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博覽群書,在他涉獵廣泛的書單當中,不僅有內容充沛的軍事政治理論書籍,更有中國的四大名著。
而在這其中,讓毛主席翻閱較多的,自然是記載了許多軍事及謀略故事的《三國演義》。他不僅將這本書當成三國時期的野史逸聞來讀,更是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和戰爭思路。
對於《三國演義》當中的許多人物,毛主席也不吝點評。在他眼中 ,劉備善於用人,曹操文韜武略,諸葛亮鞠躬盡瘁,關雲長忠誠可靠;同時,毛主席也會將書中人物和身邊人一一做比較——這其中,哪位戰士曾被毛主席盛讚,稱為“紅軍中的關雲長”?
提到“張子清”這個名字,可能不少人會覺得陌生。然而,在井岡山的革命時期裡,張子清乃是毛主席重要的軍事助手之一,曾經和黃公略、王爾琢等人共同被稱為毛主席手下的“五員虎將”,隨著毛主席一起奠定了中國的基礎。
然而,“五員虎將”大多都犧牲在了抗戰的前線,張子清最終也沒能看到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
那麼,這位位列“五員虎將”之中的張子清又是何許人也,又憑什麼被毛主席當成了心目中的“關雲長”?這一切,還要從秋收起義時開始說起。
一,解密:誰是毛澤東心目中的“關雲長”?
在張子清年少時,由於父親曾經參加過孫中山的同盟會,還擔任過湖南的軍事官職,因此,從張子清記事起,他便經常受到來自父親反帝反封的愛國教育,一顆精忠報國的種子從小就扎進了張子清的心靈當中。
1925年,一腔熱血的張子清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且在中央舉辦的政治講習班裡陸續認識了毛主席、張大雷等優秀的共產黨人。
同樣,由於他在學校裡優秀突出的表現,張子清也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在1926年7月的北伐戰爭隊伍中,毛主席在政治講習班中挑選了五十個人組成北伐宣傳隊,張子清因為表現突出,赫然在列。
1927年,“四一二政變”爆發,國民黨在湖南長沙等地瘋狂屠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為了幫助紅色人員的轉移,張子清在毛主席等人的安排下,多次前往長沙等地,出色地執行了許多秘密任務。
同年,毛主席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張子清在其中擔任第三營營長,展露出了他優秀的指揮才能。
也是在這段時間裡,張子清第一次被毛主席比喻成了“關雲長”。同樣在1927年的7月,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成功地在井岡山上“安了家”,而後,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革命軍繼續持續地在湘贛邊界進行遊擊戰鬥,一方面為了熟悉地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擴大在群眾中的革命影響。
然而,在10月中旬的一次遊擊當中,張子清所帶領的三營由於被匪徒截斷,導致和團部失去了聯絡。毛主席等人在茨坪苦等了一個多月,也沒見到張子清返回,有人十分悲觀地認為張子清要麼叛變了、要麼投誠了:“畢竟張子清的父親也曾經在孫中山手下當過少將司令官啊。”
這話很快傳到了毛主席的耳朵裡,毛主席聽完以後,搖了搖頭,拿《三國演義》舉起了例子:
“當年手握重兵的曹操為了得到一個關雲長,費了多少心機,給他加官進爵不說,還賞賜了無數珠寶美女,隔三差五地請他飲宴。然而得到了劉備訊息的關雲長還不是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迢迢地返回了劉備身邊去了嗎?張子清是我黨的好乾部、好同志,難道會不如一個‘關雲長’?他是一定會回來的。”
其實,張子清在和團部失聯以後,率領隊伍一路向湘南轉移,一邊抵抗敵人的追擊,繞過桂東,且戰且退,歷時兩個多月,終於再次抵達贛南崇義上堡地區。
正巧陳毅和朱德正在附近整編軍隊,張子清見到陳毅後,將毛主席秋收起義成功、並在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等一系列訊息通通告訴了陳朱二人,兩人聞訊後十分高興,立刻準備整頓軍隊,前往井岡山附近,和毛主席會師。
和陳毅分別後,張子清繼續率隊回返,途經茶陵城時,他忽然聽到了陣陣槍聲,便立刻前往查探,沒想到正在茶陵城外試圖攻城的是湖南軍閥,而在城內守城的竟然正是自己的同袍:一營的隊伍。
碰見了熟人的張子清立刻整頓部隊回擊,面對前後夾擊,湖南軍閥再次戰敗潰逃,而張子清也在和戰友失散兩個多月後,終於再次與主力匯合。重逢後,一營營長握住了張子清的手,激動地說道:“我們找你們找得好苦!毛委員說你是‘關雲長’,一定會回來的,沒想到,你這是神兵天降!”
