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海研究論壇”上,一名名叫“damein”的使用者發表了一篇帖子,對於某知名百科上關於“康泰灘”的描述:“2002年中國科學人員曾在此建立NS99-57科學考察站並駐紮人員”提出了質疑。
該網友認為康泰灘上根本無法駐紮,更別提進行科學考察活動了。
這篇帖子引起了關於康泰灘的不少爭議,人們無不好奇,康泰灘上是否真正有所謂的科學考察站?其真實情景是怎麼樣的?
“康泰灘”的駐紮分析
康泰灘位於我國南海的西南部,其具體位置在華陽島、永暑島以西幾十公里左右,它是我國南沙群島最西南邊緣的一座島礁,也是南沙群島中距離南本土最近的島礁。
康泰灘距離藩朗-塔佔市只有350公里左右的距離,距越南島嶼富貴島的直線距離也只有三百公里左右。
由於位於邊緣地帶,康泰灘的主權直接關係到周遭數百公里長海岸線的劃分,失去這裡,南海九段線便會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因此這裡的重要性和政治意義不言而喻。
康泰灘正式的命名時間在1983年,以三國時期吳國著名使者康泰的名字來為其命名,康泰於吳黃武五年,由吳國大臣呂岱派遣出使扶南國。
這段經歷是我國早期與中南半島交往的重要舉動之一,康泰一路上經歷一百多個國家與部落,甚至還在當地與古印度的使臣進行了會面。
留下了大量的珍貴史料,根據此番外出的經歷,康泰在歸國以後先後著有《吳時外國傳》、《扶南異物志》兩書,詳細記錄了此番出訪所見所聞,為中南半島歷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康泰還曾經奉命乘船南下進行巡遊南海,雖然由於科技水平極其有限,此番航行異常艱苦,但是在康泰的指揮之下,其仍然航行到了如今的康泰灘附近,但是為紀念其功績,後人選擇以其名字命名“康泰灘”。
與康泰所率領的船隊相比,當時中南半島上的諸多國家都處於極其落後的階段,根本無力進行遠洋航行,這也為我國南海“自古以來”的法理提供了有效的證明。
到了近代科學技術水平逐漸提高,我國也在2003年對於康泰灘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此次研究當中,我國在康泰灘附近1360m水深的海底成功打撈出了受到強溶蝕的白堊多孔灰巖,在這些岩石當中還含有底棲有孔蟲化石。
從這一發現,我們可以推斷出康泰灘的“來歷”,這是從“早-中”中新世之前便開始生長的生物礁。
或許正因為此次航行的緣故,康泰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以文字形式記載“珊瑚礁”的人。
通常而言,珊瑚礁適宜水深為零至五十米,但是這一說法只適用於現代珊瑚礁,對於康泰灘這樣的古珊瑚礁,其很有可能隨著海底地理變化而產生偏移。
根據《熱帶海洋學報》所報道的測量資料,康泰灘是一個坡度約為15°的海底平頂山,平均水深在1650-307米之間,這也說明康泰灘是不可能主動長大長高的。
從這樣的條件看,網傳2002年中國科學家曾在此建立“NS99-57科學考察站”並駐紮人員,的訊息是不屬實的。
考慮到康泰灘的水深,在此地建立科學考察站的設想根本不可能實現。
從實際操作來看,想要在潛伏在海面之下的島礁上建立科學考察站,最為理想的方式便是建造海面高腳屋,而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深度達到幾百米的高腳屋的先例。
就算採取停泊船隻的做法進行短期駐紮也是困難重重,因為按照常理來看,遠洋船錨的深度也只在一百米到三百米之間。
想要固定在307米的康泰灘底部,其實際操作十分困難,往往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深海科考本身就要面臨巨大的花費,對於一個幾乎沒有現實價值的“科研專案”而言,完全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況且即使不考慮成本收益的問題,如今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幾百米水深的地方憑空豎起一座固定的科學考察平臺,供科學人員駐紮和考察使用。
因此,百科上的說法存在著明顯的疏漏。那麼這個所謂的“NS99-57科學考察站”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據“damein”所分析,很可能是來自於1999年《南海研究與開發》資料記載,在這份檔案裡曾經提及到一點:為彌補我國在南海海洋研究中海底岩石獲取的不足,同時也為我國南海海洋開發打下基礎。
因此在1999年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在南沙島礁區進行活動,同時在南沙群島的中西部還挑選出了一些地形較好的地方“標號站位”,以此來進行海底岩石拖網蒐集岩石樣本。
這其中,康泰灘就是一個絕佳的取樣地點,為了完成這項工作,科學家們在康泰灘水域附近進行了多次岩石拖網活動。
並且還設定了三個站位,他們分別是NS99-17(巽他陸架東北緣)、NS99-52(永暑礁北)、NS99-57(康泰灘)。
康泰灘“NS99-57科學考察站”的訊息相信誤傳於此,實為水下岩石拖網站位,跟建立科學考察站毫無關係。
“無法駐守”,康泰灘的意義何在?
