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醫院王偉民等透過心肌聲學造影檢查發現,在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梗患者中,近七成仍存在冠脈微迴圈障礙。
進一步分析顯示,女性、陳舊心梗病史、ST段抬高型心梗、術前罪犯血管 TIMI 血流 <3 級是冠脈微迴圈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
所有患者在心梗急性期接受心肌聲學造影后,未出現併發症。
根據中國多學科微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合併阻塞性心外膜冠狀動脈疾病的微血管病變,屬於第三型,主要是管腔堵塞(微栓塞)所致。
作者指出,即使充分、及時的再灌注治療使心外膜冠脈恢復 TIMI 3 級血流,冠脈微迴圈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導致心肌微迴圈灌注不足,進而出現左心室射血分數下降、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及早識別急性心梗后冠脈微迴圈有重要意義。
目前,評估冠脈微迴圈狀態的方法包括超聲心動圖、CT、MRI、核素以及應用導管技術測量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或微血管阻力指數等手段。
心肌聲學造影作為一種無創手段,具備創傷小、風險低且不受腎功能影響的優勢,同時與心電圖相比更為精準,比 CT、MRI、PET 更經濟,可床旁操作,受限制少,是一種獨具優勢的評估冠狀動脈微迴圈狀態的一線方法。
作者認為,該研究的意義在於,心肌聲學造影可在床旁快速、便捷、安全實施,能夠及早發現冠脈微迴圈障礙患者,加強監護和對心梗後併發症的預防處理,改善患者近期預後;
同時,作為簡便、易行的無創檢測,對急性心梗患者的長期隨訪提供詳實資料,調整治療方案,從而改善患者長期預後。
該研究入選 2016 年 6 月至 2021 年 2 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因急性心梗住院行冠脈介入治療、並於住院期間完成心肌聲學造影的患者 113 例,其中78例存在冠脈微迴圈障礙,其餘35例冠脈微迴圈功能正常。
冠脈微迴圈障礙定義:在超聲心動圖下,根據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推薦的左心室 17 節段劃分心肌,運用半定量法計算灌注缺損節段及積分,聲學造影劑 4 s內恢復充盈為 1 分,4 ~ 10 s 恢復充盈為 2 分,大於 10 s 恢復充盈為 3 分,各節段加權得出心肌灌注評分, >1 分者為 CMD(圖 1A),1 分者為冠狀動脈微迴圈灌注正常(圖 1B)。
來源:
[1]王嵐,馬玉良 ,王偉民,等. 心肌聲學造影評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運重建后冠狀動脈微迴圈障礙的研究. 中國迴圈雜誌, 2021, 36: 985-99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10.007.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可查閱全文】
[2]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國多學科微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 中國迴圈雜誌,2020, 35(12):1149-1165.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12.002.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可查閱全文】
轉載:請標明“中國迴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