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徐昊)訊 ,成本上漲和晶片短缺等問題,對汽車產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去年的疫情。
截至11月1日收盤,多家A股上市車企釋出了三季度財報。在記者統計的9家整車上市企業中,無一實現了第三季度營收和利潤的雙漲。其中,僅有長安汽車實現了歸母淨利潤的上漲,而上汽集團、江淮汽車則出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降。
“2021年前三季度,汽車製造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不到2%,預計10月後利潤可能呈現負增長。”中汽協方面表示。
自主品牌的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和比亞迪在三季度中的表現亮點更多。今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88.69億元,同比增長10.13%,歸母淨利潤14.16億元,同比微降1.72%。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49.45億元,同比增長91.13%。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季度長城汽車平均單車售價達到10.27萬元,同比增長12.50%。對於印象中一直以價效比佔優的自主品牌來說,這一提高尤為難得。
盈利能力向好的還有長安汽車。長安汽車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29.92億元,同比下降14.16%,而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長42.90%,攤薄了前兩季度的降幅。長安汽車前三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226.75億元,同比增長223.04%。
在行業人士看來,今年以來,隨著長安汽車銷量增長、產品結構最佳化,自主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公司業績正在持續向好。
不過,長安汽車在財報中也披露了原材料和晶片所帶來的影響,這也正是目前車企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執行,第三季度電解銅、橡膠、鋁、銠金等價格同比大幅增長。
深受成本上漲困擾的還有“增收不增利”的比亞迪。比亞迪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3.07億元,同比增長21.98%;歸母淨利潤12.70億元,同比下滑27.50%。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451.92億元,同比增長38.25%;歸母淨利潤24.43億元,同比下降28.43%。
市場近日流傳的一份比亞迪《電池價格上調聯絡函》同樣表明,今年鋰電池正極原材料LiCoO2價格漲幅超過200%,電解液價格漲幅超150%,負極材料則供應持續緊張。
儘管利潤普遍承壓,但自主品牌車企並未放棄在研發上的巨大投入,以應對未來汽車產業的轉型需求。其中,三季度研發費用上漲的有,上汽集團126億元,同比增長41.54%;比亞迪52.34億元,同比增長6.99%;長城汽車28.6億元,同比增長50.73%;廣汽集團7.6億元,同比增長19.23%。
正如比亞迪內部人士所言,“(現在)還尚未到收穫的季節”。
合資品牌反成“拖累”
晶片短缺對於德系和日系品牌影響更大,而反映在財報上則更為明顯。以往以合資品牌作為“利潤奶牛”的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在第三季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利潤下滑。
其中,上汽集團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817.59億元,同比下滑13.5%;歸母淨利潤70.36億元,同比下滑14.75%。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383.73億元,同比增長11.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3.5億元,同比增長22.24%。
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仍然是上汽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但在缺芯影響下,兩家公司的銷量表現繼續疲軟。資料顯示,上汽大眾前三季度累計銷量85.04萬輛,同比下滑17.54%;上汽通用累計銷量90.19萬輛,同比下滑5.22%。
同樣,“日系雙田”的銷量下滑,造成了廣汽集團三季度三季度歸母淨利潤64.71%的降幅。廣汽本田前三季度累計銷量54.87萬輛,同比下降0.33%;廣汽豐田前三季度累計銷量58.35萬輛,同比增長7.37%,但9月銷量僅4.83萬輛,同比下降40.37%。
為了擺脫對合資品牌的依賴,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均在尋找新的利潤出路。三季報釋出當日,上汽集團宣佈擬投資設立飛凡汽車,註冊資本7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汽集團出資66.5億元。據悉,乘用車分公司原有R品牌,將由飛凡汽車以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
“飛凡汽車將深耕中高階智慧電動車市場,探索運用創新的公司運營方式、商業運作模式和市場化激勵機制,推動自主品牌‘品牌向上’。”上汽集團方面表示。
廣汽方面,除持續支援旗下廣汽埃安,廣汽集團也在財報釋出當日宣佈,審議通過了《關於自研電池試製線建設專案的議案》,發展電池業務。該議案提出,為加快自研電池技術的產業化,對電池工藝成熟度、產品一致性、產品成本等進行驗證,儲備量產工藝技術,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自研電池試製線建設專案方案的實施,專案計劃總投資3.36億元,資金來源由公司統籌考慮。
“廣汽埃安自研電池產線的投建,一定程度上將有效化解供應鏈風險。”有業內人士表示。
股價飛漲利潤鉅虧
第三季度,江淮汽車淨利潤出現暴跌。財報顯示,江淮汽車第三季度營業收入83.44億元,同比下降25.19%,歸母淨利潤-2.83億元,同比下降249.06%。江淮汽車稱,“主要繫上年同期第三季度收到大額政府補助及子公司大額資產處置增加收益所致。”
從今年整體表現來看,江淮汽車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07.26億元,同比減少0.27%;歸母淨利潤1.95億元,同比增長359.98%。不過,這一利潤中包含了公司位於丹霞路與青龍潭路交口西北側的土地將由肥西縣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收儲,補償金額為1.91億元。江淮汽車前三季度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超過7億元。
在半年報中,江淮汽車提到,公司內部積極“對標大眾、學習蔚來”。手握兩張王牌的江淮汽車從年初至今股價上漲了25%以上。“江淮汽車在與大眾、蔚來的合作中,更多是承擔生產、銷售的低附加值工作,並不能給江淮汽車本身帶來更好的回報率,所以除了短期波動之外,不會對其長期的價值提升有很大幫助。”有行業研究員表示。
此外,北汽藍谷、小康股份等因華為汽車概念大熱的上市車企,依然未擺脫虧損的局面。兩車企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8.31億和6.02億元。
年初至今股價幾乎翻倍的海馬汽車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1.71億元。海馬為小鵬汽車代工的合作將在今年年底到期,而其押寶的氫能源專案還很難在短期實現商業化,海馬汽車的前景令人堪憂。
“汽車行業缺芯緩解進度不及預期、行業需求復甦不及預期、汽車智慧化產業程序不及預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及預期。”首創證券在最新簡評報告中,以四個“不及預期”,提示了汽車行業目前存在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