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憑或倚,或坐或臥
無疑,羅漢床是明式傢俱中臥類傢俱的典型代表,是最具陳設性與觀賞性的傢俱,也是四大類床具中經濟地位最高的一種,被王世襄先生稱之為"最理想的臥具"。
關於床,《說文》中它的解釋是"床,安身之坐者",漢劉熙的《釋名》中說"人所坐臥曰床",這裡講得很清楚,古時的羅漢床兼有坐,臥兩個功能。
明正統元年版《新編對相四言》內頁所示之【床】
"羅漢床"是一個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沒有學者能夠很準確地解釋出它的來歷。
可以確定的是,羅漢床是從“榻”演變而來的,為了防止榻上的東西掉落,人們將建築的圍欄移到榻上,逐漸形成了羅漢床的雛形。
早期的羅漢床,圍欄的形式基本與建築欄杆一樣。稀疏的格柵圍在榻上,對人和物品都是一種保護。
明 楸木劍腿風車圍子床
再往後,圍欄變得封閉,有了擋風的作用,其實是榻和屏風結合為一體的傢俱造型。
這種傢俱形式,一直延續到幾十年前,稍微富足的人家幾乎家家必備。乃至明清時期的皇帝寶座,都是以羅漢床為原型的設計,只是尺寸上面比羅漢床小了很多。
而民國時期的煙館,更將羅漢床的進深加寬,變成了大煙床。
明《五同會圖》中兩位官員坐在羅漢床上聊天
羅漢床的名稱由來,沒有詳實可靠的文史資料記載。
比較接近的,是明末文震亨的《長物志》中,提到一種尺寸稍小的長方形坐具,俗稱“彌勒榻”,常被人用來打坐修禪。
彌勒榻是什麼?它很像佛教中的須彌座,是一個平面,沒有圍子,後來加上圍子就叫羅漢床,人坐在上面,就跟彌勒佛一樣。
《維摩詰像》
學者們一致認為,中國古傢俱的成形,與佛教傳入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彌勒榻的稱謂一樣,我們有理由相信,羅漢床的名稱,一定與佛教有關。
羅漢床逐漸演變到明清以後,變成了一個待客工具。我們可以透過《韓熙載夜宴圖》中看到,韓熙載坐在那個三面圍子的羅漢床上觀看歌舞表演。
▼
將手機豎屏鎖定,然後旋轉90°
《韓熙載夜宴圖》
他為什麼坐在床上,不坐在椅子上呢?床的等級在待客的時候比椅子高,所以他就用床來待客。
倆人在床上斜倚著,有點像雙人大沙發,倚著聊天,這種現象也是因為中國的起居習慣造成的,睡覺的地方就是待客的地方,所以說中國人待客的最高禮儀是拉你上床。
元刊本《事林廣記》插圖中的羅漢床
現在我們在北方的很多鄉間還能看到這種習慣的留存,尤其農村有炕,要說坐在椅子上,坐一會兒走了,大家覺得不夠熱情,一定要拉你上炕,吃飯聊天都在炕上完成,這樣才會顯得熱情。
明清兩代的廳堂,常以羅漢床為中心,是最為尊崇的私享領地,供主人和貴客使用。明式羅漢床更是文人雅士的最愛,較之頭把交椅更為閒適隨意,獨處宴樂兩相宜。
明《金瓶梅》刻本插圖之一
明《金瓶梅》刻本插圖之二
明《金瓶梅》刻本插圖之三
明《金瓶梅》刻本插圖之四
從明代崇禎刻本的《金瓶梅》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床榻有著典型而清晰的特徵:三圍板及直足內翻馬蹄。
從插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羅漢床既可坐又可臥,為我們更深入瞭解古人又多了些依據。
羅漢床一般正中放一炕幾,兩邊鋪設坐褥、隱枕,榻前常置榻凳或踏幾,放在廳堂待客,作用相當於現代的沙發。
除了廳堂,羅漢床也被文人雅士用於書齋,用以閱讀經史、觀賞書畫、賞玩古董,坐臥憑依無不舒適,困了就在羅漢床上小憩一下。
每當有知己來訪,便在羅漢床上招待好友;或將小炕桌放在羅漢床的中央,邊品著香茶,邊吟詩作對;或者下幾盤棋,甚至來幾碟可口的佳餚,對酌暢飲,乘著酒興侃侃而談。
西方人也非常喜歡羅漢床,他覺得它的陳設功能特別好。所以在中國的四類床具中羅漢床的經濟地位是最高的,在世界級的傢俱拍賣中最貴的床都是羅漢床創下的紀錄。
