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草原客戶端
“黃河就是華萊士的水,華萊士要是沒有水的話就會乾枯。”
6歲的武峻鋒喜歡黃河,特別愛吃華萊士瓜。
黃河邊長大的武峻鋒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地處烏蘭布和沙漠與黃河之間,華萊士種在這裡最好吃。雖然氣候乾燥,但有黃河水灌溉,磴口縣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都很高。”
武峻鋒的父親武志強,是一位華萊士瓜產銷大戶。
武志強在檢視華萊士瓜生長情況
“我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親自‘挖’了黃河,又受益於黃河,黃河水對我一生都是有影響的。”
武志強的父親武玉良,上世紀60年代曾參與過“二黃河”的施工建設。
而正是因為“二黃河”,華萊士瓜才“飲水”無憂。
武玉良站在黃河邊
修水利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
俗稱“二黃河”的總乾渠
是河套灌區引黃輸水大動脈
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
灌溉出豐饒的“塞外糧倉”――
河套平原
這裡曾因“多口引水,無壩自流”
易造成
“水小引水難,水大漫荒灘”局面
開挖總乾渠前河套平原舊貌( 資料圖)
新中國成立後
河套灌區實施了大規模水利建設
1958年11月,總乾渠開挖
1959年,三盛公水利樞紐開工建設
1967年6月,總乾渠土方開挖全線完工
在建中的三盛公水利樞紐(資料圖)
黃河水在河套灌區實現了
可控調節和全域覆蓋
徹底結束了無壩自流引水的歷史
開挖總乾渠人工擔運土方(資料圖)
那些年
河套人民鍬挖背扛
人工開挖部分佔工程總土方量80%以上
71歲的武玉良回憶起過往
不停感慨
太苦了,沒有比那更苦的時候了
民工滾鐵埽棒截流黃河(資料圖)
冰面上擔運土方(資料圖)
當年,武玉良不清楚挖渠的意義
更沒想到自己所參與的工程
為子孫後代留下了
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
甜果實
祖孫三代人在華萊士瓜地
得益於引黃灌溉
武玉良在上世紀90年代末
開始種植溫室反季節華萊士瓜
收入大幅度提高
如今他的兒子武志強傳承父業
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
溫室華萊士種植能手
2014年以來
他透過惠鋒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
帶動磴口縣北灘村的鄉親們
種植溫室華萊士
共同增收致富
武志強(左一)與鄉親在華萊士瓜大棚裡交流
從解決溫飽到生活富裕
武玉良曾經付出的辛苦
結出了今天甜果實
致未來
祖孫三代人漫步在夕陽下的黃河岸邊
三盛公水利樞紐建成及總乾渠
執行以來
河套灌區灌溉面積
由290萬畝發展到目前逾千萬畝
近年來累計為烏梁素海
實施生態補水近28億立方米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
河套灌區
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
是全國水土光熱條件最好的
三個糧食主產區之一
2019年入選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總策劃:吳海龍 孫亞輝
總監製:江新輝
策劃:孫一帆 韓卿立 于濤
拍攝:于濤 孟和朝魯 懷特烏勒斯
剪輯:懷特烏勒斯 婭茹(實習生)
文字:李卓
動圖設計:莊圓
新媒體呈現:楊林枝
支援單位:
巴彥淖爾市委宣傳部
內蒙古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
磴口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