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物質條件,真正的理解和懂得,才是最讓孩子感動的,也是支撐每個孩子從“普通”變成“天才”的力量。
——遇言姐
前幾天,遇言姐看到一個挺好玩的事。
影片博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上傳了一個僅6分鐘,卻十分硬核的科技影片:
他把蘋果曾經放棄的想法動手做了出來——Airdesk,可以在一張桌子上實現充電、備忘錄等各種功能的神奇黑科技。
影片一出,B站和微博觀看量破4千萬,滿滿未來感,連遇言姐這種不太懂技術的人都看得拍案叫絕。
更絕的是,主影片結束後,有1分鐘的廣告合作,何同學感謝了樂歌股份,並介紹了一款樂歌升降辦公桌。
影片釋出當天,何同學推薦的桌子全部斷貨,簡直比李佳琦還厲害。
並且,就這短短一分鐘的片尾廣告,讓樂歌當天股價開盤暴漲13.51%,公司市值狂增5.5億元!
股民沸騰了,大呼“何同學萬歲”,這才是最硬核的真·帶貨之王!
1個何同學,憑一己之力讓一家上市公司市值暴漲5個億,也把他送上熱搜,網友線上提問:“下一個廣告金主是誰?我們提前去買股票。”
不過,這可不是何同學第一次上熱搜。
何同學叫何世傑,今年才22歲,7月剛剛從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畢業。
從測評、到動手做,硬核科技影片讓他擁有B站粉絲847萬,全網超千萬粉絲,堪稱科技類博主頂流。
曾經一條“5G有多快”的影片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轉發,專訪庫克、與雷軍暢聊、對話微軟副總裁“Surface之父”Panos Panay,成立自己的公司……
同齡人還在上課、投簡歷時,何同學早就成了科技界大咖,開啟創業之路,名副其實“別人家的孩子”。
最讓遇言姐好奇的是,這樣的孩子到底是怎樣養成的?
影片裡的何世傑是一枚乾淨的少年,瘦瘦的、笑起來很文氣,一看就是100%的理工少年。
不過,何同學是個好奇心十足的理工少年,從4年前進入大學開始,除了本身的學業,就在不斷嘗試影片剪輯、音樂製作、動畫特效……
為了鼓勵自己多學習,他給自己起了個有點中二的ID:老師好我叫何同學。那時候,他還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影片博主。
一次,他要參加演講比賽,邀請了一位心儀的姑娘,可惜人家並沒來,比賽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很失落的他入手了一臺iphone,企圖靠消費安撫自己的情緒。
萬萬沒想到,iphone並沒有讓他快樂,一堆不好用、體驗差的地方,讓一個理工男無法忍受。
回到宿舍、拍了影片,瘋狂吐槽。沒想到,一週後有 600個人觀看,他信心大增一發不可收拾,自此走上影片博主的道路。
與大部分靠量產的影片博主不同,何同學堪稱龜速更新。
為了一個畫面廢寢忘食翻閱資料,為了發明創造一兩個月才更新一條影片,每一條影片都必須是乾貨+有趣的精品。
這種執拗和堅持,在同齡人中著實少見。
心理學界有很多人想解釋人做事的動機,其中最有名的是兩位美國心理學家Edward L. Deci與Richard Ryan,現在這兩位老爺爺依然在美國大學任教。
1970年他們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如果持續有動機做一件事情,必須同時滿足三大心理訴求:自主感、勝任感、需要感。
而這三個的培養,與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息息相關。
其實,關於何同學父母的資料並不多,僅有的幾件小事還是他自己發微博講的,但這幾件小事就讓人印象深刻。
何同學的爸爸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雖然是名副其實的高材生,但家庭經濟條件普通。
跟同時期的家長不一樣,何同學的父母屬於異類。
當兒子小時候拿著ipad研究刷機,或者舉著單反到處跑時,父母從不會擔心他弄壞。
報考大學時,父母希望他學一個好找工作的專業,這才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可上了大學,他發現自己更喜歡做發明、做影片,父母便不再幹涉,任由他折騰。
有多少家長給孩子拼命報補習班、逼著孩子掌握琴棋書畫十八般武藝,卻在孩子真的展示出某種興趣或天分時,橫加干涉,把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而何同學奇奇怪怪的想法、試驗,都得到了父母無條件的理解和資金上的幫助。
剛開始,他為了把影片拍得更炫酷一些,要把房間佈置成全黑色,爸爸花了一星期時間,和他一起把300張黑色卡紙一一糊在牆上。
何同學驕傲地曬了老爸的施工照,引得網友羨慕“小何同學的父母得是多開明啊”。
那一年,他開始做影片,為了精益求精,每個影片都要從創意、指令碼、做實驗、拍攝準備一兩個月,更新速度緩慢,做影片到底能怎樣,前途未知。
而這時,周圍的人已經開始學託福雅思、準備考研、申請名校,與眾不同的路總是孤獨的,他也有過自我懷疑和動搖。
