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年郵票之前,郵票版式問題並不太突出。基本都是單一版式,套票都是從一個整版張上撕下來的。小型張、小全張則是一枚一枚單獨計價。1992年編年郵票發行後特別是2002年開始,郵政有鑑於國際各國的發行新形勢的變化,跟國際接軌,也開始開發多版式郵票。先是開發小版,就是版式二,開發一種較小面積的能承載較少幾套套票的版式,這種版式比大版小,又比大版精美,所以剛一發行,就受到郵人的喜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不僅開發出版式二,有些郵票還開發出版式三、版式四、版式五。比如生肖票,有大版、小版、贈版、小全張版、小本票版,妥妥的五種版式。未來開發出版式六版式七也不是沒有可能。多版式票的開發,給郵政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郵票發行量一點沒減,但市場卻一點也沒感到發行量增的威脅,甚至感覺郵政開發出了稀有品種。很多品種郵政開發出了十幾萬、幾十萬的量,這不就是珍稀品種嗎?於是大家一擁而上,追得不亦樂亦。這就像朝三暮四的典故,給猴子早上三個桃子,晚上四個桃子,猴子不樂意,換個手法,說早上給四個,晚上給三個,結果大家都樂開了花,以為得了便宜。其實還是跟原先一樣,量一點都沒減,只是花樣變換了。
聰明的郵政,看這個法子真正管用,於是乎,不僅套票採用這種方法,連小型張也採用這種方法,結果大家看到,小型張從原來的單枚張,出現了二聯張、四聯張,如果郵人覺得喜歡,郵政還會開發出八聯張、十六聯張的,一定管夠。甚至單張成版的小版票,郵政也開發出絲綢版和長卷版,給喜歡的郵人送上熱氣騰騰的美味大餐。比如《宋詞》版票就有絲綢版,《長江》《黃河》版票就有長卷版等。
其實,站在郵政的角度,本來也無可厚非,我要營收,我要創利,奈何集郵隊伍日益蕭條,辦法總要想的。但站在集郵者的角度看,無疑是負擔大大增加了。囤積多了,損失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就像魔術一樣,把秘密一揭穿,奇幻不攻自破。對於多版式郵票來講,它的發行量,並不是版式一即大版的量,而是所有版式量的總和,比如生肖郵票,要把它所有四五六種版式上的套數都加在一起,得出的數值,才是本票量(這套郵票真實的發行量),而大版小版等叫衍生版式。這個相加得出的數量才是各種郵票之間可以相互比較大小的發行量。版式的量叫衍生品的量,不能直接同發行量相比較,否則就是偷換概念了。版式量,只能在同版式或版式間進行比較。如果總量太大,版式量再小也不算稀有。小型張也一樣,如果小型張單枚張發行100萬,二聯張發行50萬,四聯張發行10萬,那這枚小型張總髮行量為100+50*2+10*4=240萬枚。其他種類以此類推。
市場資金就這麼大,短期來看,開發多版式能帶來一定效果,但時間一長,物以稀為貴的原則,總能發揮出不可違逆的作用,在總髮行量沒減,甚至增加的情況下,所謂的小版們量小,只是一種假相,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幻術,一旦市場轉弱,所有的版式都將回歸真相:價格跌到與套票吻合為止,而基本再也看不到解套的那一天,皇帝的新裝被揭穿了,一場繁華夢消失了。這讓高價追版式的郵人叫苦不迭呢!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一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