張雲清也激動不已,他拉著一營營長坐下來,詳細地講了自己率隊兩個多月以來的經歷,並且提到陳毅和朱德正在會師的路上。在這之後,毛主席抵達茶陵附近,張子清由於戰績斐然,再次被提升為一團團長。
二,“開骨取彈”,第二次被當做“關雲長”
1928年,隨著湘南起義的受挫,陳朱率部向井岡山轉移,張子清跟隨毛主席前往桂東一帶狙擊敵人,以掩護部隊。果然,一直在後面狙擊陳朱二人的國民黨軍來勢兇猛,毛主席、張子清在碧江河畔指揮若定,三番兩次地擊退了敵人的強攻勢頭。
趁著敵人正在強攻湘山寺陣地的時候,張子清突然率部直撲敵人指揮所,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然而,就在張子清向前衝鋒的時候,一顆子彈打來,張子清的左腳不幸中彈,當場鮮血直流,不得不被戰士背下了山坡。
戰鬥結束後,張子清被立即送往了後方醫院。根據醫生的診斷,張子清的傷處需要立即開刀取出子彈,然而當時正處於戰時,國內的醫療資源十分匱乏,醫院裡連把像樣的手術刀和手術必需的碘酒、麻藥都沒有,更逞論X光機等醫療裝置了。
沒有裝置,就沒辦法確定子彈的位置,就需要醫生割開腳部,在踝骨上一點點尋找;可是,當時又沒有麻藥,這樣的手術無異於酷刑。張子清看到醫生左右為難的樣子,心一橫,抬頭對醫生說道:“主任,開刀吧,我忍得住!”
主刀的醫生沒有辦法,只好和張子清再三確定後,直接拿菜刀割開了他的腳部。可是,醫生很快又發現,子彈深深地嵌進了張子清的骨頭裡,鉗子根本沒有著力的地方。醫生反覆嘗試了好幾次,花了兩個多小時,都沒辦法把子彈拔出來,反而讓張子清痛得臉色青紫,昏死過去幾次。
毛主席得知手術情況後,十分動容,嘆息著對身邊人講道:“在三國書裡,關羽曾經刮骨療傷;如今張子清切開腳板夾子彈頭,這可不正好和關雲長一樣嗎?這樣差的條件,真是苦了我們受傷的將士們了!”
為了把子彈取出,張子清又反覆接受了三次手術,最終才成功地取了出來。然而,由於傷口拖得太久,失血過多,又沒有足夠的醫療物資,張子清的傷口反覆感染,左邊的小腿腫得和大腿一樣粗,每次為傷口換藥,都疼得他一身汗。
儘管如此,張子清還是十分樂觀,認為自己“大不了鋸掉一條腿,還是可以幫著一起幹革命!”
其實,他遲遲未愈的傷口也一直牽動著毛主席的心。在戰鬥和工作的間隙,毛主席時常來探望張子清,並且和陳毅一起提議將張子清轉移到更後方、更好的醫院去治療,只是這份好心的提議被張子清拒絕了。
他一方面認為這樣的轉移比較耗費人力物力,有些冒險;另一方面,張子清也認為自己“不能搞特殊”。他語氣認真地說道:“那麼多負了傷的前線將士,都沒能有機會享受更好的治療條件,我去了,他們怎麼看待我們紅軍?”
