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講座的內容是,利用我國傳統的鑑賞理念“味”,來探討奇石“異相”系列的形式之美,發現其審美價值。
一、透過玩“味”,來確定奇石“異相”系列的形狀。
其實,“味”是人舌的味蕾對物質的某種性質的感受反應。歷史上的孔子聞《韶》,三月不知其味,那只是一種比擬而已。
作為一個鑑賞理念來使用,當首推鍾嶸的《詩品序》,裡面有“五言居文辭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好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顯然,這裡已經運用“味”來品評詩歌的優劣了。
既然如此,那麼,能夠“使味之者無極”、賞之者動心的奇石“異相”系列的形狀,它們都有怎樣的特徵呢?
顯然,要知道梨子的滋味,須自己去親口嘗一嘗。比如山西省的張東林先生收藏的長江石《馬雲先生》,其形狀與奇石“佛相”系列、奇
石“道相”系列、奇石“儒相”系列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從形狀的特徵上來看,它被排除在那三個系列的形狀特徵之外。
同樣,山東省臨沂的陳慧明先生收藏的瑪瑙
《斯巴達克斯》(見圖2)、福建省廈門市的王金水先生收藏的沙漠漆《拿破崙》(見圖3),它們的形狀也都被排除在那三個系列的形狀特徵之外。顯然,這兩塊人物形狀的奇石也屬於“異相”系列。
同時,透過“玩”,我們還曉得了奇石“異相”系列的味道:它們的形狀雖然不像奇石“佛相”系列那麼圓潤,但卻展現出了“圓通”的智慧,比如長江石《馬雲先生》;同時,它們的形狀雖然也不像奇石“道相”系列那麼又高又瘦,顯得靈氣乍見,但仍然精神十足,比如瑪瑙《斯巴達克斯》;不僅如此,它們的形狀雖然更不像奇石“儒相”系列那樣像長方體一般的“直”和
“方”,但依然是魅力無窮、追隨者眾,比如沙漠漆《拿破崙》。
二、如何品評奇石“異相”系列的“味道”?
筆者認為,這個“味道”需要玩石人從該系列奇石形式的動態中去尋找。
就像食物一樣,透過咀嚼,我們知道其“味道”有濃淡之分、雅俗之別、純雜之判。
奇石“異相”系列呢,我們如何從它們不同的動態中去尋找不同的味道?
比如長江石《馬雲先生》,它“笑”的動態雖然與常人一樣:好像是被某句話逗著了,彷彿是遇到了特別開心的事情,等等,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嘴巴咧得好大……特別具有感染力!但是,這樣的一般人的“笑”發生在“商神”的臉上,其意味就可能不一樣了。
而瑪瑙《斯巴達克斯》,其展現出來的動態,好像是睡著了的“虎”一樣,眯縫的眼睛,儘管其西裝革履的,像個紳士。
至於沙漠漆《拿破崙》,更是標準的軍人裝束,碩大的軍帽蓋住了臉,也襯托出上身的瘦、小。當然,觀察其動態,揣摩其心理活動,看來只能是徒勞了,因為他的眼睛更是被遮擋了。也就是說,沒有人能夠從這樣的頭顱中發現其絲毫的心裡活動、秘密。
由此可見,想從奇石“異相”系列的動態中尋找出讓大多數人認同的“意味”,或者說某種規律,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三、如何品“味”奇石“異相”系列的形式之美?
前面說了,奇石“異相”系列的形狀是迥異於“佛相”、“道相”、“儒相”等系列形狀的。同時,由於其動態沒有可比性、參考物,因此,猜測其意味是徒勞無功的。
這樣,就給我們接下來的欣賞其形式美的活動潑了一盆冷水。
實際上,欣賞奇石“異相”系列的形式之美,是不能按常理出牌的。也就是說,它們的形式之美具有多義性、隨感性、譬喻性,人們無法做科學的分析歸納。如此,我們只能嘗試著一一感受其形式之美:
比如長江石《馬雲先生》,它的特具感染力的大笑中,是不是讓人感覺到了其內心的壯麗如層樓疊閣,行事的奇絕如鯨波蜃氣,言行的老健如朔漠橫雕……
比如瑪瑙《斯巴達克斯》,他的眼睛眯成一條線,彷彿睡著了;高挺的鼻樑,在整個頭部顯得特別突出;嘴巴呢,彷彿是上帝忘記了給他安上,不想讓他表白自己。然而,別人卻說:“我不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只知道,他出生的時候一無所有,但在他死之前,有千百萬之人唯他馬首是瞻。”
比如沙漠漆《拿破崙》,除去威嚴的帽子,他的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呢?什麼也感受不到!然而,卻又什麼都能感受得到!
等等。
呂耀文於“二為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