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尹檢順作客長沙博物館,作了題為《白韻湖湘——湖南史前白陶考古發現與研究》的線上講座。可謂湖湘白韻流播千秋,佑啟後人。1.6萬多名聽眾透過網路直播聽取了講座。
講座結合長沙博物館正在舉辦的《“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主要講了考古發現、白陶舉例、初步認識和問題探討四個部分的內容。對湖南史前白陶考古發現進行了全面梳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尹檢順首先簡單介紹了湖南新石器時代白陶的考古發現及時空範疇。
湖南白陶集中流行時間大致在距今7500-5500年左右,以高廟文化和湯家崗文化最為盛行;白陶主要發現於墓葬和壕溝,白陶盤發現最多,另有少量白陶豆、缽、雙耳器、平底器等。
白陶分佈共有32處,主要分佈在環洞庭湖、沅水和湘江中上游三個區域,其中以安鄉湯家崗遺址、洪江高廟遺址、桂陽千家坪遺址發現的白陶最為豐富。白陶經歷了高廟文化、湯家崗文化、大溪文化、堆子嶺文化等四個演變階段(以盤為例),這次長沙博物館的白陶展品主要來自於這三處遺址。他還對這三處遺址的白陶進行了比較,介紹了皂市下層文化、湯家崗文化、大溪文化、堆子嶺文化、高廟文化等五支考古學文化。
其後,尹檢順分享了湖南出土的典型白陶,針對白陶的外觀、裝飾、構圖、影象以及傳播等問題談了初步認知。
分析了高領罐、簡腹釜、直口盤、斂口盤、盤足、簋、杯的紋飾和圖案;介紹了白陶的打磨、施衣、刻畫、填紋、修飾等5道裝飾工藝工序,介紹了影象佈局、影象排列、影象拆分與組合、幾何作圖等四種構圖法則。
湖南白陶形制多樣,裝飾繁瑣,在裝飾工藝、構圖法則等方面都有鮮明特點。根據白陶自身特徵及其表面影象蘊含的意境,初步推斷它們很可能是一類巫術的甚至是宗教的、具有禮儀性質的特殊用器。
白陶表面頻繁出現太陽、八角、神鳥、神獸、神山、天梯等影象,很可能是人們精神層面上追求的物化形態,是一種以物態形式表現出來的精神產品,或者說是一幅幅早期信仰圖景,這對於研究中國早期信仰起源及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白陶影象影響了數千年同型別主題的創作方向,其印記遍及玉石器、木骨牙雕、青銅器等不同時期的藝術品。
關於傳播問題,湖南白陶及影象能夠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見到,說明它是一類標誌性文化因素,並具有跨區域、跨文化向外傳播的特徵,真正的傳播動因很可能是源自人類早期信仰傳播的巨大力量。湖南白陶傳播線路清晰,應是南方白陶系統的傳播中心。白陶的外傳,是一種跨區域、跨年代、跨文化的觀念或信仰傳播。可以說,一個由湖湘先民構築的白陶精神和藝術世界,掀起了史前中國第一次早期信仰和藝術傳播的浪潮,併為史前中國禮制社會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尹檢順還就湖南白陶的產地、燒製、功用、起源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於產地問題。湖南白陶分佈廣,出現年代早,產地明確,當屬南方白陶系統的發源地。
關於燒製問題,陶胎顏色和燒成溫度都是早晚有別,且不同白陶溫度有別。白陶燒成溫度與年代、類別有著密切關聯。
談到白陶的功用問題,尹檢順認為:彩陶具有禮器性質,與彩陶有很多相似特徵,北方白陶可能與賽享、祭祀等多種禮儀活動有關,與彩陶、玉器、青銅器一樣,都是高品質材料製作出來的特殊用器,代表了人們把對神靈的敬畏和崇拜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由此推斷,白陶是為某一特定目的製作的,是具有特殊社會意義的。它們很可能是一類巫術的甚至是宗教的、具有禮儀性質的特殊用器,是一種以物態形式表現出來的精神產品。它們反映的人類行為,可能與人類經常性地從事神靈崇拜或祭祀等禮儀活動有關。
說到神靈崇拜,一是神靈崇拜主題,白陶常見的獠牙神獸、神鳥、太陽等神靈影象,也是中國古代祭器上常見的影象,它們既是承載族群夢想的族徽或神徽,也可視為族群信仰崇拜的圖景。因此,這些影象很可能是早期神靈崇拜的核心主題。二是神靈崇拜中心,這些核心主題似乎都與太陽有關聯,表達的中心意境應該是太陽崇拜。三是鳥獸合崇理念。神鳥與神獸是湖南白陶最奇特的文化元素。二者經常配伍出現,說明鳥、獸合崇可能是湖南白陶首創。聯想到後世龍、鳳成為中華民族尊崇的兩個重要載體,二者雖無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關於白陶的起源問題,尹檢順推測:高廟文化與皂市下層文化年代上限接近,但前者白陶更流行;高廟文化盛行祭祀和白陶,而且二者之間有著內在聯絡;低鋁低溫白陶出現較早,多見於高廟文化。據此推測,高廟文化最先使用白陶的可能性更大。
透過聽取尹檢順的講座,大家對湖南史前白陶考古發現有了較清晰的認識,也對相關研究成果有了相當的瞭解,受到一次湖湘陶瓷文化的薰陶。#長沙頭條##趣事奇聞##學問分享官##漲知識了##瞭解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