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本來也就只是想繼續寫一點教學心得,本來我對於娛樂圈裡的八卦就沒那麼感興趣,架不住某李老師的瓜就這麼突然爆出來了,如平地驚雷一般炸了全網……頓時,各種撻伐聲四起,有罵李老師本人的,有罵娛樂圈資本無良的,有罵市場扭曲的,更有甚者大罵中國人不懂古典音樂的……熱鬧啊!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和同仁都表示出了對於李老師的扼腕嘆息,怒其不爭,浪費了大好的才華。沒錯,才華,當聽到人們又一次提起這個詞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這最新一篇推文中想要討論的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居然被李老師這驚天大瓜給串起來了!真是太感謝他了,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才華這件事。
然後下面的內容,就跟李老師沒什麼關係了。
但其實也有關係。
你打我呀,欸嘿~
01
為什麼李雲迪會最終選擇一條几乎放棄了鋼琴演奏藝術轉而投身娛樂圈紙醉金迷的道路?
這是我看到這個新聞以後,最大的思考,至於其他的,其實並不在我的關心列表裡。文藝明星有沒有約炮,睡粉,甚至PC,有沒有吸毒,賭博?懂的都懂,不想浪費筆墨去對這些事做道德批判。但是李老師作為“天才”鋼琴少年出道,最終沉淪娛樂圈這個選擇本身,卻很好地契合了我最近想要跟大家討論的,有關音樂教育中諸多關於“才華”一事的想法。是的,我關心的是,除開他本身的性格,他受到的音樂教育究竟如何影響到他做出的人生抉擇?
什麼是有才華?不好意思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沒有才華的人在解釋“才華”這個問題上一定也會得出“沒有才華”的判斷。好吧,可能殺傷力太大了露鋒芒了,換個說法: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各種實踐以後的細緻思考,你無法看清“才華”的各種維度。
在音樂學習中,我們會驚歎一個孩子天生就比別人擅於掌握他們的樂器演奏技藝,比如說:不需要多費口舌就可以擺正樂器演奏姿勢,做出正確的演奏動作,使身體處於自然的放鬆狀態等等,這時老師就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孩子身上的與眾不同之處,並想辦法傾囊相授,慢慢你又會發現:哇這個孩子的手指機能在你的悉心教導下越來越好,他可以輕鬆地做出各種複雜的技巧跑動,速度越來越快。並且,他對於音樂有著天生的敏銳感知,同樣一個撥絃,他就是能彈得更有韻味,他就是不需要你告訴他這裡要漸強那裡要減弱他就能做到。哇,十歲的孩子彈得像個飽經風霜的老藝術家,他,真是一個天才!
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直到,我在教學中遇到了各種狀況外的學生。
直到,李老師被爆出來PC.
我突然意識到,“才華”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02
我講兩個教學中遇到的故事。其一,如上文中提到的那類“有才華”的孩子,我也是教過不少的,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的確展現出了比別的同齡人更擅長掌握演奏技巧這一特質。我有一個小朋友,跟隨我學習七年了,來的時候就是別的老師託付過來,說“這孩子有天賦,交給你我放心”,我發現,這個孩子教起來實在太輕鬆了——他不需要你督促他認譜,彈琴天生有很好的線條感,沒多久手就很快了。很多我要花上很久才能教授的內容,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做到,我教他基本不需要多說什麼,唯一有個小問題就是,上課的時候他總是一臉嚴肅,不怎麼回應我。當時,我認為可能孩子年紀小,害羞,可是,隨著時間越來越久,這種沉默的反應開始影響到了授課質量:無論我說什麼,問什麼,他都沉默,他無法用語言給我反饋,頂多就是當我說再來一遍的時候,他會照做,也會用行動去試著做我提出來的改進要求,但是他心裡在想什麼,我從來都不知道。我們上課就一直是我講單口相聲。我對於這個情況,一直覺得不妥,多次於家長溝通,最終也是不了了之,後來有一天他的母親告訴我:進到初中,學校的班主任也提出了與我相同的問題——孩子不願與人溝通,問什麼都不回答。
其二,我也有不少懷揣音樂夢想的成年學生,希望透過我的幫助考入國外音樂學院踏上音樂道路。其實,對於這類學生,我是有做過篩選的,如果你連基本的演奏才能都沒有,還不如由我親自斷了你走專業這個念頭。換句話說,能留下來跟我上課的,都是我認為可以從事音樂行業的,有“才華”的學生。但是,在與他們的授課中,我也漸漸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不少學生雖然號稱每天練習很久,但卻始終沒有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甚至無視我多次強調的方法,比如針對困難段落重點拿出來反覆練習,慢練,做音樂分析等等。還有不少學生,口口聲聲說喜歡吉他,卻連最基礎的,經典的吉他作品都沒有聽過,甚至不知道協奏曲為何物,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代?十幾年前的我們當時都想盡一切辦法找唱片聽各種新老作品,現在是隻要動動手指全世界的吉他作品任你聽,結果他們連最通俗的吉他史上的大作曲家的代表作,也沒有聽全。還有半天學不好英語,一到國際交流場合就變成啞巴的也是絕大多數情況,而這些學生,至少也是擁有把很難的作品彈得有模有樣的演奏能力的。在演奏上,是可塑的,然而,我卻開始為他們前途感到擔心。因為他們除了有一點天生的演奏才能之外,別無所有,百廢待興,要靠什麼走上未來的道路呢?
