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 日,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因病情惡化去世,終年89歲。盧泰愚的去世,再次牽出“盧氏”和山東的一段淵源。
盧泰愚自稱是山東人,而且是周朝齊國開國國君姜子牙的後代。在經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任相宏考證“古盧國在長清"後,韓國盧氏宗親尋根團認為家譜記載與考證能相互印證,確認長清就是他們的“盧氏祖籍地"。2000年6月18日,盧泰愚到山東長清尋根,並特地到臨淄參拜了姜太公廟及衣冠冢,留下一段中韓交往佳話。
嚴格地說,盧泰愚,盧是氏,追根溯源卻姓姜,對“姜姓盧氏”現象,很多人並不理解。對此,任相宏進行了解釋。
《史記·齊太公世家》載: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姜太公封在齊國,姜太公為姜氏得姓之祖。姜姓是很古老的姓,是上古八姓之一,八姓為:姬、姜、媯、娰、贏、妘、姚、妊,其中,姬是周朝國姓,贏是秦國國姓。這八姓都有女字旁,藏著中國遠古文明演化的奧秘,更藏著人類社會最初的社會組織方式。
瑞士學者約翰·巴霍芬在1861年根據希臘神話和古代傳說中的一些線索,認為早期社會不僅是母系的,還是母權的。受此啟發,美國人類學家路易斯·摩根在1877 年出版《古代社會》一書,將他所瞭解的易洛魁母系制一般化為早期社會普遍經歷的“母系氏族階段”。
受摩根理論影響,結合自己的人類學研究,恩格斯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的家庭形式依次經歷了四種形式: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制家庭、專偶制家庭。其中在“普那路亞家庭”階段,出現第一個社會組織形式——氏族,即組成一個確定的、彼此不能結婚的血緣親屬集團。群婚制下,子女只能確定母親是誰,因此母親享有極高的權威。
中國考古實踐豐富了母系社會的論證。2018年第1期《湖南社會科學》發表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歷史系教授劉俊男指導文章《從地下遺存看長江下游地區史前男女地位的演變》,找到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的實證:草鞋山馬家浜文化時期,女性地位高於男性;綽墩崧澤文化時期,進入相對平等的偶婚制時期;在龍虯莊崧澤文化時期,男性地位開始高於女性;福全山、草鞋山,南河浜崧澤時期,出現男女雙人合葬墓,且男性地位高於女性。在福泉山、草鞋山、瑤山、反山良渚文化遺存中,男性以女性陪葬,隨葬規格上男性也遠高於女性,男性確立絕對領導地位。
“姓本身是女字旁,是‘從女從生’的意思,中國上古八姓全部是‘女字旁’更不是偶然的”,任相宏認為,“這正是中國上古時代曾經經歷過母系社會的佐證”。在全人類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川滇交界處的瀘沽湖邊,摩梭人至今盛行全球罕有的“走婚制”。摩梭人歷史悠久,是從大西北河湟流域南遷的古羌人,任相宏認為,“走婚制”正是古代母系社會風俗的“化石般”遺存。
任相宏說,古代姓少氏多——這也說明母系社會比父系社會更古老,姓和氏也是嚴格分開的,同姓之間不能通婚。在母系氏族時期,人們不知道孩子的出生跟男性有關,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為了把人區分開來,“姓”這個概念就應運而生了,女人繼承母親的姓,表明出生的血緣關係,明確同姓的人是一位女性的子孫。後來,人口逐漸增多,為了區別同一母系的不同分支,又由姓衍生出“氏”,到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氏成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標記。因此,姓跟女人有關,氏跟男人地位崛起有關。父系社會全面確立之後,“氏”便也稱“姓”。到秦始皇大一統,實現郡縣制,姓氏合而為一。
“姜姓盧氏”現象,是“一姓多氏”中的一種,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姓氏文化特徵。像姜姓,共有102個分支,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姬姓在先秦時代演化出多個分支姓氏,如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但在先秦時候,姓和氏是絕對不能混淆的,比如戰國時候發生了“田氏代齊”,但沒有說“田姓代齊”的,田氏是陳國媯姓田氏後代,姓媯而不姓田。(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