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發病時的症狀不是很嚴重,或症狀很短暫,因此,許多患者不引起重視,認為不嚴重,休息下就會好,更不會住院治療。實際上,小中風是大中風的預兆,要特別警惕。
一、重視“小中風”,預防“大中風”
中風的發生是多種危險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單純某一個因素造成的,中風一旦發生,無論是否嚴重,都提示患者已經具備中風的危險因素,中風發生的病理基礎已經形成,隨時可出現血管堵塞或出血。
小中風也不例外,發生小中風後,很可能不久後會再次中風,而且症狀可能更嚴重。研究表明,短暫腦缺血發作的患者,約1/3會近期再次發作,甚至會發生嚴重的腦梗死。曾有過中風的患者,再次中風的危險性是沒有發生過的數倍。因此,重視“小中風”是預防“大中風”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出血性還是缺血性的腦中風,在急性期的有效治療方法很少,而且作用有限,約75%的患者急性期後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其中40%的患者是比較嚴重的後遺症。一旦造成了偏癱、失語甚至痴呆等後遺症,恢復十分困難。因此,對中風患者來說,預防非常關鍵,勝於治療。
二、如何儘早發現小中風?
“小中風”臨床表現有2個特點:
1、發作突然,症狀突然出現;
2、症狀相對較輕或持續時間較短,發病時對患者生活沒造成很大影響。
有以下一些情況時,可能是發生了“小中風”。
1、口眼歪斜: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口水,說話不清,吐字困難,飲水嗆咳,或視物糊,視物重影;
2、軀體麻木:突然出現單側面、舌、唇、肢體或手指麻木,改變體位或拍打後仍不緩解;
3、肢體乏力:突發性的一側肢體乏力,行走向一邊歪斜,穿衣係扣不靈便,或伴肢體抖動;
4、眩暈和頭暈:頭暈持續,走路不穩,腳下踩棉花樣;
5、行為性格異常:突然變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動遲緩或多語易躁,記憶力減退。
三、引起小中風的原因是什麼?
“小中風”症狀比中風輕,其發生原因與中風類似,有腦出血和腦缺血。其中腦缺血最常見,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腦出血主要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小中風有兩類症狀:
1、持續時間較短的症狀,一般幾分鐘至幾個小時,多是由短暫性腦缺血引起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以理解為腦血管短暫的堵塞,然後又自然疏通了,腦部不留下梗死灶,因此頭顱CT或MRI(核磁共振)檢查不會發現異常;
2、持續時間較長的輕微症狀,多是由小的腦梗死(即腔隙性梗死)和腦內微量出血引起,或者少數較大面積的腦梗死和腦出血但堵塞或出血的部位不是很“關鍵”,出現的症狀較輕。
總之,小中風大部分是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腔隙性腦梗死引起,但不排除較大面積的腦梗死、甚至腦出血。
四、小中風有哪些危險因素?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腔隙性腦梗死,只是血管堵塞的時間較短和堵塞的血管較小,其病因和腦梗死一樣,是由多種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危險因素大體分為兩類:
1、不可控的因素,如年齡、性別、民族、體質及遺傳因素等;
2、可控的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抽菸、喝酒等。
五、得了小中風怎麼辦?
1、儘快就診,控制病情發展
一旦發現了小中風,應當引起重視,快速就診。腦血管意外之所以被稱為“中風”,就是因為其發病迅速、發展迅猛,腦細胞耐缺氧能力很差,數分鐘就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損傷,因此所有腦血管病一旦發現都必須儘快就診,以儘早治療,減輕病情。另外,部分小中風在發病早期會逐漸加重,發展成嚴重的中風,及早治療,可防止病情發展,病情變化就在轉瞬之間。
2、全面檢查,篩查危險因素
許多患者對小中風不重視,治療後感覺好些了,就不再服藥。有的到醫院後感覺已經好些了,甚至拒絕治療,更不要說住院檢查了,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小中風患者儘量要留下觀察,必要時需要住院,一方面可觀察病情變化,另一方面可全面篩查與中風有關的危險因素,然後採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即使不能住院,也要儘快在門診完善最基本的相關檢查,譬如頭顱CT、血常規、血脂、血糖、血粘度、血管彩超等,以便做針對性預防。
3、啟動預防,防微杜漸
中風的發生是多因素的,因此預防也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
1、藥物控制危險因素 沒有禁忌證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阿司匹林;同時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動脈斑塊、心臟疾患等,根據醫生建議採用相應藥物進行控制;
2、合理飲食 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少吃甜食,適當進食高蛋白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據研究,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的高低與腦中風密切相關,濃度越高,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就越低。此外,維生素C還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會增加患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
3、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不抽菸,儘量少飲酒,情緒穩定,心態平和,適當運動,作息有規律,防寒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