舉了這兩個例子,倒不是想要否定我的這些學生們,指出問題並不代表就給人定性,而是警醒各位,你有這樣那樣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需要想辦法克服,你心裡最好有數。寫到這裡,我們才進入正題:其實很多人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是被所謂“才華”矇蔽了雙眼,而看不清事實的全貌,最終結果不盡如人意。
03
我們的音樂教育中所說的才華,其實只是狹隘地框死在“音樂演奏能力”上,甚至只是“被界定的音樂演奏能力”。人類天生會崇拜那些自己無法企及的行為——四歲會彈莫扎特,七歲音階跑動160,十歲可以完整地演奏巴赫的組曲。這種“壯舉”被廣泛地讚譽為“才華”。其實,有太多東西被掩蓋起來了。絕大部分情況下,我認為,這些從小就能以“成熟”的方式演奏艱深作品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的音樂才華,而是超強的肢體控制以及模仿能力。我認為,教育的前提是:永遠不要指望一個正常孩子擁有超過他實際年齡的心理年齡。如果你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相信你會同意我的話:瓜娃子永遠是瓜娃子,傻狍子不會一天變成大聰明,孩子如果沒有在生活上經歷翻天覆地的震撼,他的心理年齡是不會無緣無故地老成起來的,也就是說,他不到一定的歲數,不經歷一些事是不可能理解那些偉大作品真正的深意的。因此,年紀很小的孩子如果能將一部艱深的作品彈得很好,其實主要依靠的是他對於身體的控制,以及與生俱來的,並沒有經過大腦後天分析思考的“偽音樂感覺”,他並不是真的從音樂裡看明白了什麼,因為年齡過小的孩子,他還沒有那個思維能力去分析音樂,理解音樂。那麼,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們音樂老師其實教的是什麼呢?我們其實根本沒有在教他們音樂,我們只是在教他們手指要怎麼動才迅捷以及如何惟妙惟肖地模仿一個優秀的範本。
我看過很多所謂名師的教學影片,大多都是教學生依樣畫葫蘆。學生和老師都正襟危坐,學生先彈,然後到某處,老師喊停,告訴他你這裡輕了,那裡響了,這個不夠突出等等,接著老師在琴上親自示範,最後學生試著模仿老師剛才的演奏來完成這整個教學閉環。這裡面有沒有問題?從形式上看,沒有。但是如果看內裡,是有的:老師很少告訴學生,自己為什麼得出這樣或那樣的結論,如果水平高一點的老師,會把這個過程告知學生,但是他告知學生的目的,是要求學生照做,而不是教授他養成相同的思維習慣,從而讓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質上,還是要求學生去模仿,而不是去思考。你們別急著點頭贊同,即便我這樣說,也並不代表這種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方式沒有可取之處,相反對於很多程度尚淺的學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對於培養專業的音樂表演人才,甚至是大演奏家,這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它剝奪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沒有思考何談理解?不理解,要如何喜歡上,不喜歡你模仿地再像,比賽再拿獎,你心裡也不會真的認定,你沒有辦法培植出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可不就是覺得走個穴上個綜藝都比練一套肖練更來錢我何必努力練琴呢?
有一個理論我深以為然:在某個領域過於強大就會使得它在躍遷時更舉步維艱。我發現很多所謂年輕時有音樂才華的學生都有這個問題。他們太依賴自己與生俱來的感知力而忽略了後天對於音樂世界的認知和思考了。幾十年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音樂學院孩子沒文化,理論系被邊緣化,學生考試音樂史和聲曲式全部都是走過場,寫個論文導師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裡面的種種無一不透出了我們的音樂教育中那簡單的邏輯:只要你手夠快,模仿得像,夠敏感就行。我教這類學生時,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現他們彈琴就是不愛動腦,演奏起來全憑當時當刻那種自然的情緒宣洩,而且手上機能越好的對於我提出的問題越不屑一顧。他們很少思考卻在憧憬著世界冠軍。也對,畢竟世界冠軍其實和真正的音樂家也不是一回事,沒毛病。
04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再cue一下李雲迪老師。我並不是說李老師走到今天這般田地,是因為上述原因,他的問題或許複雜得多。但是,在我試著去回答:“為什麼李雲迪最終變成了這樣?”時(還不僅僅是PC,而是他拋棄藝術道路的行為),我的思維進行了如上的發散,於是提筆記之,願與大家分享。當我昨天發了一條朋友圈感嘆時,不少好友評論都表示對李老師的惋惜,大家都表示十幾年前那麼崇拜他,他年輕時那麼地才華橫溢云云……我的內心不免掠過一絲苦澀和無奈。我們太容易被自己無法達到的事物所感染了,當我們在盛讚他不可一世的同時,何嘗不是感嘆自己技不如人,默默嘲諷著自己的那份無能?而當美好的幻影破滅的時候,欺騙感從四面八方襲來,羞憤難耐。“那麼有才的他居然這樣了!”殊不知,所謂的才華要比我們認為的要複雜得多。
有能力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身體當然是一種才華。
與生俱來的音樂感知力也是一種才華。
惟妙惟肖的模仿力同樣如此。
但是,
遇到困難分析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分步驟執行也是才華。
凡事刨根問底勇於探索也是才華。
樂於溝通,善於表達,相互理解也是才華。
心思細密,為達目的考慮周全也是才華。
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的能力才叫才華,
有能力使自己擁有更多能力那才是真正的才華。
學音樂未必會使你擁有這些才華
學“會”音樂,甚至未必需要這些才華
但是學“好”音樂,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實如果你有真的才華
學什麼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