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1日夜間,志願軍第27軍在新興裡以南圍殲了逃跑的美軍第31團級戰鬥隊(美軍第31團又稱為“北極熊團”)。這場殲滅戰,在美軍戰史裡留下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記憶:成群飛來的白磷手榴彈。
志願軍投擲的燃燒性白磷手榴彈,讓整個美軍車隊被大火吞沒,最終沒有一輛軍車逃出生天。那麼,這種特殊手榴彈是從哪裡來的呢?國內戰史原本沒有提到這事,筆者透過戰史資料的一些細節,嘗試對這段歷史過程進行還原。
M15白磷手榴彈,多數志願軍沒見過的奢侈品
這種手榴彈,就是美軍在二戰時研製的M15白磷手榴彈。美軍最初研製這種白磷手榴彈是作為煙霧彈和訊號指示彈(美軍另有一種M8煙霧彈,但化學成分不同),但是由於白磷具有自燃效應,能釋放高達2700攝氏度的火焰,因此M15在實戰中很快被用作了反步兵的燃燒性手榴彈。
M15白磷手榴彈長度為13.6釐米,重量為880克,其中425克為含有白磷的填充物。多數M15手榴彈都塗有一層標準的灰色油漆,上面有黃色字母,彈體還畫有一條黃色條紋。一般情況下,平均投擲距離約為30米,爆破半徑為17米。在這個17米半徑範圍內,爆破濺射出的大量白磷會點燃一切沾到的物體。由此看來,M15是一種對使用者也相當危險的武器。理論上講,如果面板不慎接觸到這些白磷,必須迅速浸入水中,否則將會不停地燃燒。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曾廣泛在島嶼爭奪戰中使用M15手榴彈,爆炸產生的火焰和濃煙對洞穴中的日軍不僅能造成巨大殺傷,而且還有驅趕作用。截至到1945年12月,美國累計生產了580萬枚M15白磷手榴彈,在戰後也裝備了很多年,直到越戰時期才被新產品替代。
不過,美軍大量使用的這種燃燒手榴彈對於志願軍而言卻是稀罕物,在國內戰爭時基本沒有見過,而且當時落後的國內工業也造不出這種“高科技武器”。
麥克萊恩上校從內洞峙逃跑,丟棄大量物資
那麼在新興裡戰鬥中,志願軍怎麼一下子用上了這麼多M15白磷手榴彈這種“高科技武器”呢?這還是美軍第31團級戰鬥隊自己造成的。
1950年11月27日,志願軍第27軍第80、81師出動4個團對美軍第31團級戰鬥隊發起攻擊。“北極熊團”當時主要部署在新興裡和內洞峙,新興裡是美軍第31團第3營和第57野戰炮兵營,內洞峙是美軍第32團第1營(臨時歸第31團指揮)。美軍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當時也在內洞峙,和第32團第1營營長費斯中校共同指揮。
11月27日和28日,志願軍連續兩個夜間不斷髮起猛攻,給兩個地點的美軍造成巨大壓力。在29日凌晨,麥克萊恩上校頂不住壓力,突然下令第1營從內洞峙撤退到新興裡,和第31團主力會和。
麥克萊恩上校的撤退行動在凌晨四點半開始,由於指令非常突然,內洞峙周邊陣地仍有美軍在堅守,甚至都不知道撤退已經開始。以至於車隊出發時發出巨大轟鳴聲,才讓這些美軍如夢初醒,紛紛逃離陣地加入撤退的隊伍。
由於內洞峙的撤退太過倉促,美軍丟棄了全部帶不走的物資,沒有進行任何焚燒和破壞,與三天後“北極熊團”從新興裡撤退時的大破壞截然不同。結果,佔領內洞峙的志願軍第80師第240團繳獲了大量食品、武器和彈藥,是新興裡戰鬥繳獲最豐厚的一次。
雖然我方戰史沒有記載內洞峙的繳獲武器裡是否有白磷手榴彈,但是考慮到美軍步兵普遍配備此類武器。志願軍第240團藉此機會,獲得了大量沒開箱的M15白磷手榴彈,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志願軍用北極熊團的武器,造成美軍最大一次陣亡事件