他的爸爸媽媽,雖然不知道他在折騰什麼,但一如既往的沒有干涉,更沒有要求他隨大流、去做普世價值裡更好的選擇。
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援,才讓他安心做起影片博主,開始發明創造。
在遇言姐看來,何世傑就是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學霸,放在清華北大或許還有很多,但是他之所以能成為何同學,除了自己的努力,父母的支援才是真正的驅動力。
因為父母給了他最寶貴的財富——創造和學習的充分自由。
這種自由讓何同學在相對寬鬆的大學環境裡展示出了驚人的創造力,特別是在他畢業前夕。
由於大學期間的主要時間精力都放在影片上,忽略了學業進度,畢業馬上來臨,何同學才發現自己對畢業設計完全沒有想法,可能面臨無法畢業。
他立刻決定停更影片,將所有時間專注於畢業設計,哪怕這對一個影片博主來說,意味著流量和粉絲的流失,但他非常知道自己要什麼。
在三個月的時間裡,他惡補落下的課程,3D建模和列印、程式設計知識,沒日沒夜地盯著電腦,完成設計、製作、實驗。
白天修改程式碼、晚上去拍攝星軌收集素材,就像每一個被畢業設計折磨到禿頭的學生。
雖然時間短,但何同學並沒有敷衍,他的畢業設計題目為:基於樹莓派的 3D Lidar 掃描器,也叫神奇星軌拍攝儀。
和彈幕裡的很多網友一樣,遇言姐表示,雖然不太懂,但大為震撼。
當“畢業快樂”沿著星軌出現在校園上空,沒人想到,這種理工男的終極浪漫是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的。
就在畢業設計這三個月裡,他還抽空用學的知識做了很多“周邊”:
看書看得脖子疼,於是做了一個支架和一個自動翻書的遙控裝置,覺得站著看書有點累,又做了可以實現躺著看書的一個支架。
學霸的世界,我們不懂。
神奇星軌拍攝儀的影片讓他再次上了熱搜,他也開始收穫越來越多的粉絲。
他把600w粉絲的名字全部放在自己房間的牆上,這樣的硬核浪漫又讓粉絲狠狠感動了一把。
其實,最讓遇言姐吃驚的是何同學的思考方式,以及面對“大人物”時展現出的鎮定。
這體現在今年2月份何同學與蘋果CEO庫克的連線訪談當中。
在這次訪談裡,他先問了問庫克是不是四點起床健身,來簡單破冰之後,用流利的英文、專業的知識和具有思考性的提問,跟庫克對話了20分鐘。
整場採訪順暢專業,雖然對面是庫克,但何同學大大方方、侃侃而談,氣場一點不輸。
聊的內容更像是一場蘋果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輸出,但何同學的提問技巧和充分準備,讓這個過程自然合理。
比如基於中國市場的設計考慮,如何讓爺爺奶奶更好地使用iphone,這些問題淺顯易懂、又圍繞使用者體驗,也符合他作為科技測評影片博主的視角。
更妙的是,兩人談起了手機自帶小功能的使用感受,和同學們會用ipad記筆記的事情,非常巧妙地把蘋果拉進普通人的使用場景,讓蘋果與中國市場更親近。
顯然比起前段時間,勞斯萊斯用了網紅做廣告,遭受市場抵制和輿論群嘲,這次庫克與何同學的對話,既硬核又高階,這個影片的確達到了雙贏。
但遇言姐始終記得,這個與全球頂尖科技公司CEO對話的中國少年,今年只有22歲。
而接下來,10月17日何同學釋出的“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更是讓蘋果粉、廣告商、股民普天同慶。
蘋果曾經想做無線充電板——AirPower,手機隨意放在上面就可以充電。但是後來蘋果放棄了這個想法。何同學不僅做了出來,還遠遠超越!
分析了AirPower的原理後,他做的AirDesk,不僅實現手機隨時充電,而且透明的桌面,彷彿一個漂亮的智慧電腦,桌子上有“任務清單”,完成一個就會變成綠點。
還有智慧升降桌腿,當桌子發現主人伏案工作一個小時,會提醒你要起來活動了,甚至每隔一小時,桌子還會自動遞上水杯。
一天工作結束後,那些任務提示會變成“下班”,簡直太快樂了。看完何同學的發明,遇言姐只想說:什麼時候生產!買它!
這是一個天才的故事,也是一個普通男孩的故事。
私下裡,何同學也跟大部分20出頭的男孩子一樣,生活上能簡化就簡化:
比如,有六條一模一樣的褲子,一年點了217次麥當勞外賣,快遞在櫃子裡經常一週還沒有取……
但面對畢業、走進社會,和接踵而來的熱度,他又跟很多人不一樣,提出了簡單又純粹的願望:
希望多年以後,還能像現在一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這樣熱愛學習,面對每次的結束,還能對未來充滿感激。
大多數人大學四年或埋頭苦讀,或渾渾噩噩,但何同學已經找到了目標,並完成了原始積累,開始在新的賽道上狂奔。
所有這些,他都知道,是父母的支援和愛,伴他走過無數艱難時刻。
他一直記得剛開始做影片,還沒有多少粉絲時,收到的一封B站年報。
那天,他在年報裡發現,為數不多的粉絲裡,竟然有個人把他的影片看了545次。
這位死忠粉,是他的媽媽。
有多少父母願意俯下身子,真正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呢?
除了物質條件,真正的理解和懂得,才是最讓孩子感動的,也是支撐每個孩子從“普通”變成“天才”的力量。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