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古代有漢朝,後來有漢人、漢族。天天說漢語、寫漢字的人裡,有誰想過,漢這個字本義究竟是什麼?
漢字繁體字寫作漢。《說文解字》認為,漢“漾也……從水,難省聲。”許慎老先生的意思是,漢這個字是由水和難(難)字構成的。的確,漢這個字在戰國時期楚國《鄂君啟舟節》中的金文字形就是從水,從難,上下結構,上為難,下為水。但也有人認為此字形不是漢而是灘。但是,舟船是用於渡江河的工具,因此,結合《鄂君啟舟節》上難下水一字的上下文來看,將其釋讀為漢是有道理的。或者說,楚國金文字形為《說文解字》把漢字解析為“從水,難省聲”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字源》並沒有採用《鄂君舟啟節》中漢字字形,而是選取西周金文、戰國陶文字形作為源流。
既然漢是水和難兩個部件構成的,那麼難字的本義又是什麼呢?《說文解字》沒有收錄難字,但收錄了難的異體字堇+鳥,認為,此字“鳥也。從鳥,堇聲。”
假設漢這個字由水、堇、隹三部分構成,那就需要弄清楚這三部分的本義,從而找出漢的本義。水字本義是河流,隹字本義是雛鳥,即未長出飛羽的幼鳥。因此,重點是堇字的本義是什麼。
堇字,《說文解字》認為,“黏土也。從土,從黃省。”這樣看來,漢字又可分解為四個組成部分:水、隹、黃、土。漢水確實是發源於黃土地,因此漢這個字中有“水、黃、土”三部分不難理解。但是,為什麼會有隹(雛鳥)這個構件呢?
堇字甲骨文字形是上下結構,上為黃,下為似土非土,金文寫作土。實際上,堇字是蝗蟲(黃)在產卵的樣子。因此,堇字本義正在土裡產卵的飛蝗。
隹字本義是未長飛羽的雛鳥。雛鳥又分為早成雛和晚成雛。早成雛是一孵化出來就長有絨羽,很快就睜眼、站立、跟著親鳥行走、自主進食。而晚成雛剛剛孵化出來時光溜溜的,不睜眼,完全靠親鳥捕食餵養。
遠古時期,人們看到,雛鳥想捕食土地上的飛蝗就是成功不了,相當不容易,只能等親鳥來餵養。因此,人們就用隹、黃、土三個部件組成難字,來表示做一件事情不容易。如果雛鳥沒有能力捕食飛蟲,它就會餓死,也就是遇難(死亡)。
回過頭來,再看《說文解字》和《鄂君舟啟節》金文字形,我們不難發現,由“水、黃、土”三部分組成的漢這個字的本義,已經呼之欲出了。其本義就是岸邊常有雛鳥捕食飛蝗而不得的河流。後來用漢來指代這條河流,稱為漢或者漢水。
農諺說,澇生蛤蟆,旱生螞蚱。蝗災與天氣乾旱有因果關係,因此,漢這個字的讀音在現代漢語中與旱同音,在古代二者的讀音也非常接近。
漢這個字又指夜空中的銀河,這是因為人們發現地上的漢水與夜空的銀河走向極其相似,於是就用漢指代銀河。《詩經·大雅·雲漢》: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看那銀河多麼高遠,白光閃亮迴旋在天)。如,霄漢,星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