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內蒙古的美食,大家肯定會想到牛肉和羊肉了,但是內蒙古美食遠遠不止這些,有的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藍天白雲,無邊草原,成群而過的牛羊,加上驍勇的馬背民族,匯成了內蒙古這幅美麗的畫卷。今天由曉娟美食就來介紹一下,來看看內蒙古10大特色美食,饞得流口水!
1、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膳食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肉製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千百年來遊牧生活中形成的傳統佳餚,也是蒙古族招待貴賓的傳統名餚。
據說,烤全羊是目前肉製品飲食中最健康最環保最綠色的美食,烤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皮肉焦黃香脆,內部肉質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讓人一吃上癮。
2、涮羊肉火鍋
與川渝火鍋相比,內蒙古火鍋味道不辛辣,但是最重要的食材——涮肉,絕對是最新鮮、最不可替代的。草原水草豐美,溫差大,羊肉細嫩無羶味。內蒙古火鍋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清水鍋,能夠最大程度保留肉的原始味道。蘸料也沒有那些講究,一碗調好的芝麻醬就夠了。不過別小瞧這碗其貌不揚的芝麻醬,醇厚的味道在別的地方吃不到。
3、奶皮子
奶皮子,蒙語稱“查干伊德”,“烏如木”、“烏日莫”。漢語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馬、羊、牛和駱駝鮮乳倒入鍋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結一層臘脂肪,用筷子挑起掛在通風處晾乾即為奶皮子。屬鮮奶中的精華奶皮,是奶食品系列中的佳品,營養價值頗高。製作奶皮工藝簡單,但用料很多。味純香,營養豐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為招待貴賓的佳品,曾被稱為“百食之長”,無論居家餐飲、宴賓待客,還是敬奉祖先神靈,都是不可缺少的。
4、燒麥
是呼和浩特的一種流傳很久、至今不衰的傳統風味食品。早在清朝時,當地的燒麥就已名揚京城了。當時,北京前門一帶,燒麥館的門前懸掛的招牌上,往往標有“歸化城稍美”字樣。外地客人來到呼和浩特,都要品嚐一下燒麥,才算不虛此行。燒麥製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餡肥瘦適中,蔥姜等佐料齊全。燒麥出籠,鮮香四溢。觀其形,只見皮薄如蟬翼,晶瑩透明,用筷提起垂垂如細囊,置於盤中團團如小餅。吃起來香而不膩。可謂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濃。呼和浩特的稍美,過去專作早點之用,多由茶館經營,如今,已成了許多飯館的必備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
5、風乾牛肉
內蒙牛肉乾是將新鮮的牛肉在自然環境中冷凍,然後在通風環境中懸掛4-5個月,其工藝不但使肉中的水份全無,油份也散掉了,且肉質變得相對鬆散,香味也凝結得發濃厚。然後浸泡入味後再烤乾即成,吃起來口味獨特。 由於涼制過程損耗較大,平均3斤牛肉出一斤肉乾。內蒙牛肉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風味獨特,更具有地方特色 。
6、奶茶
先從茶磚上用刀把茶葉搗碎後,放入熱水鍋中煮沸,然後用布袋將茶葉撈出,茶水置於桶內。將小米在鍋內炒至散發出香味。再將桶內茶水和鮮牛奶倒入鍋煮沸,並用勺反覆揚晾,待茶郛交融後即可飲用。
7、蒙古餡餅
明末清初,餡餅麵食從民間傳入王府,由幹烙水烹改為用豆油、奶油煎制,並用白麵做皮,成了王府中經常食用的佳品。
它以面稀、皮薄、餡細為特點,烙制後形如銅鑼,外焦裡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透過餅皮可見裡面肉似瑪瑙,菜如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
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人們強烈食慾。 蒙族餡餅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們以餡餅這種麵食,作為最好的飯食招待來客。
漢族有句俗語:“好吃不如餃子”,蒙族有句常話:“好吃不如餡餅”,看來餡餅和餃子一樣同是上乘佳品。
8、酸奶
先從茶磚上用刀把茶葉搗碎後,放入熱水鍋中煮沸,然後用布袋將茶葉撈出,茶水置於桶內。將小米在鍋內炒至散發出香味。再將桶內茶水和鮮牛奶倒入鍋煮沸,並用勺反覆揚晾,待茶郛交融後即可飲用。
9、蒙古酒
蒙古酒是蒙古族的主要飲料之一,蒙古酒是從牛奶中提煉而成,故稱“牛奶酒”蒙古酒綿厚醇香,無色透明,少飲延年健體、活血補氣,男女老幼皆可飲之。
蒙古族製做“牛奶酒”歷史悠久,據史書載,蒙古勃兒只斤鐵木真1206年建國時每逢吉慶之日狂飲此酒,增添喜日氣氛。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尤為盛產蒙古酒。然而,時過700多年,生產蒙古酒的原始工藝流傳至今仍未改變。
10、扒駝掌
駱駝全身都是寶,尤以駝掌最名貴。駝掌即四隻大似蒲團的軟蹄。因為它是駱駝軀體中最活躍的組織,故其肉質異常細膩富有彈性,似筋而更柔軟。駝掌營養豐富,歷來就與熊掌燕窩猴頭所齊名,是中國四大名菜之一。古代宮廷御膳用的“北八珍”,駝掌即為其中一珍。由於駝掌珍貴,均被內地星級賓館訂購,即是被譽為“駝鄉”的額濟納豪華宴會上,也是很少能夠品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