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特工諜戰電影《007之諾博士》在英國上映。
《007之諾博士》
這部007系列的開山之作一經上映便掀起了全球的“特工熱潮”,初代扮演者肖恩康納利給007下了定義:
身形健美,身手矯健,過人膽識,風度紳士,幽默冷靜,偏愛美女。
當然了,還有所有特工片必備的激情床戲和激烈槍戰。
自此之後的數十年間,無數的特工片應運而生,儘管各有不同,卻也在大體上遵循了初代007奠下的風格。
直到2002年,一部《諜影重重》上映,才徹底改變了觀眾對於“特工”的定義。
不一樣的特工
如果說《007》裡的詹姆士邦德是一位英俊瀟灑的紳士,《碟中諜》裡的伊森亨特是一個行走在邊緣的超級勇士的話。
那麼《諜影重重》裡的傑森伯恩則更像是一個“粗線條的普通人”。
32歲的馬特達蒙在這部電影裡既不美型,也沒特色,儘管一身肌肉,卻鈍感十足。
和007不一樣,伯恩沒有隊友,沒有幫助,他也不是一個寵兒。
沒有高科技武器,沒有可以用手機操縱的車,沒有女人,他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因此,伯恩是對特工形象的一個超越,在伯恩身上我們看不到邦德的光環,也看不到伊森的科技,伯恩更真實更普通,雖然他一樣的身手不凡。
在系列電影的第一部裡,伯恩因為婦人之仁,導致任務失敗,意外落水,失去記憶。
甦醒後的他一臉的茫然,沒有身份,不知姓名,留在身體裡的一串程式碼成為了他僅有的稻草。
導演的刻意安排,使這個倒黴男人的一開場就顯得格外有看點。
而在兩部續作中,影片更是全方位地詮釋了一位價值3000萬的超級特工應該具備的條件:
A.生理:強健的身體(在不良環境中全速奔跑800M+,特種部隊出身),良好的協調力,控制力,抗擊打能力,以及對自己身體素質的估計和判斷,能夠迅速入睡和醒來,保持充分的體力。
受傷之後的急救,根據自身條件所能完成動作的估計,人體構造學的理解,軟肋,弱點,一擊致命的地方。
B.專業:武器+防具+載具+通訊工具以及電子裝置的使用。
100種以上常見武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從周身環境中挑選或者製造簡易武器的能力。精通多種格鬥技巧,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如:電子,建築,語言,軍事,搏擊,心理,醫療等。
C.心理:冷靜,謹慎,果斷,理性。意志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抵擋誘惑,保持清醒,明辨是非,調節情緒,對抗壓力,善於隱藏想法,弱點。
除此之外,電影裡還有不少細節,都在極力刻畫伯恩的與眾不同。
第一部分:失憶
起初的伯恩雖然失憶,但卻並不惶恐,他先是做了些試驗,清楚了自己掌握的技能,位置,以及身體狀況。
自我認識——作為開局第一個展示給觀眾的特工技巧,往往容易被輕視。
特工在各種狀態環境下,能夠清楚地認識自身條件,從而做出有利於接下來行動的最優選擇。
儘管人生地不熟,剛剛上岸的傑森卻並沒有惶恐,他的身體會自動隨著環境反應,隱蔽、逃跑、偵查,並尋找適當的時機反擊。
在一切都未知的情況下,冷靜和觀察能力是最重要的——包括行動前首先觀察周圍環境,設想可能存在的危險,解決方案、路線、出口。
注意觀察他人的眼神,習慣,神態,言語,衣著和小動作,這些都會反映出他們的身份和心裡。
在隨後的劇情裡,傑森被通緝追捕。
在大使館裡,他利用靈活的身手,放倒了警衛,拾取了他們身上的對講機,便於接下來順利逃脫。
這裡則是身體素質的體現,包括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徒手格鬥和槍支使用。
同時合理利用身邊有價值的物品,包括對手的槍支(武器),通訊(資訊),細節(使用耳機,空出雙手)
逃出後傑森找到了被大使館拒絕的女主瑪麗,他用錢說服了瑪麗,帶著他這個“失憶的通緝犯”離開這裡。
金錢的力量——錢是硬通貨,能夠解決大部分問題,獲得可靠的支援和幫助。
溝通,說服,威脅,則是自信和言語技巧的體現,不管是對於陌生人還是熟人都十分有效。
