄰的聯絡,並將其乾淨、全部消滅掉!”
陳毅也同意了這個觀點,並最後拍板!他還風趣地說:這真是“坐地等花開,財喜上門來”。 我們就是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
張靈甫有多“張狂”?
1903年8月20日,張靈甫出生在陝西省長安縣一戶農民家中。19歲加入國民二軍。22歲經于右任介紹,到廣東黃埔軍校學習,成了第四期學生。
張靈甫自然也就成了蔣介石的嫡系。他官運亨通,從排長當到軍長、整編師師長,不到40歲就掛上了少將軍銜。帶兵和實戰經驗豐富,確實是他的長處。
張靈甫在抗日戰爭中確實打了許多硬仗、惡仗、勝仗。“八一三”抗戰,他率領全團和日軍在嘉定血戰,一次打退日寇七次衝鋒,殲敵800餘人。
不過,張靈甫的驕傲、和張狂成了他致命的弱點,他曾經誇下海口:“有十個74師, 就可統一全中國。”
張靈甫孤軍深入,當“誘餌”
1947年5月10日,國民黨軍南線兵團整編第74師與第25師等作為主攻,渡過汶河。11日攻取重山、艾山。12日攻上黃鹿塞、三角山、楊家塞。13日攻佔馬山、邁逼山、大箭,距離坦埠已不到6公里。
可當天夜裡,附近垛莊等地的道路被華野6縱經一夜急行軍突然佔領,一刀切斷了第74師與周邊部隊的聯絡,截斷了第74師後退的必經之路。可是,垛莊如此重要,張靈甫會不知道嗎?自然是他的有意安排…
我華野以10多萬兵力對張靈甫圍攻時,第74師只要向左或右轉進10多公里,即可與第83師或第25師靠近。一旦他與其中一支部隊會和,他的危機自然就解除了。
然而,鑑於國民黨軍45萬大軍就在周邊100多公里的範圍之內,張靈甫面對突然出現的險情,沒有選擇從左右兩翼與大部隊會合,反而是“將計就計”,直接將第74師堅決地拉上了孟良崮。
第74師甘當“釣餌”,為的是要將華野全部引誘到自己的身邊!
蔣介石得知第74師上了孟良崮,又驚又喜,當即致電顧祝同、湯恩伯、張靈甫等,說明戰略想法:今已得知靈甫之74師被圍孟良崮,甚驚,又甚喜。 其驚之因是靈甫被困, 隨時有危險發生。 其喜之因是靈甫給我國軍尋找了一個殲滅陳粟部於孟良崮的大好機會……
張靈甫與蔣介石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對張靈甫的大膽做法拍案叫好,因為國民黨一直在尋找機會與解放軍主力決戰,這一次張靈甫深入孟良崮,吸引我華野主力軍圍殲,而張靈甫74師周圍的國民黨軍隨時可以趕來支援,對我軍形成反包圍。
以張靈甫74師精良的裝備,在孟良崮固守幾天自然是沒有問題!可粟裕、陳毅會上當嗎?
張靈甫折戟孟良崮
粟裕、陳毅本想在運動中挫敗敵74師,沒想到的是,張靈甫居然自己把部隊拉上了孟良崮。此時,戰場的局勢已經明朗,如果國民黨的救援部隊在74師被消滅之前趕到,則解放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擺在華野面前的局面是,要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掉第74師,要麼被第74師拖住,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此外別無選擇。
粟裕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立即命令:第1、4、6、8、9五個縱隊圍殲第74師,第2、 3、7、10四個縱隊阻擊援敵。
孟良崮戰役於5月13日黃昏發起,華野前委的動員口號是:“全殲第74師,活捉張靈甫!”經過14日、15日兩天的激戰,第74師被分割包圍於孟良崮山區,但其主力仍在固守主峰。
蔣介石急調10個師增援、均遭頑強阻擊。
孟良崮,“崮”的意思就是四周陡峭,頂端平緩的山。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孟良崮的山頂沒有水源,四天激戰中也無降雨,人渴極了,只好喝自己的,機槍管燒紅了,只能用馬尿去澆。
5月16日,華野發動對第74師的總攻。在孟良崮上,中間是張靈甫的第74師,周圍是華東野戰軍5個主力縱隊,十幾萬人馬扭打在一起,戰鬥進行得非常慘列。
一個小山頭的爭奪,往往都要前後經過十幾次的衝鋒。雙方刺刀見血,赤手空拳搏鬥,戰士們都打紅了眼。陳毅元帥題詩:“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溼戰袍!”
敵74師的防線被解放軍撕開了,張靈甫躲進了一個山洞,他依舊寄託希望於外圍的國民黨軍,然而他們要麼是張靈甫的“政敵”不想救援,要麼是被我軍猛烈阻擊在外…
這時,特務團副團長何鳳山命令向洞內喊話話,洞外的解放軍大喊:“張靈甫,投降吧,繳槍不殺!”
由於洞內的敵人對解放軍開槍,造成數名戰士犧牲,戰士們怒火沖天,端著卡賓槍就對著山洞一頓猛射,衝進洞中一看,地上躺著一個“雙星”大官,發現是張靈甫,他的手錶指著:5時02分。
(關於張靈甫的死因,有多種多發,本文依據的是,粟裕將軍的彙報電文。)
1947年5月30日,華東野戰軍聯名致電軍委的電報,電報中指出: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五十八旅旅長盧醒,確於十六號下午二時解決戰鬥時,被我六縱特團副團長何鳳山帶兵當場所擊斃。當特團何副團長走近張靈甫等藏身之石洞,據師部副官出面介紹為張靈甫等人,現尚在俘官處可證。
說來也巧,在張靈甫被擊斃三個小時後,戰鬥結束,天空忽然陰雲密佈。孟良崮暴風雨飄然而至。 對於這場暴風雨,國民黨方面則認 為:“此時天空慘陰,狂風走石,雨雹 驟降,若為我師忠貞不屈,全部慘烈激 昂之戰鬥犧牲同悲泣者,上天垂象也異 矣。”
張靈甫敗在哪裡!粟裕勝在哪裡!
驕兵必敗,張靈甫佔領臨沂時,在城牆上揮手大叫!他這狂妄的姿態,來自於其在數年間從團長迅速晉升到旅長、師長,直至中將軍長,加之日軍屢敗於其部。這才使得他敢於冒險登上孟良崮,意欲“中心開花”,為國軍創造奇蹟。驕傲而輕敵。為兵家之大忌。
大膽出奇兵,不同於張靈甫的“兵家大忌”,粟裕在選擇強敵、弱敵之時,也敢於突破兵法常規,選擇實力強大的74師進行攻擊,尤其在張靈甫孤軍深入孟良崮之後,粟裕毫不猶豫的下令攻擊!真是打得漂亮!
粟裕可不是單純的膽子大,他是經過詳細分析的,選擇攻打74師,首先是因為該師孤軍深入,便於我軍對其分割包圍;其次是國民黨所謂的反圍圈大決戰的想法,很難實現,一是周圍部隊實力弱,二是張靈甫與國軍幾個軍師長有矛盾。基於此,粟裕這才大膽的發動了對74師的合圍!
粟裕是排名第一的大將, 他戎馬一生,六次負傷,其顯赫威名是在戰場上一城一地打出來的。
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時,毛澤東曾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