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中秋國慶雙節之時,A股市場依然保持了較高的交易活力,連續44天交易額過萬億,各類基金也由此獲益頗豐。但在基金募集市場上,卻接連出現募集失敗、停止發行的情況。9月16日-9月18日,連續三天出現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情況:
9月18日,中融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的中融內需價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未能滿足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將按照相關約定進行後續處理。
9月17日,大成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的大成元祥添利債券基金未能滿足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將按照相關約定進行後續處理。
9月16日,新沃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的新沃競爭優勢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未能滿足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將按照相關約定進行後續處理。
短短三天,三隻基金出現同樣的情況而發行失敗,這在今年的基金市場上尚屬首次。截至9月18日,整個市場上已經有23只基金募集失敗,集中在4月、7月、9月三個時段內。從失敗的型別來看,這23只基金中也以債券基金(9只)和偏股混合基金(6只)居多。
根據專家分析來看,今年市場大範圍出現基金募集失敗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明顯的結構性行情主導,導致部分主題偏弱、缺乏亮點的主動權益基金遭冷落。同時債券基金則因時效性滯後、機構客戶佔主導等原因不能實時匹配供需,加之市場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使得很多基金產品,尤其是中小基金的產品市場表現較差,甚至募集失敗。
總體來看,在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大背景下,這種募集失敗也是發展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從從理財收益破剛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再到保本基金退出市場、迷你基金加速清盤等現象,市場已經向著機構化、大型化、集中化等趨勢不斷髮展,市場雙方也對這種變革有了更多的心裡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