之後還有一個精彩的片段,當伯恩來到瑪麗弟弟家,殺手卻找上門。二人在稻田對峙,緊張肅殺,一觸即發。
當時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伯恩要拿著散彈槍對空放槍,這裡目的有兩個:
一是驚起鳥群,伯恩在放槍後馬上跟著鳥跑,是為了觀察鳥群落下時避開哪裡,那個地方就藏著人,同時也防止殺手根據放槍的聲音來源找到自己;
二是嚇唬躲在暗處的殺手,讓他誤以為已經暴露,逼迫他移動。放槍之後殺手很快因為移動暴露了方位,被伯恩擊殺。
第二部分:失愛
在第一部的結尾,伯恩殺死了當時“絆腳石計劃”的負責人,帶著自己的女友瑪麗遠走高飛。
可幸福日子沒過多久,殺手便又找上門來,準備暗殺伯恩。
卡爾·厄本飾演的殺手
於是在第二部的開頭,上來就是教科書一般的特工教學:
當殺手出現在伯恩定居的小鎮裡時,他沒有表現出與當地人格格不入的疏離感,也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可僅僅是因為伯恩兩次在街上看到他,伯恩就開始懷疑,並快速確定了他的殺手的身份。
這裡有兩個細節,一是在任何一次在公共場所(特別是需要身份認證或很重要)的出現都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行蹤,在那裡要提高警惕。
二是注意視野裡是否有多次重複出現的人,可能被跟蹤,保持現狀,以免打草驚蛇,不變應萬變。
殺手最終還是追上了伯恩,槍口火焰噴吐,射出的子彈沒有打死伯恩,卻意外打中了女友瑪麗。
汽車墜入水中,瑪麗魂歸天堂,小情人陰陽兩隔。
伯恩沒有任何的猶豫與吃驚,救她,門打不開,就從外面用腳助力頂開。在水中把氧氣吐給她,一次,兩次,一秒鐘不捨,臨別一吻。
隨後一直待在水下,確保時間夠長,等到殺手離開,製造死亡的錯覺。
第二部裡伯恩的臺詞少到幾乎沒有。
瑪麗死後,伯恩站在河邊,遠遠地,靜靜地看著汽車殘骸撈起,眼眸中點點淚光閃過,他燒掉了女友的照片,隨即展開復仇。
悲傷的氛圍持續了不到2分鐘,伯恩便重新整理自己,調整精神,輕裝上陣。
伯恩就像《水滸傳》中的林沖,他是個殺手,一個訓練出來的機器;他眼裡只有任務,不應該有感情。
所以瑪麗必須死,他才能回到那個刀槍棍棒的世界,回到自己的山神廟中,獨身一人,永不回頭。
第三部分:失落
回望《諜影重重》的1.2兩部,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個好萊塢版的《我是誰》。
觀眾隨著伯恩的視角入戲,不斷地追問,回憶,逃亡,打碎再重塑自己。
但隨著第二部的結束,“伯恩的身份”這一問題似乎已經得到了回答,眾多謎團也已經解開得差不多了,那碟3要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呢?
細細品究,你才會發現,系列的前兩部都只是鋪墊,《諜影重重3》所展現的內容,才是母題的核心,是一根回味無窮的“事後煙”。
除了一如既往精彩的追逐,槍戰,打鬥戲之外,導演甩出了一個更龐大的幕布:他將伯恩的個人命運,置於了與龐大國家機器的對峙之下。
在這裡,伯恩的超常的特工本領已經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物件,他不是一個英雄,他很孤獨。
儘管他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他也意識到,他只不過是這個龐大機器中的一個零件,是政府資產,是可悲的“志願者”。
後話
在第一部裡,克里夫歐文飾演的特工臨死前對伯恩說:
“Look at us. Look at what they make you give.”
這句話無疑對伯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之後的兩部他接連放過了追殺自己的特工。
這種“善”最終也帶給自己一條活路,同樣的話,在第三部裡他說給了另一個特工聽。
在特工的世界裡,舉槍簡單,放下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