明末清初 十七世紀 黃花梨羅漢床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羅漢床的形制比較多,除床身寬窄的差異外,式樣有無束腰有束腰之別;有無託泥帶託泥之分;有直腿、彭牙鼓腿、三彎腿的不同。
圍子的做法也大有不同,常見形式有獨板圍子、攢邊裝板圍子、攢接圍子等。
清 黃花梨有束腰三屛羅漢床
明 黃花梨獨板圍子彭牙鼓腿羅漢床
明 黃花梨無束腰馬蹄腿獨板圍子羅漢床
晚明 黃花梨攢接卍字紋圍子羅漢床
明 黃花梨束腰馬蹄腿鬥簇圍子羅漢床
清 黃花梨螭龍紋五屏羅漢床
清乾隆 紅木雕龍七屏風羅漢床
此外,根據圍子片的多少,又可分為“三屏式”“五屏式”“七屏式”。
“三屏風式”,即後、左、右各一片;“五屏風式”,即後三片,左、右各一片;“七屏風式”,即後三片,左、右各兩片,在明式羅漢床中甚少見,到清中期以後才流行。
它無論怎麼多,它的基本形式都是三面帶圍子,一面衝前。
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兩例最為經典的明式羅漢床——
三圍獨板羅漢床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羅漢床中最為經典的明式三圍屏獨板羅漢床至始至終深受藏家喜愛。其簡練的線條和自然質樸的木材紋理,猶如兩宋五大名窯的瓷器,以優雅的造型和清麗的釉色見長,絕非花裡胡哨百花爭豔的媚俗。
三圍屏獨板羅漢床我們介紹兩個經典款式,第一個是藏於美國納爾遜美術館的黃花梨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黃花梨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黃花梨獨板透著金黃的粲然底色上,花紋優美天成,勝似人為的描摹,將明式人文家居親近自然的內蘊展現的淋漓盡致。
無怪乎王世襄先生稱讚納爾遜館藏的羅漢床,為其所見第一。
▲被玩家泰斗王世襄先生稱讚為第一的獨板圍子黃花梨羅漢床,收藏於堪薩斯納爾遜藝術館,位列於明示傢俱展廳的重心位置
整床樸質簡練,採用有束腰鼓腿彭牙式,大挖馬蹄,兜轉有力。
▲鼓腿彭牙雖然光素,以腿部弧線的兜轉有力取勝,自然吸引人的眼球
三塊獨板,上角有柔和的委角。素冰盤沿,牙腿沿邊起燈草線。
乍看邊抹似嫌偏薄,和整體不勻稱。但體會制者意圖,似在用束腰作一分界,取襯托的手法,借減輕上面的分量,使下腳顯得愈加雄厚,收到極其穩重的效果。
最為難得的是各部位都選用了紋理生動醒目的黃花梨,更加錦上添花,彷彿穿上了華美的外衣。
▲獨板圍子黃花梨底色粲然,花紋優美天成,勝似人為的描摹攀附,無疑是最大的亮點
明代學者曹昭在《格古要論》卷八,這樣描述黃花梨木
“其有鬼面者可愛”。
可見黃花梨之美,自古便極受文人所愛。而這張羅漢床的正面獨木圍板上,遍佈著可愛的“鬼面”。
大大小小的天然之眼,不僅多姿多彩,更組合幻化成種種奇異的圖案,或似狐面,或似外星來客,任由你天馬行空的聯想。
迎面的一塊圍子,有風起雲湧之勢,使任何精美的人工雕飾,都不免相對失色。
業內對這件羅漢床的仿製,可以說是前後相繼。早期用黃花梨,黃花梨用得差不多了,緊接著就拿紅酸枝、白酸枝等不同材質來仿。
▲現代仿製款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仿來仿去,最大的弊病不在於用材,而在於如何規劃上下的用材比例。
原件傢俱的上部用材雖然稍薄,但巧妙地利用束腰襯托,便讓上部不顯單薄,下部愈顯雄厚,就這一設計意圖,很多仿品都沒能做到。一味重材厚料,恰恰可能頭重腳輕。
然則若論追求簡約的極致,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中收錄的明紫檀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可謂展現的淋漓盡致。
▲紫檀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與納爾遜美術館收藏的羅漢床略顯刻意的鼓腿彭牙造型相比,這件更加簡素的不斫刀斧,不露痕跡。
