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又多情的文人沈從文依靠著情書追求到了他年輕時代的白月光,在他的眼中,愛情是風花雪月,是琴瑟和鳴,是妻子溫婉美麗也是伴侶的靈魂契合。然而在熱烈的愛情也抵不過生活的磨難。
當現實的打擊讓妻子張兆和的美貌不在,沈從文曾經的熱烈和愛意也化為烏有,沈從文一生在他的小說和散文中塑造了無數唯美的愛情故事卻始終無法在生活中領略到愛情和陪伴的真諦。直到他因病去世也一生活在愛情的愧疚之中。
湘西才子
出生在湖南鳳凰的沈從文,從小就被獨有的文化所浸潤。在這裡,民風淳樸風景優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過著簡單又純粹的生活, 在這樣的影響之下沈從文也格外的多情,也保持著一顆獨屬於文人的純真之心。
因為中國的一些政治原因,沈從文的家庭條件日益敗落,因此小學畢業之後的沈從文並沒有繼續攻讀文學,而是讀了一年的預備兵去了游擊隊,因為工作的種種原因,他輾轉來到了湘西,開始了他坎坷,又充滿戲劇性的人生。
1922年,沈從文下定決心,脫掉軍裝,來到了北京,他想要繼續讀書,繼續完成自己年少的夢想。沒有經濟來源的沈從文來到了北京大學旁聽,同時他也開始嘗試寫作,為自己的生活賺取一點收入。
卻沒想到這位湖南來的青年似乎對文學有著獨特的造詣,1924年的時候,他的作品就陸續在《晨讀》《語絲》等相關雜誌上刊登。
受到了鼓舞的沈從文繼續寫作,很快就創作出了耳熟能詳的小說和散文作品,其中《長城》和《邊城》最讓大多數人所喜愛。或許是因為當時環境的動盪,沈從文在書中所寫“翠翠在風日裡張養著,故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這樣一雙清澈的雙眸和讀起來讓人感到清新怡人的作品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更重要的是在書中可以追尋到沈從文對祖國和革命赤誠的心情。
長篇小說讓沈從文名聲大噪,他決定趁熱打鐵來到上海和兩位同事創辦了一期雜誌《紅黑》,因為許多社會因素,這部雜誌出版幾期後就停刊了。雖然首戰失敗但是沈從文卻有了新的機遇。
好朋友胡適欣賞沈從文的才華和他卓越的思想,作為校長的胡適對沈叢文發出了邀請函。沈從文雖然一輩子沒有教過書,但是欣然答應,這位來自湖南,飽受湘西文化浸潤的才子卻在講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沈從文名聲在外,學校中的學生早就聽說過沈從文的大名,因此在上課之前,大家就坐在教室裡等待。卻沒想到進來了一位相貌普通,身材矮小,戴著眼鏡的先生,沈從文一進教室,看到講臺下黑壓壓的學生,一下子不知從何說起。就這樣,他在講臺上靜默地站立了十分鐘左右,臺底下的學生都竊竊私語,最終沈從文不得不硬著頭皮講起了課。
原本沈從文辛辛苦苦準備了大概一個小時的課程,因為太過緊張,他十分鐘就說完了。眼看著上課時間還剩下許多,沈從文只好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到“你們人太多,我被嚇著了。”
第一次在學校面對這樣的老師,雖然這件事情被傳到了胡適的耳中,不過學生和胡適都沒有對沈從文太過苛責,胡適甚至樂呵呵的對前來彙報的人說:“講課只講十分鐘,也沒有被學生轟下來,也是一種本事。”
經歷了極其緊張的第一堂講課,沈從文漸漸適應了這裡的教學生活,這一堂課讓沈叢文變成了一名真正的老師,也讓沈從文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夫人張兆和。
純淨的愛情和破裂的婚姻
安徽有一位名氣很大的富商叫張吉友,他不同於其他富的流油的暴發戶,相反,他熱衷於結交社會上有名的大臣能人,還積極的投身於教育事業。張吉友一共有四位兒女,每一位都才貌雙全。其中他的二女兒 張允和和三女兒張兆和關係最好。
在沈從文所在的學校中,張兆和並不缺少追求者。她驕傲又美麗,單純又任性,還對自己的二姐說:“我把這些追求者分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面對妹妹的任性和玩鬧,二姐張允和只是寵溺得一笑了之,不過她也真心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夠找到疼愛她的伴侶。
這邊剛剛進入學校教書的沈從文,上課倒是沒上,卻對胡適辦公室裡面的張兆和一見鍾情。在他眼中張兆和溫婉美麗,落落大方,雖然是一位大家閨秀,但是眼中卻有別樣的思想。儘管沈從文是一位多情的文人才子,可是他也被張昭和的美貌所折服。英雄尚且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浪漫多情的沈從文呢?
