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麥杆木刻版畫《休息時刻》(1954年)。
80年前,受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精神的號召,一批年輕人投身革命洪流,以刻刀為筆刺向侵略者和反動派,謳歌生活,讚美人民,王麥杆正是其中一員。今年恰逢王麥稈先生誕辰100週年,昨天,“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一杆鐵筆刻詩魂——王麥杆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共展出王麥杆創作的版畫、素描、水彩等作品300餘幅,歷史文獻等100餘件。
王麥稈早年在上海和父母一起生活,17歲參加愛國運動,18歲因創作《日寇的暴行》版畫被投入監獄,受盡折磨,但他堅強不屈,出獄後改筆名木革。因木革在上海話裡的諧音是麥稈,“王麥稈”的筆名就此誕生。展覽中展出的《人民的受難》《人民的乞討》《萬人坑》等作品,集中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困苦生活和救亡犧牲,蘊含了一個熱血青年蓬勃的救亡精神和革命的理想。
1948年,為揭露反動派暴行,王麥稈創作的木刻《放回來的爸爸》一經問世,便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成為中國現代版畫的經典作品。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畫面中被反動派放回來的爸爸眼部纏著繃帶,只能用手撫摸孩子的小臉,而孩子睜大眼睛看著爸爸,滿懷心疼和悲傷。
王麥杆1949年加入解放軍,從此將藝術為人民、藝術為大眾的藝術理想與時代的要求融為一體,創作了《解放軍洗衣》《休息時刻》《搶送防汛物資》《春到西藏》等大量反映社會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木刻作品。20世紀50年代初,他調任天津美術學院(時為河北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開啟了天津美術學院現代版畫教學的先河。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其藝術創作又更多地涉足彩墨、水粉、水彩等媒介,同樣碩果累累、成就斐然,這些作品也在展覽中亮相。
展覽將展出至11月7日。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王廣燕
流程編輯 嚴聖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