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以車為生的汽車編輯,從2014年入行以來已經試駕過不計其數的燃油車、電動車,燃油車在臨近暮年之時為了迎合大眾消費者,整體向舒適性靠攏,缺乏了可玩性和那份激情,甚至讓我的腳感麻木,踩不出它們有何差別。電動車從它出現開始,我始終認為那種“傻快”跟駕駛樂趣這四個字根本不沾邊,就算你0-100km/h加速時間2.9秒又如何,沒有發動機轟鳴聲就像沒有靈魂,我寧願坐在V8裡哭也不想坐在“電池”上笑。總之當下汽車市場已經漸漸的讓我失去了激情,嚮往的汽車編輯職業從熱愛也退化成了一份工作。可是連我自己也沒想到,一場毫不抱任何期待的本地試駕,居然我讓坐在“電池”上玩得不亦樂乎。
今天,我們來到了北京平谷,試駕不久前剛剛上市的大眾ID.6 X,就是這個“潛力股”讓我對電氣化時代有了那麼點小期待。我為什麼說它是潛力股呢?因為4月份上市車展上,我對這臺車曾有過從內飾到外觀靜態解析,雖然前衛的設計讓我駐足大眾展臺多看了幾眼,但也沒想過它們翻起多大浪,直到今天,這個2噸多的大塊頭一路跑來北京平谷,用它充沛的動力和精準的操控感受向我介紹了電氣化時代的未來可期。
返璞歸真 拒絕“傻快”
我們今天試駕的車型是5款配置中的勁能四驅版(六座),這款車型搭載前後雙電機,是一款四驅版本車型。電機綜合最大輸出功率為230千瓦,峰值扭矩可達472牛·米。另外,ID.6 X還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動力版本可選,包括續航也會有三種不同版本。我們今天試駕的這款車型NEDC綜合續航里程為510公里。
我習慣先從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開始和大家聊,這臺車的操控和動力為動態體驗部分爭取到了文章的“C”位。小編個人認為ID.6 X的駕駛感受與燃油車的給人的感覺十分接近,日常駕駛起來動力輸出十分線性,似乎大眾汽車本身也在抗拒“傻快”的駕駛感受,還原最貼近人們生活中,各種使用場景下最適合的駕駛感受,這種感受說通俗一點就是“好開”。大部分人對出電動車型心存偏見的原因之一就是駕駛起來有明顯的“電子感”,而ID.6 X單憑近乎燃油車調校就能讓一大批“燃油黨”路轉粉。
來到北京平谷,必然是蜿蜒的山路居多,這也側面展現了上汽大眾對ID.6 X操控和調校的自信。試駕時,我們的車上坐了一位上汽大眾廠家的工程師,他跟我們介紹:“得益於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不需要太大空間,這也使得大眾ID.6 X前橋空間更加富裕,能讓這臺車能夠裝得下體積更大的轉向結構,相比大眾旗下燃油車15:1的轉向比,大眾ID.6 X將其提升到了16:1,所以這臺車在擁有超長軸距的同時也提升了操控性”。
這臺車在上路的表現上確實如此,在面對彎道時,轉向手感十分細膩,指向性也十分精準,雖然談不上“指哪打哪”,但是這種駕控感受能讓我初次與它見面就產生了很好的默契。說到這裡腦海裡有沒有浮現出那兩個字?還沒有?那請你接著往下看。
雖然ID.6 X是一款純電動車,但畢竟是出自大眾MEB平臺,懸架的高階感和支撐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延續。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的搭配讓這臺車很好的兼顧了日常駕駛的舒適性,無論是加速過程中還是入彎時,它給我的感覺都四平八穩。在房車營地的碎石路面行駛時,ID.6 X的懸掛能夠過濾掉大部分讓人不適的振動,進入盤山道路,入彎出彎懸掛的支撐性、韌性也讓我更有的底氣,如此全面的底盤調校,我相信部分讀者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了那個兩個字——“德味”。很多人認為純電動車型的駕駛部分沒什麼可聊的,不過電氣化時代發展的迅速有目共睹,並且腳步從未停歇,這份不一樣的“德味”,也是上汽大眾ID.6 X和小編想在電氣化時代下,為大家帶來的新鮮感。
一張圖來給大家講講試駕ID.6 X一整天下來的用電情況,我們試駕的勁能四驅版車型NEDC綜合續航里程為510公里,早上出發時電池並非滿電狀態,儀表盤顯示剩餘電量為91%,可行駛410公里。我們從中信金陵酒店出發,途徑港中旅房車小鎮、雁西湖景區、月明澗,然後返回中信金陵酒店,全程134公里,70%以上為山路,全程開啟空調,並且我們多次開啟運動模式測試車輛加速效能。這樣情況下,我們回到酒店時車輛顯示電量還剩餘40%,可行駛220公里,表現中規中矩,面對日常上下班代步以及短途郊遊完全夠用了。
瞄準家庭 實用為“王”
