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長到學校參觀,準備返回時,卻發現自己的一個車胎被人拆掉拿走了。他苦笑著搖頭,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卻發現拆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拿走了。沒有螺絲,連備胎也裝不上去啊。
這時,一個遲到的小學生正在進入學校,停下腳步問他怎麼。教授就把自己的困境告訴了孩子。這個小學生說:“那有什麼,你從另外三個輪胎上分別拆下一個螺絲來,就可以用三個螺絲把備胎裝上了。”
這人很驚奇:“你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小學生說:“我有很多不同的玩具車,輪胎壞了都是這麼裝的!”
實際上,能夠想到常規之外的組合,就是最好的創意。
在一次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拿出一隻蠟燭、一枚圖釘、一盒火柴,要求學生利用這三個條件,把蠟燭點燃,固定在教室直立的牆壁上。全體學生思考了很久,無人想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只需用火柴把蠟燭點燃,然後用圖釘把空火柴盒固定在牆上,再用蠟油把蠟燭粘在火柴上,問題就輕易解決了。
之所以沒人能想出這一解決問題的方法,原因就在於人們只是把火柴盒看作是裝火柴用的,而沒想到它還可以用來固定蠟燭。
這裡所反映的實際上就是一種功能固著心理。所謂功能固著心理,是指一個人看到一種慣常的事物功用或聯絡後,就很難看出其它新的功用和聯絡:如果初次看到功用或聯絡越重要,也就越難看出它的其它用途。“功能固著”現象使我們趨向於以習慣的方式運用物品,從而妨礙以新的方式去運用它來解決問題。
我們再以赫林和希爾的一個實驗為例來說明。
他們讓被試站在一間小房子的白線後面,把兩個鐵環放在垂直的木釘上。他可以在室內自由走動,運用任何物品幫助他解決此問題;但不許把鐵環拾起來直接放在木釘上。房間裡有兩根木棒,單獨用一根夠不到鐵環,兩根木棒用繩子接起來就能順利地解決問題。
對於一組被試,繩子掛在牆上的一枚釘子上,它沒有固定的用途;這時被試很順利地用這根繩子解決了問題。對於另一組被試,繩子也掛在那枚釘子上,但它用來掛日曆或其它別的東西;這時大多數被試沒有發現繩子能用來解決問題。雖然他們都知道室內的任何物品均可用來解決問題;但繩子掛了日曆,它的用途似乎“固定了”,因而就看不出它還能用來捆木棒。
類似的現象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經常發生。功能固著是思維活動刻板化的反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硬幣好像只有一種用途,很少想到它還能用於導電;衣服好像也只有一種用途,很少想到它可用於撲滅烈火。
但是具體的現實,永遠高於理論的教條。一個東西能否發揮出多大的作用,就看擁有和使用者的聰明智慧,運用的方式和途徑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會有天壤之別。所以任何東西,包括任何思想和制度都不會主動發揮作用,而要看人能否善加運用,從中發掘出它的最大效益。正如歌德所說:“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長青。”
消除功能固著的影響,能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呆板、機械的認識,使認識更豐富、更全面,使思維變得靈活和敏捷,做到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上隨機應變。
第一,遇到問題時能隨機應變,多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答案,鍛鍊思維的靈活性。
第二,善於運用問題現場所提供的條件和物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第三,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把有關的資訊向各個方向、各個方面擴散,以此引出更多的資訊,以多種設想,找出多項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每個方案都切實可行。
第四,豐富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因為解決問題是以知識和實際經驗為前提的。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對周圍事物的通常用途特別熟悉,而且對其他用途也十分清楚,只有這樣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付自如。
第五,我們既要有常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要養成勤於動腦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最小笨蛋的秘密》連載14,放棄再版版權,80個人生成功的心理法則全文分享,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