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幕,這是《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首次締約方大會。
當天,世界氣象組織釋出了《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並指出:“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和熱量積累已將地球“推向未知領域”,並將對今世和後代“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
過去7年創下有史以來最熱溫度 海平面再創新高
《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綜合了聯合國多個機構、國家氣象和水文部門以及科學專家的意見,以科學的資料向我們展示了地球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溫室氣體
2020年,溫室氣體濃度達到新高。二氧化碳(CO2)含量為百萬分之413.2(ppm),甲烷(CH4)含量為十億分之1889(ppb),一氧化二氮(N2O)含量為333.2(ppb),分別為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9%、262%和123%,2021年這些增長仍在繼續。
從1984年到2020年,CO2的全球平均摩爾分數(濃度測量)(左)、CH4(十億分之一)(中)和 N2O(十億分之一)(右)。
·溫度
2021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基於1-9月的資料)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氣溫高出約1.09攝氏度。目前,WMO在分析中使用的六組資料集將2021年列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第6或第7最熱的年份。
然而,2021年很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第5至第7年,而2015至2021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年。
當地時間2021年7月2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南部的山火持續肆虐。
·海洋
2019年,海洋深處2000米以上繼續變暖,創下歷史新高,基於7個全球資料集的初步分析表明,2020年超過了這一記錄。2021年1-4月,北極的拉普捷夫海和波弗特海經歷了“極端”的海洋熱浪。
海洋每年吸收約23%人為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正變得越來越“酸”。在過去40年裡,全球公海表面的pH值一直在下降,現在是至少26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海平面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在1993-2002年期間每年上升2.1毫米,在2013-2021年期間每年上升4.4毫米。
·冰川和冰原
北美冰川的質量損失在過去20年裡加速,2015-2019年期間比2000-2004年期間幾乎翻了一番。2021年,北美西部異常溫暖、乾燥的夏季對該地區的山區冰川造成了嚴重破壞。
當地時間2021年9月8日,氣候變化使格陵蘭島的冰川加速消融。
“危險的複合效應”已產生
COP26必須成為人類和地球的轉折點
氣候形勢的惡化導致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據統計,今年6-7月,北美西部和地中海地區多地出現超過40℃高溫,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50℃,極端高溫在美國加州、土耳其和希臘等地引發重大森林火災。同時,2020-2021年拉尼娜現象期間的極端天氣改變了雨季,極端降雨襲擊了西歐多個國家,引發洪澇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國則面臨嚴重乾旱。
乾旱席捲邊遠地區巴拉穆加布,氣候變化被證明是比衝突更致命的敵人。
報告強調稱,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和強度的上升與暴力衝突、經濟衰退和疫情衝擊形成了“危險的複合效應”,破壞了幾十年來全球在改善糧食安全方面取得的進展。
據統計,2020年全球營養不良人數達到峰值(7.68億人)後,全球飢餓人數預期將在2021年有所下降,然而截至今年10月,許多國家該數字已超過2020年水平,其中“已經遭受糧食危機或更糟糕狀況”的群體人數在2020年-2021年9月從1.35億增加到1.61億,增長了19%。
這些衝擊還將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越來越多人將面臨生計的全面崩潰,從阿富汗到中美洲,乾旱、洪水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正在打擊那些最缺乏恢復和適應能力的人。
敘利亞的哈塞克產糧區遭受了低降雨量的嚴重打擊,農民收成慘淡,該國60%的人已難以購買糧食。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系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而這種退化正限制它們支援人類福祉的能力,並損害它們建立復原力的適應能力。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必須成為人類和地球的轉折點。科學家們對這一事實很清楚,現在領導人需要在他們的行動中同樣明確。”
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自我審視
各國曾推出過哪些氣候政策?
2015年,《巴黎協定》新鮮出爐,6年過去了,已進入實施期的《巴黎協定》,部分細則仍懸而未決,氣候變化威脅也進一步加劇。已經舉辦了25次的氣候峰會給人類提供了審視自我的機會,過去這些年,世界各國曾對氣候問題作出了哪些“承諾”與改變呢?
·歐盟:爭當氣候領域“領軍者”
1991年,歐盟透過“SAVE”計劃,促進能源效率政策和計劃的實施。
1997年,京都氣候峰會上,承諾在2008-2012年內將六種溫室氣體減排8%(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
2000年,歐洲氣候變化計劃(ECCP)啟動,引入歐洲碳排放交易計劃。
2014年10月,歐盟首腦峰會透過《2020年至2030年氣候和能源政策框架》。
2018年11月,歐盟率先提出“建設碳中和大陸”。
2021年5月,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就《歐洲氣候法》達成臨時協議,確立2030年歐盟的溫室氣體淨排放要比1990年水平減少55%。
·美國:氣候政策因政府更迭出現大幅變動
奧巴馬政府(2009-2017):
2009年,《美國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在美國眾議院透過。
2013年6月8日,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州會晤時宣佈兩國將開展合作。
2015年,奧巴馬宣佈了《清潔電力計劃》最終方案,成為迄今美國應對氣候變化邁出的“最重要”一步。
2016年4月22日,奧巴馬政府簽署《巴黎協定》。
特朗普政府(2017-2021):
2017年,美國環境保護局以不合法為由,廢除奧巴馬政府推出的氣候政策《清潔電力計劃》。
2018年,美國內政部宣佈允許在幾乎所有美國水域進行鑽探的計劃,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租賃擴張計劃。
2019年9月,特朗普政府用不限制排放的平價清潔能源規則取代了奧巴馬時代的清潔能源計劃。
當地時間2017年6月1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2019年11月,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2020年4月,特朗普釋出新的車輛排放標準,使美國的年排放量增加約五分之一。
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批准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石油租賃計劃,首次開放這片原始荒野進行石油鑽探。
拜登政府(2021-至今):
拜登上臺後,修訂和加強《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並首次在白宮內設定氣候政策辦公室。
在2021年5月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拜登承諾,美國將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從2005年水平減少50%-52%。
當地時間2021年1月20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一系列行政令,包括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日本: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1992年,日本承諾五年內為環保事業提供10000億日元援助,遠超歐盟和美國。
1997年,《京都議定書》獲得透過,日本承諾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削減6%。
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形式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是設定了強制性減排目標的第一份國際協議。
2005年2月15日,義大利羅馬,環保主義者舉行活動,支援《京都議定書》生效。
2018年12月,《氣候變化適應法》生效,地方政府負責制定自己的氣候變化適應計劃。到2021年,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的22個已制定計劃。
從COP15到COP26
中國為生態保護做出了哪些努力?
從昆明到格拉斯哥,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世界正將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於生態保護。
COP26會議召開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發表,全方位展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經驗和成效。
2010-2020年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約1.08億畝;
2011-2020年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8.7%;
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超額完成了向國際社會承諾的40%-45%的目標;
202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4.5%,比2015年提高3.7個百分點;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近期,中國又陸續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關於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檔案,對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作為負責任的國家,在COP26大會中,中國還將繼續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援和幫助,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王樂雙 綜合新華社、央廣網、中國環境報、海報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