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勇 永寶齋 今天
有人說“乾隆和他爹雍正的審美相隔一個黑洞”,還給乾隆的審美貼上“農家樂”的標籤。今天我想要替弘曆說兩句。
。
那也是因為我的這個乾隆款古銅彩三足爐想要替爺說兩句。
瓷器仿青銅器是古來有之,各大窯口都有仿的。一般是從釉色、器型、紋飾上來模仿,可在一件器物上全部體現的恐怕只有乾隆了吧。
我的清乾隆古銅彩三足爐從這個角度恍若真的青銅器,我也是反覆檢視才確認是瓷質的。
這個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乾隆古銅彩雙耳爐,無論是造型、釉色,還是紋飾皆仿銅器,這大概是有人評價他“乾隆皇帝雖好古重文,卻把豔麗浮誇之風嫁接到商周古器上,失卻了古意,顯得過猶不及”的原因吧。
關鍵就在這個“過”字,可是我們都知道青銅器最初的模樣也是金碧輝煌的呀,乾隆爺仿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而不是那份滄桑感。
反觀我的這個清乾隆古銅彩三足爐,施以黃釉和綠釉以及紅釉來模仿青銅器的紅斑綠鏽,使得那種歷史的滄桑感和質感更加逼真些。
最重要的亮點是這個小金色圓點,開始我並不在意這個小圓點,後來發現它們非常的不規則,金色圓點外還用描上了一圈黑色的圓圈,而且都是人工一筆一筆畫上去的。採用的是描金工藝,模仿青銅器的錯金銀工藝,這就有些不一樣了。
曹興誠先生說雍正以後的多為工藝品,應該說的就是乾隆。我想之所以說是工藝品,只要是說它的準確性,對稱性,缺乏想象力和含蓄的文化內涵。而我的這個清乾隆古銅彩三足爐,它既有精湛的工藝,也有了很豐富的內涵,所以乾隆爺是不是被冤枉了?
要說它的準確性,那也是無人能比的。我收藏的香爐也有幾件了,可這件的底足三隻足剛好構成邊長6cm的等邊三角形,這個準確性或許也只有造辦處才能有的工了。還有款識正對著一隻足不偏不倚的做法,也達到了官窯製作的標準。
看雍正的仿古銅器,從命名上就和乾隆有所不同。
最近看徐靜波先生在日本街頭拍小學生上學的影片,影片中高年級的學生會在約定地點等低年級的學生,然後一起井然有序的過馬路。這種秩序感讓人溫暖且舒服。
再看看我們的馬路就不怎麼美了,違反交通規則可以說是男女老少不分,絕對的平等,但這種畫面真的不美。而且這種東西是有記憶的,大機率還會繼續往下傳去。所以我覺得準確一些,講究規則也有可取之處。這也算是為弘曆說兩句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