毛主席被他的深明大義所感動,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子清同志,你好好養傷,我在十一師先暫代你的師長職務,等著你這個‘關雲長’回來讓我卸任。”
三,獻鹽救人,“赤膽忠心的鋼鐵戰士”
由於戰爭的緣故,當時的各項物資都十分匱乏,食鹽更是十分稀缺,醫院裡能夠消毒清創的鹽水經常成為“緊俏貨”。
然而,沒有鹽水清洗傷口,傷口的感染怎麼能治好呢?和張子清共同出生入死的戰士們看著自己的戰友在病榻上輾轉反側,便想盡辦法找來了一小包食鹽,趁人不備,偷偷塞給了張子清,囑咐他偶爾兌水洗一洗傷口。
那時的一塊銀元可以買足足一擔米穀,然而卻買不來幾兩食鹽,許多戰士因為攝鹽不足,常常面板浮腫,因此,張子清深知這包食鹽的寶貴。他捨不得用,便放在了自己的枕頭底下,疼得睡不著覺的時候,便悄悄拿出來摸一摸,依依不捨地聞一聞,再珍而重之地放回枕頭下。
前線戰況頻頻,後方的醫護人員也日日忙碌不休,有一次,一場戰鬥結束後,前線上抬下來了好幾個重傷員,可是偏巧醫院裡最後一點食鹽也用完了,沒有鹽水消毒,怎麼給重傷員清理傷口?
眼看著傷員氣息奄奄,張子清忽然拉住身邊路過的一名醫護人員的衣服,將枕頭下藏了許久的那包鹽拿出來遞了過去,催促道:“我這裡有鹽,你快去給同志們用,有可能的話,把大家都傷口都洗一洗。”
醫護人員看了看張子清化膿嚴重的傷腿,一時間猶豫了。張子清猜到了對方的想法,又說道:“我這個腳肯定是不行了,還不如拿去給別人用。快去吧!”
1929年初,紅四軍主力準備離開井岡山,毛主席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醫院看望張子清。他看著張子清拖延許久遲遲未好的傷腿,憂慮地道:“組織上考慮到你的傷勢嚴重,準備讓你留守井岡山,擔任紅五軍參謀長。今後,你的任務只有兩個,一個是好好養傷,另一個是指揮邊界鬥爭。”
這一安排,其實是組織經過了深思熟慮後決定的:第一,張子清身負重傷,無法反覆轉戰多地,留在井岡山反而對身體更好一些;第二,張子清在井岡山上的威望較高,下達命令也更容易令人信服;第三,彭德懷等人在井岡山上的時間較短,而在湘贛邊界鬥爭,面對強大敵人,需要一個對井岡山非常熟悉的人才行。
因此,張子清就這樣留在了井岡山上。在紅四軍主力部隊突擊贛南地區後,張子清在擔架上和彭德懷一起前往各個哨口檢視部署,研究禦敵方案;在後期敵人過於強大,井岡山失守後,張子清又在軍民們的掩護下護送到了九隴山附近繼續養傷。
可惜的是,由於傷口反覆感染,張子清原本在踝骨上的槍傷逐漸蔓延到了大腿、甚至小腹上,日日的病痛折磨讓他愈發消瘦,最終,這位智勇雙全的紅軍優秀將領就這樣因為條件不足而犧牲在了永新縣境內。
在聞知張子清犧牲的訊息後,毛主席難過地評價道:“他是一位赤膽忠心的鋼鐵戰士,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他為革命忠勇拼搏,可惜他卻永遠地離開我們了!”
其實,在那個烽煙遍地的年代,有許許多多像張子清這樣的英雄,他們用智謀堅持革命,又用身體為我們踏平了那一條條原本充滿荊棘的新中國開國之路。
“青山埋忠骨,浩氣貫長虹”,在如今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內,還記載著張子清“獻鹽救人”的連環畫故事,這樣震撼心靈的烈士事蹟,更能激發出我們內心深處磅礴的力量。
讓我們繼承先輩們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遺志,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貢獻出我們的一份能量,從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