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那場“物得其宜”黃花梨文化展上,有一對黃花梨方角櫃。它們原本是美國大藏家塞克勒先生舊物,展前不久剛從美國迴流。
參觀者如潮,櫃子被圍得水洩不通,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它的形狀外觀和顏色紋理。
櫃寬一米一,高一米七,寬高比較大,顯得矮胖矮胖的。有人猜測它們是一對四件櫃的下半部分,而原來的頂箱遺失或失散,就像中間那個沒有下截的炕櫃頂箱。
首都博物館展廳的圍欄將觀眾隔開,現場並未找到確鑿答案,直到數年之後,櫃子出現在一場盛大拍賣會展廳。
黃花梨方角櫃成對,長111.5寬55高171.5,斷代為明末清初時期,再見時寬扁感依舊,讓人迫不及待地踮起腳尖,好從頂面上一探究竟。
對於大多數四件櫃來說,頂箱落在豎櫃之上,交接處多少有些嵌入式設計,這樣可讓上下如子母口般結合,稍有晃動也可安穩無虞。
然而此櫃頂沿既不高出,平鑲的板心也與四框平齊。不用說,這分明是用來擺放物品的,沒有再接頂箱的可能性。
一般來說,四件櫃合理的頂、底結構如上下圖所示,它是迄今為止成交價最高的黃花梨傢俱,9890萬元的清康熙御製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成對(來自網際網路)。
天價四件櫃和塞克勒方角櫃並沒有直接聯絡,卻可以從工藝上間接證明,後者原來確實是不帶頂箱的。
至此,長期以來的困擾終於真相大白,方角櫃並不是丟了頂箱的豎櫃部分,傳世黃花梨實物中又多了一對珍品。(圖二來自豆汁兒部落格,深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