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豌豆蚜的生物學特性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屬半翅目Hemiptera,蚜總科,又名豆蚜、豆無網長管蚜,是世界性的危害豆類及苜蓿植物的農業害蟲。
豌豆蚜一生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屬漸變態昆蟲[1];豌豆蚜一年可隨不同地區氣溫變化變化發生10-20代。蚜蟲的發育階段短,蚜蟲在適合的溫度條件下,從出生經過4d左右即可發育為成蚜,成蚜開始孤雌生殖,生殖期可達2~3個月,且世代重疊嚴重,導致防治工作更加困難[2]。
豌豆蚜作為典型的生殖交替的模式昆蟲,在寄主植物充足、環境適宜時營孤雌生殖;而在受到環境脅迫和食料短缺時進行兩性生殖[3]。
豌豆蚜經過漫長進化與環境適應,其種群表現出體色多型和翅多型現象;目前豌豆蚜有綠色型和紅色型兩種,豌豆蚜的體色變化和外界環境有密切關係,當豌豆蚜處於寒冷的環境條件時,其體色為綠色;當環境適宜時,又變為紅色[4-5];目前豌豆蚜以綠色型為優勢種群,且主要分佈於南方地區。
綠色型較紅色型蚜蟲的寄主範圍更窄,即抗蟲植物對紅色型蚜蟲的影響較小,但紅色型蚜蟲對化學藥劑更為敏感,綠色型蚜蟲抗藥性較強[6]。
圖1 紅色型與綠色型蚜蟲(引自[1])
豌豆蚜以刺吸式口器取食豌豆或蠶豆嫩莖韌皮部汁液來獲得自身所需的營養,而植株韌皮部汁液富含蚜蟲喜食的糖類物質[7]。
在室內飼養豌豆蚜發現,豌豆蚜喜食豌豆、蠶豆嫩芽,種群數量偏少時,豌豆蚜以無翅蚜為主;但當種群數量增多,食料不足時,豌豆蚜開始變型為有翅蚜;這是豌豆蚜自身基因感應到外界環境的脅迫,從而影響了控制翅型表達的相關基因,使豌豆蚜可遷飛危害。
2.豌豆蚜的特異性功能
豌豆蚜因其可利用外界太陽光合成自身代謝所需的能量物質,成為了4400多種蚜蟲種類中最特殊的一種。為何唯獨豌豆蚜可以利用光能?
有研究表明,豌豆蚜可以合成類胡蘿蔔素,主要是因為一種真菌攜帶了相關基因進入豌豆蚜體內,經過複製形成可合成類胡蘿蔔素的基因,而類蘿蔔素可輔助葉綠素捕獲光能,並非是豌豆蚜自身基因能進行光合作用,但為何這類基因能在蚜蟲體內被複制,從而進行光合作用,還需再繼續深入研究[8]。
圖2室內飼養的豌豆蚜
3.豌豆蚜的綠色防控策略
豌豆蚜因繁殖速度快,發育週期短,世代重疊嚴重,田間防治工作很難見效。在實際生產中,防治豌豆蚜多以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目前市場上常用的防治蚜蟲的藥劑以吡蟲啉、啶蟲脒為主,田間防治效果顯著[9]。
但近年來,化學防治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藥劑的頻繁使用,使蚜蟲的抗藥性增強,同時造成生態環境汙染和農產品質量下降、農殘超標。基於環保、綠色的需求,應用生物防治才是今後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生物防治又包括天敵防治、生物農藥防治等。表1列舉了目前發現的對豌豆蚜有較好防治作用的天敵種類[10-12],在對豌豆蚜進行田間防治時,需儘量保護天敵數量,減少農藥的使用,從而改善生態環境。
豌豆蚜的天敵種類有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兩大類,豌豆蚜的捕食性天敵主要有瓢蟲、草蛉、蝽和食蚜蠅等,而寄生性天敵研究相對較多的則為蚜繭蜂。
目前異色瓢蟲已投入商業化,在世界各地的農業種植區都有使用,但異色瓢蟲釋放數量過多,也會造成當地生態環境和瓢蟲其他物種數量的變化,不利於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平衡。
表1 豌豆蚜的天敵種類
天敵種類 |
目 |
科 |
種 |
捕食性天敵 |
鞘翅目 |
瓢蟲科 |
異色瓢蟲 |
龜紋瓢蟲 |
|||
七星瓢蟲 |
|||
十三星瓢蟲 |
|||
多異瓢蟲 |
|||
脈翅目 |
草蛉科 |
葉色草蛉 |
|
中華草蛉 |
|||
半翅目 |
花蝽科 |
小花蝽 |
|
盲蝽科 |
黑點食蟲盲蝽 |
||
雙翅目 |
食蚜蠅科 |
黑帶食蚜蠅 |
|
大灰食蚜蠅 |
|||
寄生性天敵 |
膜翅目 |
蚜繭蜂科 |
菸蚜繭蜂 |
生物農藥防治是目前最熱門的防治方法,該防治方法綠色、無汙染,對環境和人體無害,且深入貫徹了植保方針“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理念,故生物農藥的發展應用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我國生物農藥主要分為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已在生產上廣泛使用的植物源農藥包括印楝素、菸鹼、藜蘆鹼、苦參鹼等,動物源農藥以沙蠶毒素、蜘蛛毒素為主,微生物農藥中殺蟲應用最廣的是蘇雲金芽孢桿菌。
目前防治蚜蟲的植物源農藥種類也很多,有0.5%苦參鹼、1.5%除蟲菊素、0.3%印楝素、90%茶皂素[13]。而針對蚜蟲防治,公司自主研發的1.5%苦參鹼防治合劑—雅刻,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該產品主要以苦參藥材為原料,採用專利共提技術,對蚜蟲有很好的的觸殺和胃毒活性。在豌豆蚜發生前預防,使用300-500倍藥液噴霧豆類或苜蓿植株,預防效果可達90%以上。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實際農業生產上,有效防治豌豆蚜,還需掌握蚜蟲的生物學特性和發生規律,從作物合理佈局、天敵方面調控蚜蟲數量,再採用以生物農藥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豌豆蚜綠色防控方法,將蚜蟲蟲口密度控制在經濟閾值之下,有利於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