從現實的角度上看,康泰灘是無法駐守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沒有絲毫的價值。
康泰灘位於中越邊境之上,在當今的國際大環境之下,這也就註定了其戰略上的重要價值,如果我們站在越南的角度上來看,很容易發現其中的“關鍵”所在,那就是南海海底所蘊藏的巨大利益。
去年,越南經濟規模達3430億美元,令人難以想象的是,越南這樣的一個“貧油國”,其第一大經濟支柱居然是石油工業,甚至一度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其背後,是越南對於我國南海石油資源長達數十年的掠奪。
眾所周知,我國南海石油資源儲量十分豐富,根據估算其總量約佔全球石油儲備的12%,如果全部發掘可供中國使用七十餘年。
但這些年來,我們的南方鄰國卻一直在對這些資源進行盜採。
越南最早盜採中國石油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1974年,南越悍然發兵入侵我國南海,一舉攻佔了南沙群島的七座島礁。
1975年越南南北統一以後,在接受中國數十年的援助之後,北越政府居然沒有心存絲毫感激,拒絕歸還這七座島礁。
彼時的中蘇關係,而越南方面則在黎筍的帶領下選擇站在了蘇聯一邊。
在蘇聯的支援下,越南曾經先後以這七座島礁為跳板在南海附近建立了白虎油田、青龍油田、東方油田等多座油田。
深海開採石油對於國家的技術水平是有著一定要求的在蘇聯解體以後,由於越南自身開採能力有限,便先後與英國、荷蘭日本簽訂“賤賣”條約。
任其代替自己開採,可謂是“崽賣爺田不心疼”,在越南竭澤而漁式的掠奪之下,南海資源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流失。
對於越南的所作所為,我們看在眼裡,但是苦於國際上的困境,始終無法進行有效的制約,隨著我國近年來海軍實力強大之後,2017年,解放軍曾經出動了四十艘軍艦和數架運8軍用運輸機對越南非法開採團隊進行警告。
這次警告之後,越南最終選擇了放棄,連同在島礁海域上剛剛部署完畢的海上鑽井平臺一同收回。
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之下,越南方面仍然採取“游擊戰”的形式對我國南海石油勘探隊進行騷擾阻攔,使得我國主權嚴重受損。
南海海域高達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在這樣廣袤的海域中,解放軍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的,只要是越南方面有那個心思,憑藉著地理優勢,總能夠“見縫插針”。
而康泰灘的位置的重要性便在此時顯現出來了,在230個南沙島礁,康泰灘是最接近越南本土的南沙島礁,也可以說如果在這裡進行防守,那麼其對於越南本土造成的輻射範圍最為廣大,防守住越南方面數百公里的入侵。
除此之外,康泰灘位於永暑礁的西部,如果能夠以此作為跳板進行駐軍,那麼便能夠有效的彌補永暑礁西邊防衛上的空檔視窗,順勢還能夠將夾在兩者中間的逍遙暗沙納入防禦範圍之內。
與此同時,“康泰灘-永暑假礁”與我國的華陽礁也是遙相呼應,這三座島礁之間可以完美形成三角島鏈關係,互成掎角之勢,任何越方船隻由此地經過。
如果越南方面執迷不悟,仍然想要染指我國尹慶群礁一線以北直至永暑礁區域,那麼他們的行蹤將完全暴露在解放軍眼皮子底下,無可遁形,以越南方面落後的反潛技術和反導技術來看,這無異於是自尋死路。
這可以極大的對越南方面的野心進行壓制越南,使其無法進一步覬覦我國島礁和南海油藏。
在談起康泰灘深藏於海洋之下數百米無法駐紮時,或許很多人會忽略其位置的重要性,康泰灘的的位置可以說是十分之巧妙,這裡雖然不是什麼航運要道,但絕對算得上是中越對峙的要衝所在。
越南佔據我國島礁已經有數十年曆史,我國南沙群島之上的南威島、西礁、中礁、東礁、日積礁等島礁都曾經飽受其害。
但是康泰灘駐紮問題如果能夠解決,那麼完全可以憑藉著地理位置上的先發對越南方面的動作進行捕捉,並且及時作出反應。
屆時的南威島,西礁等島礁的防守問題將一勞永逸地解決。
“五百米飽和式潛水”未來的展望
雖然2002年在康泰灘建立科學考察站的訊息的確是一個誤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康泰灘駐紮問題就無法解決。
康泰灘之所以在水面上不能設站,主要是因為島礁位置過深,海底情況複雜,無法進行施工。
康泰灘也不適合進行填海造陸的工作,因為按照填海造陸的施工標準,理論上只能用於38米之內的海域,康泰灘不符合這個要求。
但是這一問題似乎在今年八月份迎來了解決。
今年8月31日,中國救撈局在成立七十週年之際,救撈局局長王雷在會議上對外界公佈了這樣一則訊息,在近期上海打撈局成功完成了我國首次五百米飽和潛水路基載人實驗。
九名潛水員在五十一個大氣壓的壓力之下,在五百米海底停留了超過176個小時。
這項實驗的證明我國在極限深度之下,可以在海底從事更加漫長的連續性人工作業。包括打撈,建設,維修等工作。
在無裝置的條件之下,人類極限潛水只有十幾米,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的工程價值。一旦潛水超過三十米,人體內的氮氣濃度便會迅速升高,引發“氮麻醉”,給深海當中的人帶來巨大的危險。
因此,在下潛之時往往要配套以高濃度氣體以供潛水員呼吸,但這麼做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耗時太久了,操作過於繁瑣。
潛水員在返回水面過程當中,為了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需要不斷釋放壓力才能夠保證人體不會遭受傷害,這意味著會存在一個時間週期,往往都是要“下潛十分鐘,上升兩小時”。
這也使得深海建設成為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飽和潛水陸基載人實驗的成功則意味著能夠給潛水員提供一個在水下的“休息平臺”,以供其補給裝置和恢復體力。
極大增強了潛水員們的水下工作時間,使得在三百米的深海之中建設一個平臺成為了可能。
這項技術的成功或許意味著在未來的某一天,在康泰灘我們便可以建立起水面平臺,徹底完成對南海的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