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真的太長了,中間實在沒忍住,出來洗了把臉。”
“《007》竟有163分鐘,突然有點猶豫要不要看了…”
“《烏海》時長只有102分鐘?真的太友好了!”
……
近期去影院前,觀眾對於電影時長的討論似乎越來越多。誠然,圍觀近期的院線電影,時長似乎開啟了一種無聲的比較,多數都向著2個多小時進擊——《第一爐香》144分鐘,《沙丘》156分鐘,《007:無暇赴死》163分鐘。
更不用說國慶檔中,由多位導演聯合執導的作品《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前者在全面表現長津湖戰役的前提下,時長達176分鐘;後者則長達156分鐘。而11月上映的電影《不老奇事》和《梅豔芳》,時長均達到136分鐘。
在大部分觀眾印象中,過去的電影時長多數保持在90分鐘左右,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片長慢慢變長,但劇情片多數仍是維持在120分鐘以內。
2015年前後,中國電影市場進入高速發展的時間,而彼時的電影宣傳,還會打出“全程無尿點”的話術,試圖告訴觀眾電影雖長,但值得。
電影時長重要嗎?這間接體現了導演間接講好一部電影故事的能力。而抱著“娛樂”心理進場的觀眾,對於越來越長的電影又是什麼態度呢?
變長的電影
現在的電影,真的越來越長嗎?
我們統計了2019-2021年票房年度前15名的影片。2021年,僅有3部影片時長控制在了120分鐘以內,分別是《哥斯拉大戰金剛》(113分鐘)、《你的婚禮》(115分鐘),以及《人潮洶湧》(119分鐘)。
我們姑且拋開“國慶檔三部曲”、《長津湖》和《金剛川》這5部由多名導演共同創作的電影。我們會發現,電影《你好,李煥英》是整個榜單中,唯一一部喜劇片。
《沐浴之王》《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等喜劇電影的票房,同樣位居上映當年的年度前15,而它們的時長均控制在110分鐘左右。
即便是過去不斷製造爆款的“開心麻花”,其出品的電影均保持在120分鐘以內。即將於2022年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超能一家人》,雖然目前沒有定剪的訊息,但各家票務平臺給出的時長為100分鐘。
參與了近年某部爆款喜劇電影製片的小昕表示,目前中國多數的喜劇電影創作,仍受早期香港喜劇的影響,尤其是在喜劇笑點的設計上,追求更密集且精煉的表達。她也提到,《你好,李煥英》算是例外,畢竟影片中不乏導演賈玲對自己母親的情感寄託和追思,在敘述表達上,會有更多內容和情感的輸出。
我們還觀察到,像《中國醫生》《烈火英雄》《緊急救援》《攀登者》等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時長相對都較長。而這些作品後期在宣傳中,通常都會提到“全域性觀展現事件”,也間接地向觀眾傳達了“為什麼影片時長會長”的原因。
值得關注的,電影《緊急救援》的時長其實發生過微調。在春節檔檔期的發行通知上,影片的時長為139分鐘。但在電影最終上映的版本中,影片的官方時長為134分鐘,相應刪減了5分鐘的內容。
據知情者透露,當時第一版在大面積放映之後,觀眾和媒體普遍認為影片過於冗長,於是後來製作方藉著調檔後的時間,對影片重新進行了適當的微調。
當然,電影並非說是短即好。
同樣是林超賢導演的《紅海行動》,時長為138分鐘,一度被髮行認為是“難發”的影片,畢竟同檔期的其他影片都控制在120分鐘以內,很大程度上便於影院排片。但最終,《紅海行動》憑藉著良好的口碑,一路逆襲,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
很顯然,內容決定表現形式,電影的時長不是絕對固定的,而是合適的時長,是電影製作者和多方之間的最佳博弈的結果。
工業化的體現
電影長在哪裡呢?
很顯然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本身內容,另一個則是電影片尾。
大家時常會困惑,為什麼以前的電影內容可以在90分鐘以內完成呢?
