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人這一輩子一定要讀一段歷史,那一定是《三國》。
金庸說:
《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給予讀者各種各樣思索的精神食糧。
企業家馬雲說,從三國的這段歷史,學到了謀略之術、商業之道、處世之策。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三國中的為人處世之道,給我們的人生提供了參考答案。
它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中國社會人情世故的真實寫照:
職場成長:像呂布頻繁跳槽,有不忠心之嫌,老闆未必敢用;婚姻愛情:孫尚香嫁劉備多年,老夫少妻,未有一兒半女,最後不歡而散;社交人際:短短几句自我介紹,就能讓張飛關羽對劉備死心塌地追隨;......
讀懂三國,就是讀懂了在社會安身立命、為人處世的規則。
魯迅先生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出身低微的名將呂蒙,便是這樣的勇士。
沒有背景、沒有機遇,憑著一股“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衝勁,建功立業、扭轉命運,逆襲成一代名將。
有一次,鄧當奉命外出討伐山賊,呂蒙卻私自跟去並上陣殺敵。
結束後,鄧當就呂蒙帶到呂母面前,並告了他一狀。
面對責罰,他並沒有退縮,反而說道:“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這句話裡,除了有辛酸、無奈,更有呂蒙對命運的抗爭。
現今大多數人的現狀,不正是如此嗎?想要逆轉,沒有機遇,就為自己創造機遇。
是金子總會發光。沒多久,呂蒙就因驍勇善戰被人舉薦給了孫策。
碰巧遇上部隊整合,一些列入裁員名單裡的人都灰心喪氣,呂蒙卻不一樣。
不僅沒有坐以待斃,反而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他認為,這是一個在新老闆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於是,為自己計程車兵做了新軍裝、擦亮了兵器、整頓了軍容。
等孫權檢閱時,他的兵馬“陳列赫然,威風凜凜”,孫權高興起來,不但沒有裁掉他的部隊,反而增加了士兵。
身處困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破局的勇氣和謀略。
有這樣一句話一直流傳著:跟劉備學做人,跟曹操學做事。
劉備宅心仁厚,走到哪裡都能盡得人心。
曹操英勇有魄力,無論身處什麼樣的險境都能找到出路。
劉備出身貧賤,從一無所有到稱霸一方,靠的是人心所向。
桃園三結義後,就幾十年如一日和張飛關羽肝膽相照,互相扶持。
可以說,劉備走的每一步,收穫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因為“人善,天自助。”
英雄輩出的年代,靠聰明才智功成名就不止諸葛亮,靠蓋世武功流芳百世的不止趙子龍。
但靠以德服人、名垂千古的,只有劉備一人。
曹操是歷史上褒貶不一的人物之一,有人說他是治世只能臣,完成祖國的大一統。
有人說,他是毀滅了中國傳統文化,焚書坑儒,文人怨聲載道。
不管功過孰輕孰重,不可否認的,曹操身上,有常人沒有的氣概。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一時之間名震四方。
到了赤壁之戰,同樣也是以少勝多,只是這次是曹操輸了,他沒有垂頭喪氣,反而一笑置之。
大丈夫能屈能伸,進退有度。
可以說,讀懂了三國,也就讀懂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