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行研| 細胞治療行業研究(一)——基本概況,獲取最新行業資訊。
細胞治療是指應用人自體或異體來源的細胞經體外操作後輸入(或植入)人體,用於疾病治療的過程。在政策利好及研發投入增長的背景下,細胞治療行業正在快速擴增。
1 細胞治療定義
細胞治療是指應用人自體或異體來源的細胞經體外操作後輸入(或植入)人體,用於疾病治療的過程。體外操作包括但不限於分離、純化、培養、擴增、活化、細胞(系)的建立、凍存復甦等。細胞治療主要可分為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和其它體細胞治療。
免疫細胞治療,是指在體外對某些型別的免疫細胞如T細胞、NK細胞、B細胞、DC細胞等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後再回輸人體內,使其表現出殺傷腫瘤細胞,清除病毒等功能。目前,CAR-T細胞療法已成為免疫細胞治療中的熱點。
幹細胞療法,是指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從而修復病變細胞或再建正常的細胞或組織。在臨床上較常使用的幹細胞種類主要有間充質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神經幹細胞、面板幹細胞、胰島幹細胞、脂肪幹細胞等。幹細胞憑藉其多向分化、免疫調節以及分泌細胞因子等功能,成為細胞治療研究的核心領域之一。
臨床細胞治療根據細胞來源可分為自體和異體細胞治療。自體細胞治療,是指從患者自身外周血中分離免疫細胞或幹細胞等再經過體外啟用、擴增後回輸入患者體內,修復正常細胞或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或者病毒感染細胞,調節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異體細胞治療,細胞來源於健康人體,當部分患者存在自身細胞活性不足、治療效果不佳時,異體健康細胞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但其也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療效果有待驗證和永續性等問題。
2 發展歷程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和供體白細胞輸注是臨床上應用最早、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細胞治療,但是這兩種方法容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一種能特異性靶向腫瘤細胞的T細胞來平衡細胞免疫治療的靶向活性和脫靶毒性。
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已開發出將外來基因透過病毒載體轉入到T細胞技術,構建特異性靶向腫瘤相關抗原的T細胞,由此誕生了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CAR-T)免疫細胞治療產品,2017年第一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KYMRIAH上市,重新打開了免疫細胞治療腫瘤的大門,2017年也被稱為細胞治療的元年。
與傳統的T細胞免疫過程相比,CAR-T細胞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夠識別腫瘤抗原無需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限制並透過共刺激分子訊號增強T細胞免疫的殺傷性,從而克服由於腫瘤細胞下調MHC表達或抑制共刺激分子分泌而造成的免疫逃逸。
與傳統化學藥物或抗體藥物相比,細胞治療具有單次治療、長期獲益的作用優勢和更廣闊疾病領域的應用潛力。一方面,不同於傳統藥物侷限在蛋白質的功能改造、可治療難治癒,細胞治療藉助分子生物學技術,從疾病根源入手,治標更治本;另一方面,針對蛋白質水平難以成藥的靶點,如罕見病和腫瘤治療領域,細胞治療更有極大的作用潛能。
整體來看,目前細胞治療行業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發展時間短,未來在技術不斷創新和政策的扶持下,細胞治療產業可實現快速發展,助力生物醫藥產業進入新時代。
圖片來源:沙利文分析
國內細胞治療行業的發展處於萌芽期,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已有臨床研究,直到2010年後細胞治療開始受到各大藥企及研發機構的青睞,然而,2016年魏則西事件一度導致一些細胞免疫管線研發進展滯後。
不過隨著相關技術指導與監管體系的完善,細胞治療行業重新步入正軌,大量產品進入臨床試驗,生物技術公司爭相佈局,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於2021年6月獲得NMPA批准,成為中國首款上市的CAR-T產品。
圖片來源:沙利文分析
3 細胞治療研發現狀
美國和中國細胞治療行業走在世界前列。根據nature review,截至2021年4月16日,全球共有2073種活性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管線,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572種,增長率為38%。美國和中國對細胞治療的研究數量為全球最多,對比2020年到2021年,研究數量美國從學術研究/商業研究的126/479起增長到137/654起,中國從234/264起增長到275/420起。
CAR-T、TCR-T、NK/NK-T是免疫細胞治療的主要研究物件,以CAR-T細胞治療熱度最高。在不同型別的細胞治療中,CAR-T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增加了299種CAR-T新藥物,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35%。大多數CAR-T療法(80%)處於臨床前和臨床I 期階段。TCR-T細胞療法增加了80種新藥,其次是NK/NK-T細胞療法,增加了67種。
自體來源的細胞治療方法仍佔主導。大多數細胞療法(835種)是自體來源的,正在開發的自體細胞療法是同種異體細胞療法的兩倍。過去一年臨床前和臨床I期的同種異體細胞療法數量顯著增加(分別增長了48%和42%),但比去年同期增長率(分別為80%和95%)放緩。
研究靶點較為集中且血液瘤研究居多,細胞治療用於實體瘤治療有待突破。對於癌症細胞療法的靶點,CD19、BCMA、CD22仍是血液類癌症研究最多的靶點,但增長率(分別為15%、23%和56%)相比上一年度(分別為51%、83%和80%)已顯著減緩。實體瘤一直是癌症細胞治療的難點,實體瘤細胞療法靶點變化不大,未公開的腫瘤相關抗原(TAA)最多,接下來是HER2、MSLN、GD2、EGFR、GPC2/3。值得一提的是,GPC2/3靶點自2019年以來迅速增長,幾乎每年翻一番,主要是針對肝癌治療。
參考資料:
【1】弗若斯特沙利文-2021年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發展白皮書
【2】興業證券-細胞治療,七載歸來方始坼:細胞治療/CAR-T行業深度報告
【3】東吳證券-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中國細胞治療產業研究(一)
【4】The clinical pipeline for cancer cell therapies. Nat Rev Drug Discov. 2021 Jul;20(7):503-504
【5】各公司官網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行業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宣告:本公眾號旨在傳播醫藥行業相關資訊和研究報告,對券商研究報告進行文字整理,且註明參考來源,不涉及商業用途,特此宣告。