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對聯5幅
1、滿室書香侵客夢,一窗蕉雨帶秋聲(艾曉東)
夜讀入睡,蕉雨驚夢,披衣起坐,得此一句。又翻古詩,追尋古代秋聲,聆聽天籟:
2、四野山河通遠色,千家砧杵共秋聲(唐·錢起)
砧杵-搗衣的墊石與棒槌。搗衣,古代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軟熨貼,好裁製衣服,稱為“搗衣”。因為冬天快到了,搗衣多於秋夜進行。
秋高氣爽,詩人(錢起)與好友(李商隱)秋遊,登高遠眺,四野河山盡收眼底,長安城內家家戶戶在趕製冬衣,砧杵之聲為秋色增添了另一番韻味,也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鄉愁。
錢起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千家砧杵共秋聲”成為千古名句,後被許多詩人引用。如下句:
3、自為林泉牽曉夢,不關砧杵報秋聲(唐·溫庭筠)
溫庭筠,富有天賦,文思敏捷。入試賦律,八韻一篇,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之稱。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又與韋莊並稱溫韋。
這是溫庭筠秋日裡,寫給好兄弟李商隱的一首詩《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化用”了“千家砧杵共秋聲”,而得“不關砧杵報秋聲”。
“化用”是古代文學創作的一種手法。也稱作“借用”、“套用”,即將他人作品中的名句化解或直用,根據表達的意境需要,與自已作品有機組合,渾然一體,有點石成金的效果。當今某些詩評“磚家”,把“化用”說成是“抄襲”,實在不敢苟同,“化用”在古詩詞創作中累見不鮮:
毛澤東作為詩詞大家,引用前人詩詞句子多達幾十處。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江山如畫”出自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賈生才調世無倫”出自李商隱的“賈生才調更無倫”。
“一唱雄雞天下白”,出自唐李賀《致酒行》中的“雄雞一聲天下白”。
4、僮汲野泉兼土味,馬磨霜樹作秋聲(唐·薛能)
薛能,晚唐著名詩人。詩人在秋日的旅途休息時,得了這首詩。書童(僮)渴了,去喝帶有泥土味道的山野清泉。馬背庠了,在用背磨摩擦帶霜樹木,發出了滋滋的響聲,與落葉聲、泉水聲、鳴蟲聲,交集匯成了天籟之“秋聲”。
一般人不會注意的細節,在詩人眼裡卻充滿了詩意,這就是所謂的“詩眼”。詩詞並不一定要華麗、高大尚的詞彙來堆砌,要注重細節,發現詩意,平白通俗的語言最能打動人心。這也是現在寫詩的人,最值得向古人學習的地方。
5、孤寺殘鍾催夕照,汀洲疏葦送秋聲(宋·寇準)
寇準-北宋政治家、詩人。詩人在江上晚行,幽遠的寺鐘敲落了無限的夕陽,汀洲的疏葦被風吹起,發出了簌簌秋聲,好一幅秋景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