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強
臨近巴江,大嶺頭山下,山坑水美,古祠紅門樓。這裡是花都區赤坭鎮有客家人居住的一條古村——下連珠村。
紅門樓是下連珠村張姓人家的祠堂,也是村中唯一一座頗具客家特色的的宗祠,俗稱“四角走馬樓”,因祠內可以任意騎馬行走而得名,可見“四角走馬樓”的規模和氣勢。
紅門樓張氏宗祠,初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現祠堂是張氏宗親從2018年3月開始集資,在原址的基礎上,歷經一年重建而成。祠堂門面牆仍然採用了紅砂岩的色澤,既喜慶又高貴,這種裝修風格,在當地罕有,是當地人皆知的標誌性地標,外地客人問路,只需問起紅門樓,就有人告訴你怎麼去。
宗親張鳳釗介紹,紅門樓張氏先祖是在19世紀初,從清遠龍潭遷來,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近代人才輩出,特別是政商界和文化界,但最令村中宗親津津樂道的是一面寫著“張發奎”的令旗。原來當年村裡有支醒獅隊,在將到年關時,為增加收入,改善一下村中族老貧困的生活,到省城表演,苦於沒有入城證,有個叫程繼堂的人,透過關係,找到了時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的張發奎,拿了一面有“張發奎”的令旗,終使村裡的獅隊在省城暢通無阻,表演了一個正月,讓村中父老過了一個肥年。
小村客家文化濃,鄉土美食更勝似酒,村中農莊有對叫張福全和曾多好的夫妻,燒的一手好菜,他們把當地客家飲食文化和廣府飲食文化揉合,煲出更有特色的臭屁醋,做出酸梅鴨等一道道鮮美的菜餚。在農莊中,讓眾多食客欲罷不能的,還有兩款農家小吃——熟粉餈以及艾餈。
據聞夫妻二人由於厭倦了多年來的打工生活,又發覺很多人想品嚐健康地道的花都客家農家菜卻無門,於是去年萌生了回鄉開設農莊的念頭。
為了保證食材的優質,張福全夫婦專門開發了自家的三畝農田種植上時令蔬菜。農田裡,茄子、豆角、白瓜等蔬菜掛滿枝頭。同時,夫妻倆還租下一個魚塘,專門養殖魚、青頭鴨、雞等,讓它們“瘦身”。
另外,為了讓前來吃飯的食客在品嚐健康美味的農家菜同時,還能享受別緻悠閒的環境,夫妻兩人還在小院中擺放上數盆造型別致的盆景,種上五顏六色的花兒,鋪上青綠的草坪上,增設一架鞦韆。
“山上有花山下香”。張福全夫婦經營有方,特色鄉村飲食文化,吸引了八方遊客,他們慕名而來參觀遊玩,生意如出土竹筍節節高。”
現在,下連珠村在搞好鄉村經濟建設和文明建設的同時,正向著具有當地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方向邁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