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張鳳所指的瀏陽黑山羊,正是她如今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的關鍵所在。
張鳳(前排右三)帶領團隊參加瀏陽市農創聯舉辦的交流沙龍活動,與農業領域的青年創客共話創業心得。
分佈於湖南瀏陽及東部山區地帶的瀏陽黑山羊,是中國少有的純黑山羊地方品種,羶味小、肉質嫩、營養價值高,於2018年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對於留美海歸張鳳來說,黑山羊養殖是她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的關鍵,她正在繼續摸索——逐步延長黑山羊產業鏈,將瀏陽黑山羊的品牌推向全省和全國。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裡水路到湘江……”這首《瀏陽河》張鳳從小唱到大,兩岸花開,十里飄香,從出國留學到返鄉創業,家鄉的碧水青山始終在她心底。
“家鄉的牽掛放不下”
10歲的時候,張鳳的父親不幸因病去世,母親獨自將張鳳和弟弟撫養長大。三米見方的水果攤,再往裡走是僅僅能放得下一張床的臥室,雨水多的季節屋子常常漏雨,被褥溼潮,屋後面便連著廚房。
這樣的房子便是張鳳童年裡對家的記憶,母親靠賣水果支撐著姐弟倆的生活。
家裡經濟條件差,張鳳說,最苦的時候,靠的是村裡鄉親們的接濟,常常招呼她和弟弟過去吃飯。一桌桌熱騰騰的菜餚,溫暖著姐弟倆的心。
2011年,正在中南大學經貿英語專業讀書的張鳳,獲得了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畢業時,她憑藉優秀的履歷成功入職一家江蘇知名企業,收入不菲。但一年後,張鳳還是決定辭掉工作,回到湖南。
“家鄉的牽掛放不下”,張鳳說,“我對瀏陽有感情,對農村有感情,對鄉親們有感情,跟他們在一起我很踏實,也很快樂。農村其實很簡單,許多人祖祖輩輩都在用同一種方法從事農業,收益很難提高。在外讀書這麼多年,我也想試試,看能不能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家鄉的農業發展上來。一句話,如果我能在這片生養我的土地上發光發熱,那可多帶勁!”
返鄉後的張鳳,創辦了瀏陽市天子灣種植專業合作社,她在當地流轉了3800畝土地進行開發,種植苗木果樹,養黑山羊、土雞、鴨等畜禽。當地81戶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盟合作社,每個合作社成員平均每年有3萬元左右的工資性收入,除此以外,還能拿到一定分紅。
“不會沒關係,我可以學”
雖是一下子扎進了農業生產,但在創業之前,張鳳甚至可以說對農業“一竅不通”。
“我不是學農出身,剛開始什麼也不懂。但是,不會沒關係,我可以學,我從頭開始一點一點地去學。”她說。
正巧,那時趕上長沙農業局舉辦“農業領軍人才培訓”,培訓班裡的所有人最後都記住了一個叫“張鳳”的學員——諮詢的問題最多、感興趣的方面也最多。
有一段時間,被邀請來為培訓班學員上課的湖南農業大學教授看到張鳳就覺得“頭疼”,“因為他們的很多課我都聽過了,他們也覺得壓力大。”張鳳笑呵呵地說,“我告訴老師:‘我願意聽第二遍,您繼續講,我就當是複習了!’”
“青年農場主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培訓”……張鳳一個不落地去聽、去問,不斷補充著自己的農業知識。她還跑去看一個個農業基地、去實地參觀學習,逐漸從“菜鳥農人”變成了農業領域的內行。
如今,瀏陽市荷花街道西環村的“天子灣風景區”是一個集種養殖、農事體驗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現代農場,這裡是長沙支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產業基地之一,路旁草地上時不時地就能看到悠閒吃草的黑山羊。
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的瀏陽黑山羊名氣不小,許多外地客人慕名而來,希望能品嚐到正宗的瀏陽黑山羊肉。為了保證養殖純正的瀏陽黑山羊,張鳳帶著畜牧技術員到瀏陽各鄉鎮尋找,找到純正的瀏陽黑山羊後就高價收購。公司還與有關高校合作,開展黑山羊優質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培育工作。而同時,透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張鳳與100多戶村民開展合作養殖,每戶養30只左右黑山羊,每年會有五六萬元的收入。
“熬出頭之後就是收穫的時候”
前不久,由中國青年創業聯盟、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評選認定的“中國青年創業導師”第五批人員名單正式公佈,湖南省共有40人入選,張鳳是其中之一。
深耕農業領域這些年,她帶領團隊還與荷花街道西環村、東環村、楊家弄村等9個村的1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開展幫扶工作。張鳳請來專家,為貧困戶講解和培訓農產品初加工,並請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指導。最後,張鳳團隊再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貧困戶種植的農產品,統一包裝、銷售,讓他們不必再為農特產品銷路犯愁。去年,這些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張鳳還有一個夢想,她希望能打造出瀏陽黑山羊牧旅綜合體,結合瀏陽推進鄉村振興和全域美麗鄉村旅遊的優勢,挖掘牧旅融合發展潛力,將瀏陽黑山羊品牌做大做強。
做農業前期投入大、回報時間長,更考驗著創業者的果敢和毅力。回望自己近10年的創業路,張鳳對“先苦後甜”4個字有了更切身的體會,也讓她進一步認識到發展高科技農業的重要性。
“農業確實苦,有時免不了‘靠天吃飯’,一場自然災害可能就會給創業者致命打擊。但如果挺住了,熬出頭之後就是收穫的時候。創業者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提升自己,引入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這是我們的必由之路。”張鳳說。(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9月29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