這樣,後來的戰鬥結果就能很合理地解釋了。12月1日中午時分,接任第31團級戰鬥隊指揮權的費斯中校(麥克萊恩上校在29日撤往新興裡途中重傷被俘),率領“北極熊團”殘部約2000人從新興裡突圍逃跑。
此時,美軍第31團級戰鬥隊已經傷亡嚴重,剩餘人員有三分之一都是傷員。這些傷員只能乘坐幾十輛卡車,隨著“北極熊團”的突圍車隊向南逃跑。費斯中校將這些傷兵車輛安置在車隊中間,車隊兩頭和中間分別部署了M19和M16防空車作為移動火力點。
志願軍經過幾日幾夜在嚴寒條件下的血戰,已經有大批戰士犧牲和凍傷。第27軍在新興裡參戰的5個團,幾乎都喪失了完整的戰鬥力,有的團甚至只剩下兩三個連的戰鬥兵員。特別是負責堵截美軍南逃的志願軍第342團,在1221高地一帶的雪地裡堅持了好幾天,長津湖著名的“三個冰雕連”之一就發生在這裡。
由於志願軍缺乏重火力支援,難以壓制美軍車隊的強大火力,特別是M16和M19防空車,給我軍造成極大傷亡。不少志願軍戰士都是用血肉之軀闖入美軍火力網,付出巨大犧牲後,接近車隊給美軍造成持續性的殺傷。在這時候,志願軍無論是火力還是人力,都已經嚴重不足。
然而在12月1日夜間,“北極熊團”的車隊終於在1221高地山腳下被堵住了。根據倖存的美軍回憶,就在這時,圍攻的志願軍突然扔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白磷手榴彈”,一輛接一輛軍車燃起大火。我們透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猜測到,志願軍第240團從北邊的內洞峙趕到了!這些戰士攜帶了剛剛繳獲不久的M15白磷手榴彈。
接下來,是所有幸存美軍都永生難忘的一幕:坐在幾十輛卡車裡的六七百名美軍傷兵,在大面積迸發的磷火中無處可逃,淒厲的慘叫聲響徹夜空。白磷手榴彈,是一種很不人道的武器,沾到面板就會持續燃燒,令傷者極為痛苦。這種美軍自己製造的武器,最終卻被用在了美軍自己身上。
在這種震撼打擊下,原本還能堅持作戰的第31團級戰鬥隊迅速崩潰,能活動的美軍士兵丟棄傷員,紛紛脫離車隊四散逃命。已經受重傷的費斯中校無法阻止這種潰敗,他本人很快也死在了吉普車裡。只有少數美軍車輛突破了封鎖線,衝到了1221高地以南的後浦村,但被趕上來的志願軍全部消滅,沒有一輛軍車逃出來。
12月1日夜晚至2日凌晨在1221高地周邊的戰鬥,估計造成了美軍第31團級戰鬥隊700-800人死亡(被俘約300餘人),此前美軍在新興裡、內洞峙的四天戰鬥估計也只有300-400人戰死。志願軍這一晚在1221高地周邊擊斃美軍的數字,不僅是長津湖戰役中單次戰鬥的最高紀錄,可能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也是最高紀錄。
最終,第31團級戰鬥隊的2500名美軍(另有700餘人戰前在包圍圈外,也有近半數傷亡),有1400餘人戰死和被俘,只有大約1000餘人透過冰凍的湖面逃到陸戰一師的陣地,其中僅300餘人沒有嚴重受傷,並且丟失了全部車輛和重武器,以及絕大部分輕武器。
可以這麼說,在圍殲“北極熊團”的最後戰鬥中,志願軍在火力和人力都已經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繳獲的白磷手榴彈發揮了最後一擊的關鍵作用。(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