二姐張允和很早就知道沈從文喜歡張兆和的事情,她問張兆和:“你對沈從文是什麼樣的想法?”張兆和自然明白姐姐的意思,就說:“我一點兒也不喜歡他。”張允和鬆了一口氣,沈從文樣貌普通,家世財力也都不出眾,和其他追求張兆和的人比條件實在差太多,她和張兆和開玩笑說:“是啊,沈從文的條件可以被叫成蛤蟆一號吧。”
胡適作為校長,自然也明白沈從文對張兆和一見鍾情,很想撮合他們。此時此刻,沈從文已經採用寫情書的方式對張兆和輪番轟炸。他說:“我是非常頑固的愛著你的。”張兆和回應說:“我也是非常頑固的不愛你。”儘管沈從文三番五次地表明自己的心意,但是也難以贏得張兆和的芳心。
後來沈從文追求張兆和這件事情在學校中傳的沸沸揚揚,學生們覺得沈從文多情,浪漫又對愛情有著純粹的憧憬,都覺得他是個痴情的男子,於是就傳出了沈從文追求張兆和不得而割腕自殺的謠言。張兆和不得不硬著頭皮拿著沈從文的情書去找校長鬍適解決問題。
胡適很願意看到沈從文和張兆和在一起,他甚至以為張兆和拒絕沈從文,只是因為害羞,於是他鼓勵到:“不要害羞,如果你願意,我可以親自找你的父親說媒。”胡適的說法自然沒有得到張兆和的回應,可是即便沈從文聽到了這樣的訊息,也從未放棄。
源源不斷的情書紛至沓來,張兆和卻永遠緊閉她那扇愛情的大門,不讓沈從文進來,500多封情書也無法敲開張兆和的心門。直到胡適被調走,他也因為不適合教書,即將被學校開除。
離別之際,沈從文依然忘不了他心心念唸的女神,他繼續寫下了一封冗長有情感真摯的情書,他說:“我對你的愛是奮不顧身的。”除了這樣直白的語言,他也比喻他對張兆和的態度——“臣子總願意屈服在君王的腳下,而我願意臣服在張兆和的腳下。”
讀到這裡的張兆和突然之間被打動,這一份奮不顧身的感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給予,也唯有奮不顧身的愛情,才能打動她的芳心。本以為一封書信後,即使永別,卻沒有想到沈從文因為公事又一次來到了張兆和的家鄉。
張兆和聽說了這件事情,心裡又糾結又害羞,最終她還是跑到了圖書館,想要躲避沈從文。沈從文敲開張兆和的家門,接待他的卻是張允和的二姐和二姐夫,他難過,有失落的詢問張允和:張兆和小姐不在嗎?”
