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鋒見
又是一年雙11,又到了各大品牌釋出第一波銷售戰績的日子了。以預售時間來看,天貓和京東的雙11預售時間都在10月20日晚8點進行,不同之處在於京東雙11第一波購買期比天貓要早幾個小時,於10月31日晚8點進行。
雙11可以說是一年一度的“換機潮”,據京東的消費者搜尋統計(時間截止至11月1日00:10),最受消費者關注的前五大品牌分別是蘋果、華為、小米、安踏和李寧,手機品牌直接佔了三個席位,而在消費者關注度最高的商品品類中,手機品類直接排名第一,同時累計下單金額也是第一。從多個角度來看,手機均是京東雙11中的真正主角,我們可以先借助京東資料和各大手機廠商的戰報,看看在今年雙11中存在的一些新趨勢。
雙11開門紅,哪家手機廠商贏了?
今年雙11在玩法上新增了許多種草環節,不僅有電商主播和社群博主的提前種草,各大電商平臺和手機品牌更是直接出手,親自為消費者們種草,以直觀的圖片形式告訴消費者在雙11期間值得購買的商品和具體的優惠力度。以魅族為例,在微博上以九宮格圖片的形式釋出主要商品優惠後的價格,表示“不熬夜無套路”。
參加過往年雙11活動的使用者都知道,蘋果雖然在宣傳上比較高冷,在其官網上不會進行專門的雙11宣傳,但在各類雙11榜單中蘋果的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
今年也不例外,在京東雙11的手機品牌銷量榜中(時間截止至11月1日下午6點),蘋果僅次於小米排名第二,但在品牌銷售額中排名第一。蘋果手機銷量不是最高的,主要勝在平均單品售價高,進而拉高了總銷售額。
在手機單品銷量榜中,iPhone 12和iPhone 13分別排名第二和第四,在榜單TOP 10中是除小米11 Pro以外唯二的旗艦機型,其它均為中端機(輕旗艦)或千元機。去年也是同樣的情況,即使iPhone 11不支援5G,仍能登頂京東雙11手機累計銷量榜榜首,只要優惠幅度足夠大,手機的缺點便被弱化,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國產品牌的手機裡。
在5000元以上手機價位段,小米MIX 4排名第三,排名遠高於華為、榮耀和vivo的高階機型。小米MIX4銷量高的秘訣,主要得益於大幅度的優惠策略,作為一款剛釋出兩個多月的全面屏旗艦,小米MIX4基礎版(8GB+128GB)從4999元,直接降到京東雙11期間的3999元,用京東Plus會員還能再降到3699元,相當於跌了1300元。同理,小米11 Pro在3K-5K排名第一的成績,也與優惠力度大有直接關係。
在“老客復購”榜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榜單前五名是華為、索尼、三星、蘋果和小米。索尼和三星在國內市場比較小眾,一直擁有一批忠實的使用者群體,而一向以使用者忠誠度高的蘋果只排在第四,或許是受iPhone 13升級點較少的因素影響(不含Pro機型),導致許多老使用者不願升級,不過得益於安卓轉蘋果使用者較多,蘋果或成今年雙11的最大贏家。
最近摩根大通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50%的使用者有意換iPhone,以市場的角度來看,在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中,蘋果重回第二的位置,增長點主要來自於iPhone 13系列和iPhone SE2。華為受制於晶片代工問題,手機出貨量大幅下跌,直接空出了許多市場份額,依據當前的狀況來看,在國內高階手機市場中,國產手機廠商還需更努力。
除了電商平臺的榜單外,手機廠商自己釋出的戰報也是看點十足,在新的競爭形勢下,國產手機廠商們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多元化銷售渠道便是其中的一大重點。
銷售渠道多元化
銷售渠道單一和過於依靠某一種銷售形式是極為危險的,小米就吃過不重視線下渠道的虧,一些美妝品牌因為過於依賴大主播直播帶貨,造成營銷開支居高不下的惡迴圈。在此次雙11的第一波銷售期中,許多國產手機品牌的戰報中都出現了自營渠道的身影。
先看小米,截至11月1日00:52:11,小米全渠道支付金額突破40億,所謂“全渠道”是指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小米有品及各大授權電商和授權零售商。而OPPO、realme和魅族等品牌的戰報寫得更細,分別寫出各渠道的銷售成績,如OPPO商城手機銷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倍。
具體來看,更多元的渠道佈局能夠為戰報增加一些亮眼的成績,既能將自營渠道成績與第三方電商平臺成績彙總,提高整體銷售總額,又能以此來強化消費者對品牌自營渠道的印象,凸顯出多渠道銷售的價值。
在國產手機廠商的自營線上渠道中,呈現出幾種不同的模式。首先是單官網渠道,如vivo和魅族,自營線上渠道以官網為主;其次是小米的雙線上自營渠道,小米有品的商品品類比小米官網更豐富,是小米系生態產品的大本營。
最後是OPPO、realme和一加的線上聚合渠道,為利於自營渠道宣傳,前段時間歡太商城改名為OPPO商城,讓使用者可以一站式購買三大手機品牌的產品,不過realme官網上仍運營有自己的線上渠道。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變化是,今年許多手機品牌的戰報宣傳變得相對剋制了一些,往年那種互相比拼戰報資料和頭銜的情況暫時未出現,目前戰報頭銜的資料來源均來自第三方電商平臺,例如小米手機在天貓和京東上獲得的“安卓手機品類4000+價位段銷量和銷售額雙料冠軍”,OPPO K9在京東1500-2000價位段手機品類銷量冠軍等。
主要原因或許和行業大背景有關,受晶片供應問題影響,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和國內的手機出貨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更需要“穩存量和保增量”。另一方面,國產手機品牌在中低端手機產品線的競爭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各家都轉而尋求高階突破,以挖掘新的增長點,但從近段時間的資料來看實際情況並不樂觀。
所以在今年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許多國產手機品牌都在做調整,一加正式併入OPPO,強化統籌管理能力,realme以高性價比+多機型策略對標紅米,繼續開拓線上市場;榮耀在V40之後重新押注線下手機市場,靠榮耀50系列打了一場翻身仗;小米仍在積極佈局線下市場,目前小米之家門店數量已破一萬家;而vivo在繼續上探高階的同時,已逐步弱化iQOO品牌的遊戲屬性,將iQOO旗艦機型往國產高階機市場靠攏。
調整和改變是近段時間國產手機品牌的代名詞,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同樣樂於看到國產手機廠商迴歸理性,重新思考品牌的長遠發展,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技術研發領域裡,這也正是一個科技品牌長遠發展的基石。
總的來看,任何行業在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基本都會經歷一段相對無序的競爭時期,外賣、社群團購和網約車行業均是如此,相比之下,國內智慧手機行業的重量級玩家更多,這段過程也會持續得更久一些。國產手機廠商的雙11戰報變得更理性了(有的國產手機品牌甚至沒有發),是手機廠商自身和市場發展的共同結果,當各家的市場份額趨於穩定時,這一“習慣”或會延續下去。不僅如此,未來更多行業或許也會更理性地對待雙11,畢竟雙11都走過十幾個年頭了,跟著雙11一屆屆成長的玩家們也該變得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