過去電影都是由膠片拍攝完成,而片盤一般只能容納15分鐘左右的容量,因此,膠片拍攝的影視作品通常是15的倍數。當然,膠片高昂的成本也造就了當時電影人透過壓制時長,進而節約預算。在數字拍攝的當下,創作者也逐漸打破了過往的模式。
電影《長津湖》上映的時候,電影出品人於冬曾說,“片尾將近8分鐘字幕,是全體主創人員的名字,這是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新的檢閱。”
電影人黃建新也曾在接受我們採訪的時候,拿著過去電影的完整臺本談到,“以前電影的片尾字幕就那麼短,不像現在有那麼長。像郭帆他們《流浪地球》劇組上千號人,最後光字幕,就得滾7、8分鐘。”
越來越長的電影字幕,其實在電影人看來,這就是電影工業化的一種象徵。
過往觀眾看好萊塢電影,總是習慣等著最後片尾的彩蛋,結果一等就是近10分鐘,那些工作板塊分配也會更加細緻。一部電影背後,是一個團隊的工作。尤其像《長津湖》這樣的電影,背後是1.2萬人的努力,而最後近8分鐘的字幕,就囊括了7000餘人的姓名。
當電影工業化的程序速度越來越快,創作者的“野心”也越來越強烈。
尤其像系列電影,在完成單片故事的前提之下,它還要負責勾連下一部,和呼應整個世界觀的功能。像《沙丘》亦是如此,雖然是簡單,甚至有些單薄的故事,但是導演努力地在營造整個《沙丘》故事的世界觀,進而花費了不少筆墨。
導演陳思誠從《唐探2》開始,在講述故事的同時,要聯絡整個“唐探”宇宙,既要填補前作留下的疑問,同時還要為後面的故事的做伏筆。這種電影宇宙的構建,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對漫威電影的學習。
我們也能看見漫威的這種創作方式,間接導致了《復仇者聯盟4》的3小時時長。
當然,創作者瘋狂地在電影里加塞內容,也會像《007:無暇赴死》那樣,雖然看似情節足夠豐滿,但雞肋內容並不在少數。不少中國觀眾表示,電影在古巴的戲份之後,整個情節一瀉千里。事實上,古巴的戲份只是全片的1/3處。
工業化的發展雖然給了電影創作更多的空間,但對於創作者而言,這個空間的度是要有所保持的。
在所有人眼裡,《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重要標誌,但影片拋開片尾時長,其實2個小時不到。而2020年,郭帆推出導演剪輯版,把曾經刪減或者沒注意的素材,又放回了電影,把影片時長增加至了137分鐘。
郭帆談到時長問題的時候,曾表示,當初考慮到電影上映後的排片,所以對影片的時長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壓縮。為排片壓縮時長的導演並非少數。
《五個撲水的少年》導演宋灝霖曾透露,電影初剪長達3小時,但最終還是進行了刪減最佳化,讓電影維持在如今的111分鐘。
時長和排片
電影時長真的會影響影院的排片嗎?
會,但也不會。
不少發行人員都告訴我們,時長短的影片對於影院而言,翻場高(翻場,即單廳單日能放多少場電影)。很顯然,三小時的電影自然比90分鐘的電影,多佔據了一半的資源。雖然時長加長,會讓影票價格有一定幅度的增漲,但這種增漲仍有的侷限。
因此,放在同一水平面,時長短的電影自然佔據更多優勢。但有排片,沒觀眾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影院的經濟回報來自觀眾的上座率,如果時長較短的影片在同檔期中,自然會有優勢。但如果上座率不行,影片即便片長佔優勢,最終還是會被拿下。
小寒告訴我們,她同事在9月28日預購了一張10月1 日《五個撲水的少年》的影票,沒想到最後卻被退票,而後來這個影廳則被安排了上座率更高的《長津湖》。
當然,對於影院而言,一家影投公司的王經理告訴我們,時長過多的電影在排片上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如果碰見《長津湖》《復聯4》這種大爆款,自然不會受太大的影響。他指出,其實這種影響對於多廳影城而言,壓力會小一些。
“有的影城有6個,乃至8個影廳,整體排片策略上做一箇中和。但像現在不少鄉鎮影城,影廳也就3-4個,對他們翻場的影響就會比較大。”這也間接地表示,在電影工業化程序的同時,影院作為末端的放映,在建設方面,同樣要與之共進。
如今,中國電影銀幕數超過8萬塊,未來或許應該刺激鄉鎮中心,建立多廳影城,促進生態多元發展。
電影時長最大的敵人
電影本身最終還是落在觀眾身上,當不少抱著娛樂心態走進影院的人,為什麼對於電影的時長越來越“挑剔”了呢?《長津湖》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人去對時長“較真”,但為何《沙丘》《007》中,陸續出現了這些聲音呢?
在很多采訪的時候,創作者都會提到當下的短影片習慣,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了觀眾的觀影習慣。
大鵬曾在我們採訪中感嘆,他看柳巖休息的時候刷短影片,突然有個內容看了兩秒就划過去了,不禁感嘆好殘忍,“一個十幾秒的短影片,一兩秒都忍不住,但觀眾坐在電影院,看著漫長的鏡頭,就會不自覺拿出手機來玩。必須承認的是,網際網路上的變化,就已經影響了大家。”
這種情況顯然最後都是反饋於創作者,只是單一地加入內容和表達,沒有緊湊的故事,和有效的節奏,最終電影即便是90分鐘,也只會讓人如坐針氈。
而合理的內容而言,不管是對於觀眾也好,也是影院也罷,更多的都是支援。回看那些N刷《長津湖》的觀眾,在他們眼裡,176分鐘的電影可能還不夠長。
/ 開獎 /
恭喜
摘星999、瓜兒、你過來啊!
獲得《入殮師》電影兌換券,快來領取
分享、贊與在看
只要你點,我們就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