張允和知道自己的妹妹這樣做有失禮貌,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回答,於是她說:“三三有事出去了,你不如到家裡來坐一會兒,等她吧。”聽到這句話的沈從文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他即使去了張家裡面也輾轉不安,還不如就此離開。
沈從文離開後,二姐督促張兆和務必要重新邀請沈從文來家裡,張兆和只好照辦,沈從文來到張家後,獲得了張兆和父母的認可,張兆和和對他的態度也有所緩和。沈從文熱烈追求張兆和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一點成功的曙光。
後來張兆和的父親也表示不會干涉兒女們的婚事,沈從文如願和張兆和訂了婚,因此他一生的妻子。“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會等。”這原本是沈從文書中的話語,卻沒有想到沈從文果真踐行了這句話,也迎接了自己的愛情。
在沈從文的小說中,我們可以讀到“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
對愛情最真摯的追求也莫過於如此吧,沈從文和張兆和的結合,讓許多人都認為他們的愛情不是感天動地,但是一定會相濡以沫,共度一生。然而這流水一般的愛情最終還是辜負了張兆和的一片真心。
愛情和婚姻並不能混為一談,如果結婚前,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是潺潺的流水,是洶湧的江河,那麼婚姻就讓他們之間的愛情和好感消失在了柴米油鹽中,一同消失的還有張兆和的年輕和美貌。
沈從文面對日復一日憔悴的妻子,覺得他早已不再是自己心中曾經那抹白月光,他依然嚮往自由而又熱烈的愛情,而不是像如今這樣過著平淡而讓他厭煩的生活。不到一年,他很快就出軌,物件是他的書迷高青子,她就像當初的張兆和一樣漂亮又有頭腦。
張兆和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十分生氣,她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對自己說會義無反顧愛他的人會如今輕易地出軌。張兆和一氣之下跑回孃家,沈從文本來不想上門規勸,但是離開了張兆和之後,他發現自己的生活一團亂,於是又故技重施,寫了很多情書哄騙張兆和回家。
張兆和剛剛生完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她有了牽掛也有了羈絆,沈從文幾乎不用費力就讓張兆和回來了。即使如此,這位自詡純真,純粹的才子也依然和高青子保持著聯絡,直到高青子主動退出了這段關係,沈從文才作罷。
剛剛嫁給沈從文的時候,張兆和也真的認為自己遇到了愛情。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是熱烈的,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他也不會給自己的新書起名為《三三》,以張兆和為原型創造出了一位位年輕而又對愛情朦朧的少女形象。
沈從文曾說:“三三,你不僅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靈感。”而如今,沈從文也這樣思念著高青子,為她寫下了《看虹錄》——這是沈從文的風流史,也是他婚姻最無法癒合的裂痕。
抱憾一生
沈從文和張兆和這對貌合神離的夫妻生活了許多年,張兆和有著對家庭的責任所以她沒有選擇和沈從文分開。但是愛情已經有了裂縫,夫妻之間的信任依賴早就消失,張兆和和她的兒子早就被沈從文的做法傷透了心。
1946年之後,沈從文就和張兆和母子兩地分居,沈從文失去了他曾經追尋的愛情,也失去了他引以為傲的才華,更失去了國家在政治上對他的支援。幾重打擊之下沈從文鬱鬱寡歡。
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讓張兆和母子去了湖北,而沈從文的日子也照樣不好過。在這種困苦的境遇之下他才分外懷念起張兆和的溫婉賢淑。
1961年的初冬,二姐張允和前來看望沈從文,卻見是個七十多歲的老才子從自己的枕頭下掏出了一封皺巴巴的信。他說:“這是三三給我寫的第一封信。”他的表情嚮往又溫柔,就像當初他追求張兆和時,那種捧著稀世珍寶的表情。張允和正想接過來看看,卻沒有想到沈從文捧著那封信哭了起來。
沈從文不斷重複著:“這是三姐給我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不知道沈從文是在懺悔還是在抱歉,可是愛情的傷疤早已經無法癒合。張兆和再也沒辦法重拾自己的真心對待沈從文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我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華的人。”曾經沈從文這樣在信裡對張兆和寫道,那時候他滿心滿眼只有張兆和,後來因為生活的各種誘惑, 他忘記了自己的誓言,也忘記了曾經對愛情如此熱烈追求的自己。
1983年,沈從文突發急症腦栓,臥病在床。妻子張兆和不計前嫌,守在病床上照顧他,躺在床上的沈從文總會說:“我想回湘西,我想回湘西。”又或者是在睡夢中喃喃自語:“三三,對不起,我錯了”沈從文清醒的時候也會像年輕的樣子提筆為張兆和寫下一封情書,或者是拉著張兆和的手,訴說著自己的愛戀和歉意。
可是時過境遷,張兆和早已經不在乎這些了。最大的愧疚不是歉意不被人接受,而是接受道歉的人心中早就麻木。這段貌合神離的婚姻生活,以1988年沈從文逝世為止畫上了句號。至死,張兆和也沒有原諒沈從文。
沈從文去世了,雖然他曾經向張兆和百般道歉,但是他卻仍然也不曾明白,曾經張兆和給予他的柴米油鹽,相濡以沫的幸福才是婚姻和愛情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沈從文一生都在書寫純粹又美好的愛情,這些經典成為了文學中的瑰寶,卻無法幫助沈從文獲得更加圓滿的婚姻。文人的浪漫多情,塑造了愛情,而現實才是婚姻和愛情真正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