說完動態體驗,我們再來聊聊ID.6 X的內飾和配置部分。整個中控臺是我們熟悉的ID.家族語言,小巧多的液晶儀表盤以及較大尺寸的懸浮式中控屏,能夠滿足現代消費者對科技感的要求。中控臺上配備一塊大眾品牌有史以來最大的螢幕,尺寸達到了12英寸,內建大眾MOS4.0系統,操作邏輯十分清晰。值得一提的是,MOS4.0系統是中國消費者獨享的版本,晶片採用了高通驍龍820A處理器,相比海外版本更加智慧,響應速度比較接近我們現在用的智慧手機。這樣的誠意或許也是中國消費者喜愛大眾品牌的原因之一。
但不得不說,目前國內市場中主打科技感、未來感的車型實在是太多了,所以現在很難有哪款車能給人驚豔的感覺,甚至有些審美疲勞,或許在這樣的時代下,返璞歸真才是消費者們真正願意看到的。作為一款中大型6/7座SUV,ID.6 X往往要承載一家人的出行,所以空間和實用性才是它真正驚豔到我的地方。
先來看看這臺車前排儲物空間表現,由於的大眾ID.6 X將換擋機構設定在了儀表盤右側,所以為中央扶手區域留出了巨大多儲物空間,在杯架前方還設有無線充電。中央扶手區下方也做了鏤空處理,可以放一些更大的物品。中央扶手箱內深度十分可觀,瓶裝水可以直立放入並扣上扶手。四個車門的儲物槽均可放入4個瓶裝水,大大提升了前後排實用性。
後排方面,相比7座版車型,我們試駕的6座版車型後排擁有兩張獨立座椅,可以為後排乘客提供獨立乘坐空間,同時兩張座椅均可進行前後以及靠背角度調節,擁有更高舒適度。空間表現上,小編身高176cm,坐在後排腿部還有兩拳半餘量,蹺二郎腿完全沒有問題,較高的車身也使頭部空間十分富裕。
雖然第三排座椅舒適性與第二排沒法相提並論,但是接近3米的軸距也為大眾ID.6 X帶來了不錯的空間表現。我將第二排座椅調整到腿部空間僅有一拳餘量時,進入第三排,雖然較低的坐姿長時間乘坐不太舒服,但好在是一款6座版車型,我可以將雙腿放在第二排兩張座椅的中間位置,姿勢非常自然,有些類似“葛優癱”,不至於讓像我這樣176cm成年人坐在後排感到憋屈。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面對短途出行沒有問題,但第三排座椅材質還是有些硬的,不建議長時間乘坐。
個性外觀 光彩律動
外觀方面,大眾ID.6 X造型十分前衛,延用了大眾ID.家族設計語言,但相比ID.4 X還是明顯的差別的。雖然有“血緣關係”,但無論是飄逸的線條還是整車氣場,都不難將兩車區分,這回應該沒人說大眾“套娃”了吧。
前臉部分,ID.6 X採用了新能源車型慣用的封閉式格柵設計,再加上圓潤平滑的造型,不僅使前臉看上去整體感更強,同時也有助於提升新車空氣動力效能,減小空氣阻力。一條LED燈帶將兩側燈組連線起來,並且中間的大眾車標還可以點亮,強化了整車科技氛圍。
大眾ID.6 X配備了IQ.Light大燈,可根據車速、行駛環境自動調節大燈照射範圍,不僅點亮後看上去極具科技感,也提升了夜間行駛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IQ.Light大燈組還帶有迎賓功能,與貫穿式燈帶同時呈現迎賓效果,增加了與車主的“互動”。
車身尺寸方面,ID.6 X長寬高分別為4876/1848/1680mm,軸距為2965mm。尺寸與漢蘭達相仿,但是得益於MEB平臺更合理的結構佈局,使其擁有了比漢蘭達還出色的空間表現。
輪圈方面,我們試駕的勁能四驅版車型採用低風阻刀鋒樣式輪圈設計,看上去十分動感,也比較符合這款車的氣質。作為頂配車型,勁能四驅版也是5款車中唯一輪圈尺寸達到21英寸的車型,輪胎規格為255/40 R21。值得一提的是,ID.6 X後輪與ID.4 X同樣採用鼓剎,這一點被很多消費者詬病。實際上採用鼓剎是大眾出於續航和制動線性的考量而裝配的,在我們這一天實際體驗中,這套大眾集團開發的電子鼓剎腳感十分線性,表現也出乎我們意料。
車尾部分,相比ID.4 X偏轎跑SUV的造型,ID.6 X看上去更加寬厚,再加上可以發光的大眾品牌LOGO,與前臉形成了呼應效果。另外,我們還從廠家工程師那裡瞭解到,尾燈在今後OTA升級中,還將為消費者帶來更有意思的律動效果,與車主進行更多“互動”。
我個人認為ID.6 X設計還是比較成功的,氣場足夠強大,IQ.Light 前後燈組帶來的新穎律動效果也讓它的科技感絲毫不輸給目前這些造車新勢力。再加上接近油車的行駛質感、操控感受,和實用性極強的空間表現,我相信已經有讀者將這款車加入購車預選清單了。
寫在最後
ID.6 X作為第二款基於MEB平臺打造的SUV車型,延續了大眾品牌可靠的品質,也讓我們明白了“薑還是老的辣”。在新勢力強調智慧車聯網、自動駕駛的時候,大眾以對中國用車家庭多年的瞭解,推出了這款“返璞歸真”的車型,兼顧了駕駛感受和大多數用車家庭對實用性的需求。相比造車新勢力,這種貼近真實使用者真實使用場景的車型,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電氣化時代到來,因為大眾明白,先成為一臺好車,才能成為好的智慧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