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晉·陸機《文賦》。
按部就班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狀語、定語。 中文名 按部就班 拼 音 àn bù jiù bān 近義詞循序漸進、墨守成規 反義詞勇往直前、聞風而動 注 音 ㄢˋ ㄅㄨˋ ㄐㄧㄨˋ ㄅㄢ 出 處 《文賦》 用 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
晉·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案部,考辭就班。”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按部就班”。
陸機出身名門,是三國時期吳國丞相陸遜的孫子。他擅長寫作,是西晉的作家,他深知創作的甘苦,為此創作了《文賦》,目的就在於“淪作文之利害所由”。陸機根據自己的創作實踐,並總結前人的經驗,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較系統地論述了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他對於文學創作構思過程中的想象問題和感性問題的論述尤為精闢。
他認為構思的階段便要考慮結構、佈局、剪裁、修辭等表現手段。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2]
第一,“選義按部,考辭就班”。一方面要注意權衡去留,做到辭意雙美;另一方面要“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同時還要防止意興偏枯,唱而靡應;妍蚩相匹,應而不和;情寡詞浮,和而不悲;絕曲高聲,悲而不雅;古調質詞,雅而不豔等毛病。
第二,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作者雖強調辭藻,但仍認為內容是主要的。他說:“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他認為輕視內容而僅追求形式,則成了“徒尋虛而逐微”,結果必然是“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
第三,要在眾多的形象中去進行選擇和概括;有時要先樹要領,有時要後點主題;有時從晦到明,逐步闡述,有時又求易得難,須要層層深入;有時文章枝節雖具而根本未安,有時文章的根本已立而枝節未妥;有時感到招來即得,有時又感到煞費經營。總之,必須“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以期達到“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寫文章時結構安排得當,選詞、選句合乎規範。做事也一樣,要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順序。然而現在有時按老規矩辦事,卻又缺乏闖勁。
為人處世都要平穩,待人接物都應該以誠相待,處處從大局著眼,以社會利益為已任,辦事認真負責,講究方式和方法,以求得成效。“按部就班”既要求穩重處事又有別於拖沓,在穩中求速便可達到這種要求。
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按照老規矩辦事。成語示例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敘下去,自然有個歸結。”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九回》:“我一發勞動小相公大筆,寫個書名籤兒,按部就班,以便觀書者指名以求,售書者認籤而給。”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他那個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正用不著到那等地方去名外圖利。”
鄭振鐸《黃公俊之最後》:“但黃公俊的祖父,他開始讀了書,象一般讀書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將八股型的才學,‘貨與帝王家’。”
按步就班——按部就班
‘‘步”與“部”同音,“按部就班”又確有辦事要按照一定步驟的意思,其中的“部”就易被誤寫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