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是每個家長最為頭疼的事了。今天,咱們一起來關注下與青春期有關的書籍,這本書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學士劉軒為大家帶來的《誰都不能替你長大》
這本書能夠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和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讀懂青春期的內心感受,成為最好的自己,以及成就最好的親子關係。
說到劉軒,可能80後的一代對他的父親更為熟悉,是的,劉軒的父親就是劉墉。
90年代,有多少青春期的孩子是讀著劉墉的書長大的,而那時候的劉軒經常就是父親劉墉筆下的“男主角”。
我們讀著叛逆的劉軒,讀著成為揹包客的劉軒,讀著玩音樂的劉軒,一眨眼,這個曾經的叛逆少年長大了,同時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現在,我來正式介紹一下,本書的作者:劉軒。
劉軒:哈佛大學心理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碩士、哈佛人類發展心理研究博士候選人,曾就讀於茱莉亞音樂學院、紐約史代文森高中,是心理諮詢家、作家、演說、主持等多領域的跨界精英,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近年來,劉軒致力於推廣正向積極的心理學,在世界各地推出多門心理學,超過50萬學院從中受益。李開復稱其作品為:“少見的增加人們的積極情緒的心理學著作”。
《誰都不能替你長大》是劉軒寫給青少年以及青少年家長的一本書,全書圍繞“長大”一詞,講述了青春期的困惑。
包括如何交朋友、如何和父母相處、情緒管理、還會從心理學角度,描述了青春期風暴會帶來什麼樣的心理變化,以及家長應如何給予青春期孩子理解和指導等。
“在我看來,長大成人,不只是從家庭的世界開始進入另一個更大的世界,還要從對家庭的歸屬感種,逐漸尋找屬於你自己的歸屬感,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找到真正的自己,瞭解自己的個性,找到自己的內驅力,學會與情緒共處,也要學會好好利用時間,能夠用同理心待人”。
對此,我深以為然,還有幾下幾點,我認為非常實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1、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問題來自情緒,情緒一衝動,理智便降為了0,那麼,情緒是什麼?就是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我們心裡會有什麼感覺。
《誰都不能替你長大》中有段話:“笑容,就是人的磁鐵,如果你想要人接近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微笑,因為,我們都喜歡跟開心的人在一起”。
一個好的情緒可以帶給我們好的人際關係,青少年時期是奠定這種好情緒的基礎和關鍵時期。
但是,往往青春期的孩子最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時是有些男生,很容易動怒,只要有人激怒他,他就會像綠巨人一樣失控,四處罵人、打人,甚至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
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還能有好人緣嗎?孩子好的情緒需要家長的榜樣力量和疏導。
首先要想讓孩子情緒穩定,家長自己要先做到情緒穩定,然後,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先處理好關係,在青春期,處理好關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
關係好了,孩子什麼都願意聽你的,自然也不會存在情緒激動,關係不好了,哪怕家長有時候說一句話,孩子也會暴怒。
回憶一下,你家裡的那個青春期少年是不是這樣的,所以要想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就先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吧。
二、長大的煩惱
“有時候,我們需要勇氣承認自己很煩惱,我們也不要為了逃避自己的煩惱,去做一些假裝開心的事情,或是不去面對問題。
就像電影裡所說:當每一種情緒都被自己接受的時候,真正的快樂就來了”。
如果,你覺得不開心了,不要先急著責怪自己。你需要做的是先接受自己的內心的感覺。
然後你可以找人述說,很多時候,光是有人願意聽我們說出心情,就已經會有很大的幫助了。
而這時候,家長或許可以成為最好的傾聽者,但是,前提還是,家長要跟孩子先建立好關係,關係好了孩子才願意當家長是朋友,才願意跟家長傾訴。
除了找人訴說,書中還例舉了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與煩惱情緒好好相處,從而走向更好情緒。
三、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而好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書中給出了好習慣的三點建議:
1、給自己明確的提示,例如:每天同一個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堅持一段時間後,時間到了,你就會覺得應該去圖書館了。每天堅持下去,習慣就養成了。
2、減少行為的任何阻礙,行為越是容易做,就越容易堅持。
比如,我們確定了目標要每個星期去圖書館,如果,你每次去圖書館前還要整理書包,可能整理到一半,你就不想去了。
但是,如果先把東西收拾好,時間一到,拿了就走,就會減少了很多行為中可能遇到的阻礙,去圖書館的這個習慣就更容易養成。
3、給自己設定獎勵:不定期的給自己一些獎勵。會讓習慣更容易養成,比如,你喜歡看電視劇,那就專心的看書兩個小時,再獎勵自己看一集電視劇。
但是你絕對不能作弊,否則,這個習慣就養廢了。
請記住:所有的習慣都是累計下來的,你一定要重複做,天天做,最好是天天在同一個時間做,甚至,天天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做。
孩子的身高可以測量,內心的成長確實無法直接看見的,這使得很多孩子的煩惱無處訴說,也使得很多家長因為和孩子溝通不當,彼此勢如水火。
《誰都不能替你長大》適合孩子看,也適合家長看,願我們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讓“青春”不懼風雨,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