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之作,古來多以離別的悲傷為基調,正所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充滿了傷感之情,後來王勃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句,讀來十分振奮,一改送別時以悲為主的基調,王勃之後,送別詩中的感情更加豐富起來,比如王維下面這首《送梓州李使君》,便是一首非常特別的送別佳作。
王維這首詩的創作時間不詳,但從題目來看,是他的朋友李使君前往梓州(今四川境內)赴任時,王維為其送別,而寫下的贈別之作。王維這首詩,從寫景起筆,即景生情,抒發離別之意。
但是,王維這首詩的感情主基調,不是惜別,也不是傷感,而是鼓勵和勸勉,前四句寫景,後四句言事,寫景充分發揮了王維的長處,生動形象,猶如圖畫;言事娓娓道來,充滿了對朋友的鼓勵和信任,其中,頷聯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美好清新的意境,令人神往。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小注:樹杪[miǎo],即樹梢。
首聯以景起筆,“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這是王維的想象之筆,以互文手法寫出,極有氣勢,說梓州一帶,萬壑千山,到處都是參天大樹,處處都能聽到杜鵑的啼鳴聲。王維從視覺和聽覺上,描繪了一幅梓州的宏觀圖景,令人目眩神迷,應接不暇,讀罷彷彿置身在山林之中,這種神韻傳神的妙筆,堪稱寫景的典範。
接著兩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蜀地多雨,山泉又多,詩人寫夜晚山中下了一夜春雨,雨水助長山泉的水勢,許多地方的泉水都傾瀉而出,從遠處看來,彷彿是從樹梢上流下來的,這是一幅絕妙的景象,山泉因雨勢而流出,視線被樹木遮擋後,遠遠望去,好像倒懸在樹梢上,可以說將蜀地山勢的突兀和泉水雄奇的秀美都描繪了出來,天然工巧,清新可人,極具畫面感,清朝王士禎讚美這兩句說,“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並非誇張的話。
詩的前四句,以寫景為主,頭兩句從大處著筆,後兩句從精細處入手,合在一起,構成了梓州美好的自然景觀,頭兩聯生動傳神,畫面感十足,王維不愧是寫景聖手,連虛構的景象,都能寫得如畫一般,王國維說“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當真一點不錯。寫完了景,王維在後四句便轉到了蜀地的民俗人情上。
頸聯“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是說蜀地的女子辛勞地織布納稅,巴人時常因為田地而爭奪訴訟。梓州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那裡的婦女和男子大都非常勤勞,總是按時給官府繳足布匹,常常因為爭奪一小塊田地的使用權而爭執到長官那裡。李使君到梓州為官,每天日常要處理的便是這些事情,王維寫在詩裡,是在告訴朋友作為一方之長,要承擔起父母官的責任。
末尾兩句,“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這無疑是王維的勉勵之語,是希望朋友可以發揚文翁的政績,而不是坐吃山空,倚仗前人的功績。文翁是漢景帝時蜀地的太守,他在蜀地,大興學校,重視教育,蜀中“由是大化”,王維以先賢的作為勉勵朋友,希望他也能夠推陳出新,做出一番政績來,而不是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不思進取。
整體來看,王維寫蜀地風景的美好、民風的勤勞,都是為了最後的勉勵之句,到梓州為官,是可以展現一番抱負的。王維這樣贈別,沒有泛泛的客道,沒有沉悶的哀愁,卻有對朋友的積極勸勉,以及對國計民生的關心,讀來很是振奮,可以說是滿滿的正能量,這首詩作為送別佳作,無疑是非常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