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是四大南藥(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天)之一,在中國已有1300多年的用藥歷史。
砂仁是一種熱帶地區的芳香性中藥材。基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主要產於中國廣東省的春砂,一種是中國海南的殼砂,還有一種叫縮砂密,主產於東南亞國家。
始載於唐代的《藥性論》,記其功效曰:“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樸素地記載了本品入中焦能行氣溫中的主要功效。
其後《本草拾遺》補充“主上氣咳嗽,奔豚,驚癇邪氣。”《日華子本草》增入“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楊士瀛認為其能“和中,行氣,止痛,安胎。”《本草蒙筌》添入可“止噁心”。《本草綱目》在以上基礎上總結性地曰其“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噎膈嘔吐”。又曰:“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齒浮熱,化銅鐵骨哽”。到清代,《醫林纂要》還認為本品能“潤腎,補肝,補命門”。
至此歷代本草對砂仁的認識逐漸完善,總結為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行氣、化溼、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等諸功效,陰虛血燥、火熱內熾者慎用。
和花椒、大小茴香一樣,砂仁也是廚藝愛好者常用到的調料之一,很多滷料中缺不了它。它不僅調香,還能消食化膩。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場景:“賈蓉又和二姨娘搶砂仁吃,尤二姐嚼了一嘴渣子,吐了他一臉”。可見當時砂仁還是大戶人家的飯後小零食,可以幫助消食。
名方舉例:香砂養胃丸
香砂養胃丸出自清沈金鰲的《雜病源流犀燭》,藥名裡的“香砂”指的是木香和砂仁。木香理氣調中止痛,砂仁化溼行氣溫中,合用具有化溼調中、理氣止痛的作用,是治療消化不良、積食、胃痛等脾胃病常用的一對藥。香砂養胃丸的配方中又有枳實、厚朴、香附、豆蔻、藿香等中藥,加強了行氣、溫中、化溼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胃部不適或隱痛、吐酸水,不思飲食等症狀。
春砂道地藥材(陽春砂仁)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健強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麼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這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後,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裡漫山遍野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衝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嚐了以後,覺得這種草既然可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採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後,效果較好。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前屋後,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陽春砂仁的由來。
砂仁(植物藥)
01【藥用來源】
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的乾燥成熟果實。陽春砂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綠殼砂主產於廣東、雲南等地,海南砂主產海南及雷州半島等地。以陽春砂質量為優。均於夏秋間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或低溫乾燥。用時打碎生用。
02【方劑應用】
參桂鹿茸丸、香砂養胃丸等。
03【性味歸經】
辛,溫。歸脾、胃、腎經。
04【功 效】
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05【主要應用】
1. 用於溼濁中阻及脾胃氣滯。尤宜於寒溼氣滯者,常與木香、枳實等同用。
2. 用於脾胃虛寒之腹痛洩瀉。可單用或配其他藥同用。
3. 用於脾虛氣滯之胎動不安或妊娠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