此床寬窄介乎榻與羅漢床之間,以獨睡為宜,難得的是全用紫檀製成。
三塊厚板,不加雕飾,十分整潔,只後背一塊拼了一窄條,這是由於紫檀缺少大料的緣故。不過用料如此,巳屬難能可貴。
▲紫檀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收錄
床身為無束腰直足式,素冰盤沿,僅壓邊線一道。腿足用四根粗大圓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羅鍋棖加矮老。
此床從結構到裝飾,都簡練之極,卻使人在視覺上得到滿足,得到享受,無單調之嫌,有雋永之趣,允稱明代傢俱精品。
曲尺紋羅漢床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羅漢床有很多種,三圍獨板式、雕花式、曲尺格紋式,形式多樣,不一而足。唯曲尺紋兼具清雅與時尚之感,雅俗共賞。
和其他的羅漢床相比,曲尺紋羅漢床最大的區別就是床圍的 曲尺紋結構 。
曲尺一詞來源於魯班發明的工具——角尺,因其一邊長一邊短也稱之為曲尺,是鉗工、木工的常用工具。
就是這樣一款測量工具,它的造型卻被人們運用到了古典傢俱之中。以曲尺為原型的紋飾稱為曲尺紋。
作為一種常見的傢俱裝飾紋樣,曲尺紋又稱“曲折紋”、“波折紋”、“三角折線紋”、“曲帶紋”等,取自北魏時期已經出現在石窟欄杆上的形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吉祥意義的幾何圖案,以連續線條折曲而成。
▲曲尺紋
在傳統傢俱當中,曲尺紋屬於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為什麼這麼說呢,歷來,中國的傳統的文化,都屬於比較感性的一派。
比如經常讀《道德經》或者《論語》《孟子》等書的朋友會發現,裡邊的哲學,大多都以生活中的具體範例為主,相當形象,而像古希臘之後的哲學,則很多都以數學為基礎,出現的是康德一類的理性哲學。
而這個哲學反應在傢俱上,一個區別就是,中國的傢俱裝飾,大都也是具體的各種紋路,梅蘭竹菊,喜鵲蝙蝠,這是我們國家的美學;而西方傢俱的裝飾,則多的是抽象的幾何搭配。
▲古典傢俱上的喜鵲登梅紋
所以,稍微熟悉一點明式傢俱的人第一次見到曲尺紋這種紋飾的時候,還是覺得很驚奇的。不用雕刻,不用修飾,只用榫卯攢接方格,這種美學,在傢俱中比較少。
圍子以曲尺紋裝飾的曲尺羅漢床,因其經典器形被王世襄先生收錄在他的名作《明式傢俱珍賞》中,至今仍是仿古傢俱企業仿製最多的一款。
明 鐵力床身紫檀圍子三屏風羅漢床
上海博物館藏 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收錄
現代仿款曲尺羅漢床
就 材質 而言,原件傢俱分由兩種材質做成,床身是鐵力木,圍子是紫檀。之所以如此,王世襄先生曾考慮過兩種原因:
可能是因為床身鼓腿彭牙大挖腿的結構,紫檀很難有這樣的大料相匹配,所以才不得不用動用兩種木材來配合製作,
但也終難排除床身和床圍是由兩張床配合到一起的可能性。
就 款型 而言,這張床最大的特點在於圍子攢接的曲尺式欞格,顯得空靈秀麗,富於觀賞性。床腿的大挖馬蹄,則造就其舒展穩重的感覺。
羅漢床本身笨拙厚重,搭配上空靈的曲尺紋,是重和輕、實和空的調和;
而與羅漢床比例大小相近的曲尺紋融入,其實也在造型上整體增加了羅漢床橫放的穩定感,因而看上去異常舒服。
這款曲尺羅漢床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在於形,更在於韻。
中國古典的東西,始終就帶有一股禪意,“簡素空靈”,造就了明式傢俱的質樸典雅、意蘊悠長的氣質。
試想在這樣一張羅漢床上,正中置一炕幾,既可依憑,亦可放置茶具。將其陳設在廳堂上,素雅端莊,光潤瑩亮。
或盤腿而坐,品茗對弈;或置於高齋,酣然入夢,明式傢俱中所展示的明清一些文人“自心是佛”、安靜閒恬“清淨心”的遺韻,也隨著和緩的清夢悄然而起,讓人心境安逸,心悅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